肿瘤|加强创新共享平台建设,助力消化道肿瘤精准治疗( 二 )


精准治疗是消化道肿瘤治疗的大势所趋
精准治疗离不开早期临床研究 , 近年来 , 广大患者对于临床研究的参与热情显著提升 。“前几年 , 10例患者中大概只有1~2例愿意参加临床试验 , 现在不断有患者主动询问我 , 是否有适合自己的临床试验 。 ”沈琳教授说 。
早期临床研究在给患者带来机会的同时 , 也可能带来一定的风险 。 但对于促进科学研究转化 , 推动肿瘤医学发展不可或缺 。 以食管癌、胃癌、肝癌为例 , 上述癌种在中国属于高发癌种 , 但在国外发生率较低 。 与跨国企业合作中 , 沈琳教授意识到 , 若不及时对消化道肿瘤患者展开早期研究 , 患者可能失去第一时间接受新药临床试验的机会 。
为此 , 结合中国消化道肿瘤的实际情况 , 沈琳教授带头创立了国内早期(I期)临床研究中心 , 发展早期临床研究理念 , 同时储备相关人才 。 如今 , 该中心已具备完整的转化研究体系 , 完成立项到启动的Ⅰ期临床研究数量逐年递增 。
在沈琳教授看来 , 早期临床研究不仅能够为消化道肿瘤或其他实体肿瘤治疗带来新药 , 更能促进医院的学科发展、跨学科合作 , 也是促进国家在肿瘤治疗领域进步的不可或缺力量 。 但结合目前现状来看 , 我国的专业早期临床研究团队数量还远远不够 。
“早期临床研究是推动肿瘤药物发展和肿瘤治疗的第一步 , 相当于‘第一个吃螃蟹的人’ , 拥有极强综合内科能力、了解药物和临床研究的专业性人才 , 是助力早期临床研究成功的必不可少的要素 。 值得一提的是 , 我的团队成员几乎都是从博士生中一个个培养起来的 。 ”沈琳教授说道 。
目前 , 沈琳教授将一多半精力投入到了早期临床研究中 。 她意识到 , 目前国内消化道肿瘤防治缺少集药物研发、临床问题提炼及靶点探索于一体的平台 。 “若平台数量不够 , 我们很可能长期处于国际第二梯队 , 跟着国外已发现的靶点走 , 很难直接关注到中国特发、高发消化道肿瘤上来 。 ”沈琳教授建议 , 未来应建立生物制药企业直接与临床试验基地、病患相连接的创新共享平台 , 在平台上直接发现问题、发现靶点、制造新药物 。
科研创新对肿瘤防治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 《“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中也提到 , 在国家科技计划中进一步针对目前癌症防治攻关中亟需解决的薄弱环节加强科技创新部署 。 沈琳教授建议 , 消化道肿瘤领域需建立适合中国国情的系统性体系 , 在科研方面持续致力于创新诊疗方法的探索 , 同时培养临床医生以及研究型医生 , 共同探寻新的途径 。
文/小智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 , 不代表本刊立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