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龙虾的来历 小龙虾的特征与分布范围( 二 )


外来入侵物种
克氏原螯虾是甲壳类中分布最广的外来入侵物种 。
克氏原螯虾因其杂食性、生长速度快、适应能力强而在当地生态环境中形成绝对的竞争优势 。其摄食范围包括水草、藻类、水生昆虫、动物尸体等 , 食物匮缺时亦自相残杀 。克氏原螯虾能忍受长达四个月的枯水期 , 也能适应河口淡咸水交汇的微盐环境 。在雨季 , 克氏原螯虾能迁徙几公里寻找新的栖息地 。取食时能用其强健的螯足剪断植物嫩茎;克氏原螯虾近年来在中国已经成为重要的经济养殖品种 。在商业养殖过程中应严防逃逸 , 尤其是严防逃入人迹罕见的原生态水体 。其对当地物种生态竞争优势而导致破坏性危害 , 在世界各地已经有广泛报道 , 应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 。

小龙虾形态特征
体形较大呈圆筒状 , 甲壳坚厚 , 头胸甲稍侧扁 , 前侧缘除海螯虾科外 , 不与口前板愈合 , 侧缘也不与胸部腹甲和胸肢基部愈合 。颈沟明显 。第1触角较短小 , 双鞭 。第2触角有较发达的鳞片 。3对颚足都具外肢 。步足全为单枝型 , 前3对螯状 , 其中第1对特别强大、坚厚 , 故又称螯虾 。末2对步足简单、爪状 。鳃为丝状鳃 。
龙虾头部有触须3对 , 触须近头部粗大 , 尖端小而尖 。在头部外缘的一对触须特别粗长 , 一般比体长长1/3;在一对长触须中间为两对短触须 , 长度约为体长的一半 。栖息和正常爬行时6条触须均向前伸出 , 若受惊吓或受攻击时 , 两条长触须弯向尾部 , 以防尾部受攻击 。
胸部有步足5对 , 第1-3对步足末端呈钳状 , 第4-5对步足末端呈爪状 。第2对步足特别发达而成为很大的螯 , 雄性的螯比雌性的更发达 , 并且雄性龙虾的前外缘有一鲜红的薄膜 , 十分显眼 。雌性则没有此红色薄膜 , 因而这成为雄雌区别的重要特征 。
尾部有5片强大酌尾扇 , 母虾在抱卵期和孵化期爬行或受敌时 , 尾扇均向内弯曲 , 以保护受精卵或稚虾免受损害 。


 
【小龙虾的来历 小龙虾的特征与分布范围】小龙虾与其它甲壳动物一样 , 必须蜕掉体表的甲壳才能完成其突变性生长 。
小龙虾的蜕壳与水温、营养及个体发育阶段密切相关 。幼体一般4~6天蜕皮一次 , 离开母体进入开放水体的幼虾每5~8天蜕皮一次 , 后期幼虾的蜕皮间隔一般8~20天 。水温高 , 食物充足 , 发育阶段早 , 则蜕皮间隔短 。性成熟的雌、雄虾一般一年蜕皮1~2次 。体长8~11cm的小龙虾每蜕一次皮 , 体长可增长1.3cm 。小龙虾的蜕皮多发生在夜晚 , 人工养殖条件下 , 有时白天也可见其蜕皮 。根据该虾的活动及摄食情况 , 其蜕皮周期可分为蜕皮间期、蜕皮前期、蜕皮期和蜕皮后期四个阶段 。
如何根据外形挑选好的龙虾
色发红、身软、掉拖的虾不新鲜尽量不吃 , 腐败变质虾不可食;虾背上的虾线应挑去不吃 。
选小龙虾最关键 , 小龙虾最好吃的时候是五到十月份 , 黄满肉肥 , 连大螯上的三节都是从头塞到尾的弹牙雪肌 。
看小龙虾是清水是浑水 , 一看背部 , 红亮干净 , 这就尚可 , 再翻开看它的腹部绒毛和爪上的毫毛 , 这里如果是白净整齐 , 基本上是干净水质养出来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