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液|还在用肌酐测肾功能?这个指标更准确,更有效!

肌酐是临床常用评估肾功能的指标 , 一个人的肾好不好 , 血肌酐是必不可少的一项检查项目 。 移植前 , 肾友和家属的心随着验血报告里肌酐指数的不断走高而一点一点提起 , 而经历肾移植术后肌酐的逐步下降又让大家喜笑颜开 。
虽然肌酐是衡量肾功能好坏的一个指标 , 但事实上 , 使用肌酐来判断肾功能的好坏并不灵敏 , 也不是特别有效 。
血液|还在用肌酐测肾功能?这个指标更准确,更有效!
文章图片

肌酐3、400 , 肾功能一定是出现了问题 , 但肌酐正常 , 却不一定就代表“肾宝宝”是健康的 。

  • 为什么肌酐不准?
什么是肌酐?
肌酐是我们身体中一种正常的代谢产物 , 主要来源于肌肉和食物中的肉类 。 肾脏是肌酐排泄的主要器官 , 肌酐由肾小球滤过后排出体外 , 当肾小球滤过率下降时 , 肌酐无法通过肾脏排出体外 , 只能大量囤积在血液中 。
因此 , 血肌酐升高一般意味着肾功能减退 。
一方面 , 由于肌酐来源于肌肉和饮食中的肉类 。 因此 , 如果检测前一天突然摄入大量肉类(如吃了一顿烤肉)或平时爱吃荤 , 又或者是检测前一天进行了剧烈运动 , 平时有健身习惯 , 即使肾功能正常 , 也可能会导致肌酐升高 。
血液|还在用肌酐测肾功能?这个指标更准确,更有效!
文章图片

另一方 , 肌酐虽然可以反映肾功能 , 但只有肾病发展到比较严重时才会升高 。 换句话说 , 如果一个人的肌酐升高了 , 说明他的肾脏病已经发展到了比较严重的程度 。
如果“肾宝宝”刚出现了轻微的问题 , 肌酐水平有可能还是正常的 。
  • 比肌酐更准确的指标——GcfDNA
GcfDNA(Graft-derived cell-free DNA , 供体来源游离DNA)检测是一种对术后移植损伤的无创检测方法 , 可以更频繁、定量、更安全地评估移植术后的排斥反应和移植物的损伤状态 , 临床上又可以称为dd-cfDNA 。
移植肾的细胞损伤破裂时 , 细胞内的DNA片段被释放到血液中 , 由于移植肾来源于供者 , 因此DNA信息与我们自身的不同 , 在血液中非常便于检测 。
血液|还在用肌酐测肾功能?这个指标更准确,更有效!
文章图片

在心脏移植、肺移植、肝移植中 , 都有非常多的研究数据证实 , 可以通过血液中游离DNA片段鉴别排斥反应和非排斥反应 。
  • 那么GcfDNA在肾移植术后能否鉴别排斥反应呢?
2017年 , 美国肾脏病学会杂志《JASN》曾发表一篇名为《Cell-Free DNA and Active Rejection in Kidney Allografts》的文章 。
研究人员在102名患者中前瞻性地收集了血液标本 , 测量了血浆GcfDNA水平 , 并收集了他们的107例活检标本及血清肌酐水平(16例样本来自存在抗体介导的排斥反应患者 , 91例来自没有发生抗体介导的排斥反应的患者) 。
血液|还在用肌酐测肾功能?这个指标更准确,更有效!
文章图片

【血液|还在用肌酐测肾功能?这个指标更准确,更有效!】可以从上图中看到 , 血清肌酐在抗体介导的排斥反应组(=16)与没有发生抗体介导的排斥反应组(=91)两组间的血清肌酐中位数并无显著性差异(P=0.41) 。
而GcfDNA在抗体介导的排斥反应组(=16)与没有发生抗体介导的排斥反应组(n=91)中的比例有显著差异 。 抗体介导的排斥反应组的GcfDNA中位数为2.9% , 而对照组为0.29%(P<0.001) 。
以GcfDNA=1%为参考值可以区分抗体介导的排斥反应 。
当GcfDNA在cfDNA中占比<1%时 , 代表没有抗体介导的排斥反应 , >1%时则可能存在抗体介导排斥反应的风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