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管癌|抗癌成功后,他更帅了!( 三 )


在这段难熬的时光 , 是文学让保罗重获新生 。
保罗想:
「我必须学会以不同的方式活着 , 我会把死神看作一个威风凛凛、不时造访的贵客 , 但心里要清楚 , 即使我是个将死之人 , 我仍然还活着 , 直到真正死去的那一刻 。 」
保罗重返了手术台 , 他几乎是超负荷地在做手术 , 把自己最后的价值奉献给更多需要帮助的人 。
他用大无畏的精神告诉所有人 , 死亡并不等于今后就要没有意义的活着 。
向死而生 , 才是人生必修课 。

保罗虽然继续参加工作 , 但是他开始重新审视家庭 。
他不忍在去世后妻子既无丈夫又无孩子陪伴 , 于是和妻子决定做试管婴儿 。
他在最后的时间里 , 用尽所有的力气去弥补对妻子 , 父母缺失的爱 。
死亡这场必修课里 , 最重要的是如何爱 。
2014年7月 , 他迎接来了女儿卡迪 。

如果人与人之间的关联是人生的基石 , 那么儿女就为人生增添了新维度 , 女儿就是他重新定义自己位置的起点 。
书的结尾 , 保罗把最后一段话留给女儿卡迪:
「在往后的生命中 , 你会有很多时刻 , 要去回顾自己的过去 , 罗列出你去过的地方 , 做过的事 , 对这个世界的意义 。
我衷心希冀 , 遇到这样的时刻 , 你一定不要忘了 , 你曾经让一个将死之人的余生充满欢乐 。
在你到来之前的岁月 , 我对这种欢乐一无所知 。
我不奢求这样的欢乐永无止境 , 只觉得平和喜乐 , 心满意足 。 此时此刻的当下 , 这是我生命中最重大的事 。 」

海德格尔也曾说:
「向死而生指的不是活着的人与等候在生命尽头的死亡之间的一种外在关系 , 人们不是一步步走向还在远处尚未到场的死亡 , 而是在我们的“走向”中 , 死亡已经在场 。 我们只有了解了死的意义 , 才能更好地活着 。 」
所以 , 人别无他途 , 唯有直面恐惧 , 才能向死而生 。

活在当下

我们时常感叹命运不公 , 为何优秀的人总是英年早逝 。
但是 , 面对死亡 , 任何人都无能为力 。
我们能做的就是在活着的时候把每一天都过得积极有意义 。
欧文亚隆在《直视骄阳》中说道:
「死亡就像刺眼的阳光 , 直视骄阳不免带来痛楚 , 但躲避并不能让它自动消失;相反 , 即使不看它 , 它也笼罩着你的时时刻刻 , 甚至或明或暗地驱使着你的行为、选择 。 」
所以面对死亡最好的方式 , 就是直视「骄阳」 。
本书的后记是保罗妻子写的 , 她回忆着与保罗相守的点点滴滴 , 以及保罗在最后时刻的生命状况和治疗情况 。
保罗在治疗后期效果基本没有进展 , 反而是化疗的剧烈副作用导致了急性呼吸衰竭 。
弥留之际 , 保罗选择有尊严的死去 , 他要求不再采取任何治疗手段 , 不再阻止病情恶化 , 甚至选择了舒适护理 , 不上呼吸机 。

身为医生的保罗知道自己即使撑过了这次化疗 , 扩散到脑部的癌细胞 , 也会让他未来失去活着的意义 , 他不想失去自我变成一个废人 。
家人尊重了他的选择 , 保罗温柔且坚定地对露西说:「我准备好了 。 」
他的意思是已经准备好撤除呼吸辅助设备 , 注射吗啡 , 离开人世 。
他抓住最后的机会感谢了父母 , 拥抱了女儿 , 对妻子说了最后一句「我爱你」 。
露西在最后写下:
「就算身体已然垮掉 , 他还是精力充沛 , 开朗大方 , 充满希望 , 当然不能奢望能病愈 , 而是希望充实地度过目标明确、意义深远的每一天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