疫情|勤洗手不聚集 6类场所须戴口罩

□ 长江日报采访人员武叶 王恺凝
2月21日晚 , 武汉市疫情防控指挥部发布通告 , 3名外地来汉人员及1名密接者新冠病毒核酸检测结果为阳性 。 武汉疾控提醒 , 鉴于当前疫情形势 , 请广大市民坚持强化自身健康第一责任人的理念 , 严格做好个人防护 。
■ 6类场所须佩戴口罩
新冠病毒主要通过呼吸道飞沫传播 , 戴口罩是预防呼吸道传染病的有效手段 , 可有效降低新冠病毒传播风险 。 尤其是以下6类生活场所 , 一定要正确佩戴口罩:处于农(集)贸市场、商场、超市、电影院、会场、展馆、机场、码头和酒店公用区域等室内人员密集场所;处于人员密集的露天广场、剧场、公园等室外场所;乘坐厢式电梯和飞机、火车、轮船、长途汽车、地铁、公交车等公共交通工具时;到医院就诊、陪护 , 包括接受体温检测、查验健康码、登记行程信息等健康检查时;出现鼻咽不适、咳嗽、打喷嚏和发热等身体不适时;在餐厅、食堂处于非进食状态时 。
此外 ,佩戴和摘下口罩时先洗手 , 使用过的口罩弃于垃圾桶内 。 日常注意手卫生 , 不要用不干净的手触摸眼睛和口鼻 。 口罩佩戴使用中 , 如果发现口罩明显潮湿或脏污时 , 建议立即更换新口罩 , 以免影响防护效果 。
■ 洗手过程不应少于20秒 提倡扫码支付
双手每天都会跟成千上万种细菌微生物打交道 , 养成正确洗手的好习惯是预防传染病最有效、最便捷、最经济的方法之一 。 建议市民以流动水洗手 , 用洗手液或肥皂液揉搓双手的每个部位 , 尤其是指缝之间和皮肤皱褶 , 每次洗手过程不应少于20秒 。
开窗通风可保持室内空气流动 , 可有效降低室内空气中病毒和细菌的浓度 , 减少疾病传播风险 。 建议市民朋友们 , 每天早、中、晚各开窗通风1次 , 每次通风15分钟以上 。
扫码支付可以实现非接触的支付 , 减少病毒的传播 , 还能起到信息追溯的作用 , 移动支付的信息可以汇总成大数据 , 为做好疫情防控带来更便利的数据化基础 。
■ 少出行不聚集 坚持错峰购物
坚持非必要不离汉 , 密切关注近期国内外疫情进展情况 , 不去中高风险地区和有病例报告的地区旅游、出差、探亲 。 非必要不聚集 , 家庭聚会应少于10人 , 坚持使用公筷公勺 。 在人员密集场所做好个人防护 , 减少逗留时间 。
新冠、流感等病毒均可通过近距离飞沫传播 。 说话、咳嗽或打喷嚏时 , 病毒会随飞沫排到空气中 。 在重力作用下 , 飞沫从口鼻排出到落地的水平距离一般在1米以内 , 近距离接触吸入含有病毒的飞沫则有感染风险 , 要注意与他人保持1米以上安全距离 。
外出购物可提前列好清单 , 错峰购物 , 避免人员聚集 , 减少逗留时间 。 购物期间全程佩戴口罩 , 注意手卫生、保持1米社交距离 。 选购进口冷链食品和高风险货物(进口非冷链食品和国内中高风险地区的货物)时 , 避免徒手直接接触货物表面 , 购物后 , 首先对外包装表面进行消毒 , 随后进行手部清洁与消毒 。
■ 安全收取快递 落实健康监测
收到邮件或物品(尤其是国际邮件)时 , 要正确佩戴口罩和一次性手套 , 避免直接接触;尽可能在固定地点取件 , 实现无接触交接 , 如需当面签收 , 请与快递员保持安全距离 。 拆件时尽量在户外进行 , 外包装不要拿回家中 , 要按照生活垃圾分类处理 。 处理完邮件后及时摘下手套 , 认真进行手消毒或清洗双手 , 更换口罩 , 避免用不清洁的手触碰口、眼、鼻 。
个人应加强自我健康监测 。 若出现发热、干咳等呼吸道症状或腹泻等消化道症状 , 特别是近14天内有境内疫情流行地区、有病例报告的社区、境外旅行史或居住史的人员 , 或与以上国家、地区或社区人员有过接触史的人员 , 要立即避开他人 , 正确佩戴口罩 , 向当地村(居)委会或医疗卫生机构报告 , 并按要求就医 。 要主动配合医务人员的问诊或社区工作人员的询问 , 如实提供个人旅行史或可疑暴露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