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运|一次惊心动魄的患者转运

深夜,正在值班的张医生接到内科的电话。
拿起电话之前,他已经能猜到让他帮忙抢救。在县级医院,这是通常情况,也是国内大多数麻醉科仍然在承担的工作。
穿了大衣,火速赶往出事科室。
转运|一次惊心动魄的患者转运
文章插图
到达内科后得知,这是一个在外地做大手术回来的病人。听说,手术类型为姑息手术。这就意味着,这个患者住在内科的目的是临终关怀。
临终关怀的概念,其目的并非是为了治愈,而是为了让患者在生命最后的几个星期甚至几个月的时间内,减轻疾病带来的痛苦、延缓疾病发展的速度以及尽可能延长高质量生命的医疗护理。
当时,患者已经发生呼吸心跳骤停。
转运|一次惊心动魄的患者转运
文章插图
看到麻醉科医生赶到,现场指挥权立刻交给了张医生。他们都知道,当时的情况,麻醉科的抢救能力无疑是最强的。
数轮的胸外按压、用药以及除颤,患者的心脏终于复跳了。但是,血压仍然波动得很厉害。
由于医院没有重症监护室,只能考虑将病人转运到几公里外的另一家医院。
当时,对于是否转运,大家的意见都不一致:内科坚持要转;家属担心花钱多,不转;麻醉科张医生也不同意转院,理由是路上风险太大。
其实,张医生还有一句到了嘴边的话。看到家属坚决抢救,又咽回去了。他想劝他们放弃,因为继续抢救的意义真不大,病人又很遭罪。
转运|一次惊心动魄的患者转运
文章插图
之后,当明确告知家属这里不具备进一步抢救条件以及高级生命支持条件后,家属也同意转院了。
对于转运这个事,张医生也是极其矛盾的:留在医院继续抢救,后续完全没保障。纵然自己有抢救理论,现实的条件也无法满足后续的抢救;转院也是不容易的,路上风险太大。
最终,权衡利弊,大家决定转院。
由于麻醉科没有人值班,张医生只能让另一名麻醉同事来医院顶一会儿。
决定转院之后,张医生各种担心:为了防止意外,他把抢救药抽了一排带在身边。
上了救护车,车子加速奔向目标医院。
转运|一次惊心动魄的患者转运
文章插图
然而,在剧烈的颠簸下,张医生仍然发现了病人的情况不对劲:监护仪上的波形杂乱无章。关键的是,这些波形可能都不是心脏的电活动。这就意味着,心脏可能再次骤停。
没办法,让司机慢点开,减少一些颠簸。就这样,三个人就在救护车上直接就地心肺复苏。
由于发现及时,另外血管活性药物给得及时,心脏很快就复跳了。
为了防止再次出现情况,张医生只能凭经验少量、分次推注药物。
转运|一次惊心动魄的患者转运
文章插图
到达目标医院后,大家迅速跳下车,推着病人就往他们急救室跑。
谢天谢地,心脏还在跳,血压还能测出来。
交接完以后,大家坐车返回。
第二天听说,这个病人住进了重症监护室。
对于这种的结局,张医生等人内心五味杂陈:当医生的,很难劝家属放弃;不劝,最终也是人财两空。虽然生命确实延长了一段时间,但这是没有意识的生命,又宽慰了谁呢?
转运|一次惊心动魄的患者转运】【温馨提示】点个关注,这里有大量专业的医学科普,为您解密手术麻醉的那些事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