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越|董家鸿院士:穿越肝胆禁区 做人民健康的守护者

编者按:一代人有一代人的奋斗 , 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担当 。 医者 , 始终把人民群众的生命健康放在首位 , 立足本职、牢记使命 , 以甘于奉献的精神、坚忍不拔的毅力 , 攻坚克难、锐意进取 , 肩负起时代赋予的使命 。
传承大医精神 , 护佑人民健康 。 近日 , 人民网健康·生活频道、人民好医生联合推出《大医——中国医学界院士访谈录》系列报道 。 透过镜头 , 讲述为我国医学事业发展作出重大贡献的院士们的真实人生经历 , 领略中国医学界一脉相承的家国情怀、严谨的科学精神和为人民服务的赤诚之心 。
【穿越|董家鸿院士:穿越肝胆禁区 做人民健康的守护者】扎根肝胆领域三十余载 , 首次提出“精准外科”理念 , 建立包虫病防控体系……一切都是为了那句“挽救更多人的生命” 。 这是享誉海内外的肝胆专家 , 中国工程院院士、北京清华长庚医院院长董家鸿为之奋斗的人生信条 。 他用灵活的双手 , 为病患带去生的希望 , 诠释了“大医精诚”的真正含义 。
阴差阳错“落入”医学院
从医近四十年的董家鸿 , 走上学医道路却很有“戏剧性” 。 高考时并没有填报医学专业的他 , 阴差阳错“落入”了医学院 。 而他对医学真正开始感兴趣 , 已是在大学二年级下学期 。
“当时我开始学习《药理学》等涉及人体机能学的课程 , 正是这些课程 , 让我领略了生命的奥妙和人体的精美 , 从此激发了探索人体的兴趣 。 ”他微笑着回忆 。
年轻的董家鸿可能想像不到 , 从此以后他所走的道路 , 却成就了他成为医生、教授和科学家的三个人生梦想 。
“扎根”青海 , 与“虫癌”搏斗
包虫病是一种在我国西藏、青海、甘肃、四川、云南、宁夏、新疆、内蒙古等农牧地区广为传播的感染性疾病 。 包虫病由寄生虫引起 , 可人兽共患 。 其中 , 泡型包虫病如未及时治疗 , 10年病死率达90%以上 , 被称为“虫癌” 。
对于董家鸿来说 , 彻底消灭肝包虫病 , 是他的毕生奋斗目标 。 多年来 , 他走进牧区 , 遍访病患 , 从起初通过外科途径解决包虫病人治疗问题到建立起包虫病防控体系 , 实施包虫病清灭计划等……他与包虫病进行了无数次“交锋” , 也实现了该病高发地区青海省的海西州、西宁市包虫病清零 。
“我每年都要去青海 , 都会给包虫病患者免费做手术 , 这么多年下来 , 我已经记不清自己到底做了多少例了 。 ”董家鸿说 , 每一个生命的唤醒和成功的手术 , 是我作为一个医者最幸福的事 。
他向采访人员讲述 , 有一位藏族女孩 , 是包虫病终末期患者 , 正常肝脏的80%已被包虫吃掉 , 只剩15%左右 。 这样的病例 , 在过去无法治疗 。
通过体外肝切除的方法 , 董家鸿成功将女孩的病灶彻底清除 , 并修复了被侵犯的血管 , 让她重获新生 。
“这个女孩子术后恢复非常顺利 , 已经正常上班了 。 我这几次到青海 , 她来见我 , 完全是个健康的姑娘 。 ”董家鸿说着 , 露出了笑容 , 用这种技术为藏区的民众服务 , 我感到非常的开心!
从2014年起 , 董家鸿每年到青海几十次 , 为当地患者进行义诊 , 那里已经成了他的“第二个故乡” 。 在董家鸿的带动下 , 国内一大批顶尖肝胆外科专家纷纷投入到了帮扶包虫病防治的工作当中 。
提“精准外科”理念 , 挽救更多生命
面对患者病情的复杂性 , 董家鸿提出了“精准外科”的理念 , 使原来被认为得了不治之症的病人 , 也能得到有效的治疗 。
“简单来讲 , 精准外科相当于精确打击 , 以最小的损伤、最小的周围组织损失 , 获得最大化的病灶清除 。 ”解释起“精准外科”的内涵 , 董家鸿侃侃而谈 。 他进一步解释 , “精准肝胆外科”则是针对每位患者的具体病情 , 通过准确的决策和精确运用最适宜的治疗方法 , 实现在病灶清除、肝脏保护和损伤控制这三个外科要素之间的平衡 , 最终实现外科干预的安全、高效和微创 , 使病人最大化的健康获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