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大|医院营销四大误区,别走这些弯路

随着国家政策对社会办医的支持 , 民营医院蓬勃发展 , 据卫健委数据显示 , 2020年11月底 , 民营医院数量达到23227所 , 占医院总量比例从2008年的27.4%增加到66.2% , 占比接近三分之二 。 尽管民营医院总数已接近公立医院总数的一倍 , 并在持续上升 , 2020年1至11月间 , 民营医院总诊疗人数仅为4.7亿人次 , 还不及公立医院25.1亿人次的五分之一 。 当前 , 民营医院对于患者的吸纳潜力有待进一步释放 , 多层次、多元化的医疗体系有待进一步夯实和深化 。
同时 , 不论民营医院还是公立医院 , 面临的竞争都随着医疗机构数量、医疗资源总供给量的增长而愈发强劲 。 而疫情冲击之下 , 医院患者就诊量下降 , 医疗消费被大幅抑制 , 防控成本和运营成本双双提升 。 后疫情时代 , 在低迷的客流环境中 , 重视并开展适宜的医疗服务营销 , 提高医疗机构的市场竞争能力就显得尤为重要 。
当医院在为营销什么及如何营销而焦虑时 , 不妨从产品思维、渠道管理、患者运营、信息化工具这四个方面着手 , 重构营销模式 , 一举跨过所有弯路 。
1、产品思维:从精准定位出发 , 直抵患者需求
万事开头难 , 医院营销便难在找准营销基点 。 精确的营销基点是通过对医院特色的摸索和深刻理解而敲定的 。 医院如果对自己的客户群体没有清晰的画像 , 对其需求没有足够透彻的理解 , 或是不太清楚对自身哪些服务在医疗市场占优 , 就可能造成在营销上无概念、无章法的情况 , 或是有预算却不知花在哪 , 或是将有限的预算浪费在了低产出的项目上 。
一家医院要打好营销这张牌 , 就要明确自己的品牌定位和产品定义 。 一方面 , 可考虑在实力上加深品牌认知度 , 如发展重点特色科室、着重培养专家或引进高新技术;另一方面 , 院方不妨以互联网思维思考医疗服务 , 把医疗服务打造成以客户为中心的产品 , 在瞄准目标市场、进行细分医疗市场基础上,设计灵活的折扣、套餐系统以满足患者需求。 同时 , 将客户权益纳入会员体系中 , 以实现对患者的全生命周期管理 。
这也就要求医院不能凭空捏造一个定位 , 不能随波逐流地选择市面上的热门特色进行发展 , 而必须明确自己的差异化价值 , 通过对市场和对客户的洞察 , 有针对性地锻造自身的品牌和产品 , 直击目标人群 , 形成排他的、专有的、持续的营销优势 。
2、渠道管理:用整合营销开道 , 拓宽获客路径
面对“营销”二字 , 部分医院管理层持抗拒心态 , 只一味投放广告 , 却没有拓宽患者了解和接触医院的方式 , 但这也造成了医院诊疗手段再先进、服务再贴心、产品再优秀 , 也难以惠及患者的情况 , 着实令人可惜 。 当前大多数医院的营销手段局限于广告宣传、软文、价格战 , 方法较为原始和单一 。
互联网时代 , 获客手段大为扩展 。 医院公关出版物、新闻互动、特色课程等多种形态的内容都可以借助自有媒体迅速传播 。 除线上渠道外 , 线上线下结合也不失为精准触达潜在客户的方式 , 例如 , 举办社区义诊、发起公益行动、开设医师讲堂 , 在组织线下活动时通过移动端裂变营销吸引更多潜在患者 , 用立体化营销体系 , 更大范围更灵活地获客 。
然而 , 也有部分医院积极打通各类渠道 , 发布自媒体内容、举办许多活动、常年推出套餐折扣 , 尽管投入不菲 , 收益却不很明显 。 原因在于数量并不等于质量 , 盲目专注于部分渠道或是有渠道却不管理 , 无异于种花不浇水 , 远不如有的放矢地精细化运营高效益渠道 。 通过统一的平台监控、管理多种渠道 , 切实跟进不同渠道的有效性 , 及时在高投入低收益的渠道止损 , 并增大高效渠道的投入 , 是精细化营销的重要一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