独上西楼李煜 独上西楼李煜读后感


独上西楼李煜 独上西楼李煜读后感

文章插图
大家好,小跳来为大家解答以上的问题 。独上西楼李煜读后感,独上西楼李煜这个很多人还不知道,现在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1、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 。
2、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别有一番滋味在心头 。
3、【作者】937-978,初名从嘉,字重光,号钟隐 。
4、李璟第六子 , 961年嗣位,史称南唐后主 。
5、即位后对宋称臣纳贡,以求偏安一方 。
6、生活上则穷奢极欲 。
7、 975年,宋军破金陵 , 他肉袒出降,虽封作违侯命,实已沦为阶下囚 。
8、太平兴国三年七月卒 。
9、据宋人王至《默记》,盖为宋太宗赐牵机药所毒毙 。
10、他精于书画 , 谙于音律,工于诗文,词尤为五代之冠 。
11、前期词多写宫廷享乐生活,风格柔靡;后期词反映亡国之痛,题材扩大 , 意境深远,感情真挚,语言清新,极富艺术感染力 。
12、后人将他与李璟的作品合辑为《南唐二主词》 。
13、【注释】①此调原为唐教坊曲 , 又名《乌夜啼》、《秋夜月》、《上西楼》 。
14、李煜此词即有将此调名标为《乌夜啼》者 。
15、三十六字 , 上片平韵,下片两仄韵两平韵 。
16、 ②锁清秋:深深被秋色所笼罩 。
17、 ③离愁:指去国之愁 。
18、 ④别是一般:另有一种 。
19、【品评】词名《相见欢》咏的却是离别愁 。
【独上西楼李煜 独上西楼李煜读后感】20、此词写作时期难定 。
21、如系李煜早年之作,词中的缭乱离愁不过属于他宫庭生活的一个插曲,如作于归宋以后,此词所表 现的则应当是他离乡去国的锥心怆痛 。
22、起句“无言独上西楼”,摄尽凄惋之神 。
23、 “无言”者,并非无语可诉 , 而是无人共语 。
24、由作者“无言”、“独上”的滞重步履和凝重神情,可见其孤独之甚、哀愁之甚 。
25、本来,作者深谙“独自莫凭栏”之理 , 因为栏外景色往往会触动心中愁思,而今他却甘冒其“险”,又可见他对故国(或故人)怀念之甚、眷恋之甚 。
26、“月如钩”,是作者西楼凭栏之所见 。
27、一弯残月映照着作者的孑然一身,也映照着他视线难及的“三千里地山河”(《破阵子》),引起他多少遐想、多少回忆?而俯视楼下,但见深院为萧飒秋色所笼罩 。
28、“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 , 这里,“寂寞”者究竟是梧桐还是作者 , 已无法、也无须分辨,因为情与景已妙合无垠 。
29、过片后“剪不断”三句,以麻丝喻离愁,将抽象的情感加以具象化 , 历来为人们所称道,但更见作者独诣的还是结句:“别是一般滋味在心头” 。
30、诗词家借助鲜明生动的艺术形象来表现离愁时,或写愁之深,如李白《远离别》:“海水直下万里深,谁人不言此愁古”; 或写愁之长,如李白《秋浦歌》:“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或写恋之重,如李清照《武陵春》:“只恐双溪艋舟 , 载不动许多愁”;或写愁之多,如秦观《千秋岁》:“春去也,飞红万点愁如海” 。
31、李煜此句则写出愁之味:其味在酸咸之外 , 但却根植于作者的内心深处,无法驱散,历久弥鲜;舌品不得,心感方知 。
32、因此也就不用诉诸人们的视觉,而直接诉诸人们的心灵,读后使人自然地结合自身的体验而产生同感 。
33、这种写法无疑有其深至之处 。
本文到此分享完毕 , 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