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室电风暴:临床处理6步法及药物新进展( 二 )


B.室上性心动过速伴心率相关的差异传导:右束支异常较常见 , 但也可表现为左束支阻滞;
C.逆向型房室折返性心动过速:任何沿旁路顺行的室上性心动过速都能产生宽QRS波 , 通过QRS波群形态可识别出δ波;
D.电解质紊乱 , 如高钾血症;
E.药物:主要包括钠离子通道阻滞剂 , 如I类抗心律失常药物(奎尼丁、普鲁卡因、氟卡尼等) , 应尽量获得完整病史以排除可卡因等违禁药物使用导致的QRS波群增宽;
F.起搏心律:例如起搏器介导的心动过速 。
对于接受器械治疗的ICDs患者 , 第一步必须验证治疗是否确实合适 。 除室性心律失常以外原因引起的电击称为不适当的电击 。 尽管使用了新的识别流程 , 仍有高达40%的ICD植入者可能出现这种情况 。
心室电风暴的管理流程
心室电风暴:临床处理6步法及药物新进展
文章图片
图2心室电风暴管理流程
1.初步评估
初次评估时必须确认血流动力学情况 。 一旦出现不稳定 , 必须立即实施高级心脏生命支持 , 并进行有效的心肺复苏 。 脉搏和心律不符合室性心动过速的患者 , 应紧急进行除颤 。 同时 , 必须进行系统评估 , 寻找可逆病因 , 迅速纠正电解质紊乱 , 尤其是低钾血和低镁血症 。 倘若怀疑急性缺血 , 应进行心导管插入进行评估 。 需要迅速发现失代偿性心衰、缺氧以及对于抗心律失常药物不依从等情况 。
2.药物治疗
抗心律失常药物是心室电风暴治疗的基础 , 可显著减少复发 , 但不影响死亡率 。
I.β受体阻滞剂
肾上腺素激增是心室电风暴发作的关键机制 。 因此 , 用β受体阻滞剂来阻断交感神经系统可能是有用的 。
艾司洛尔起效快 , 半衰期短 , 紧急情况下可静脉使用 。 对于近期心梗后室性心律失常 , β受体阻滞剂可减少室性心动过速复发 。 普萘洛尔具有亲脂性 , 在中枢神经系统中浓度较高 。 在失代偿心衰患者中使用β受体阻滞剂需谨慎 , 以防心源性休克 。
II.胺碘酮
胺碘酮属于III类抗心律失常药物(钾通道阻滞剂) , 同时可以阻断钠通道 , 是治疗心室电风暴最有效的药物之一 。 有研究显示 , 对于室性心动过速引起的院外心脏骤停 , 胺碘酮比利多卡因的住院存活率更高 。
胺碘酮起效慢 , 半衰期约6-8周 。 因此 , 建议一开始就使用负荷剂量 。 值得注意的是 , 在急性情况下(h) , 胺碘酮主要通过β受体阻滞发挥作用 , 其余通道的阻断时间更长(几天到几周) 。 此外 , 需要注意胺碘酮长期使用的副作用 。
III.索他洛尔
索他洛尔由L、D一对对映异构体构成 。 D-异构体仅具有钾离子通道阻滞作用 , L-异构体具有额外的非选择性β受体阻滞作用 。
索他洛尔在紧急终止室性心律失常方面优于利多卡因 。 OPTIC试验表明 , 索他洛尔可减少ICD电击 。 然而 , 胺碘酮和β受体阻滞剂在预防ICD电击方面比索他洛尔更有效 。
IV.利多卡因、美西律
利多卡因是IB类抗心律失常药物 , 通过钠通道阻滞发挥作用 。 利多卡因优先作用于缺血心肌 , 适用于急性心梗合并室性心律失常的患者 。 对于非缺血性室性心动过速 , 利多卡因一般不单独使用 。 具有类似药理学特征的另一种药物是美西律 。 美西律口服 , 常与Ⅲ类抗心律失常药物联合使用 。
V.普鲁卡因胺和奎尼丁
普鲁卡因胺是IA类药物 , 是一种有效的钠通道阻滞剂 。 其代谢产物N-乙酰基普鲁卡因胺具有钾通道阻滞作用 。 普鲁卡因胺具有阻滞心脏神经节的独特作用 , 可以有效地抑制心律失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