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兽面纹

【什么是兽面纹】三代青铜器上常见到一种风格狞厉、只有兽形大头的饰纹,古籍上也未记其名,直到北宋,研究金石学的学者才把这类纹饰定名为饕餮,依据是《吕氏春秋•先识篇》所载 周鼎著饕餮,有首无身,食人未咽,害及其身,以言极更也 。还有《左传_文公十八年》载 缙云氏有不才子 , 贪于饮食,胃于货贿 , 侵欲崇移,不可盈厌,聚敛积食,不知犯极……谓之饕餮 。这两则记载,是说古代有一种极为贪吃的恶兽,以致仅有面孔而无颌下部分 。现代学者认为,宋人定名的饕餮纹其实是许多种兽的面纹,因而定名饕餮显然不妥,故改名为兽面纹 。兽面纹是一种将五官图案化的饰纹,以鼻梁为对称轴,两侧是五官 , 最上面第一条纹样是角 , 角下有眉目,目的两侧有耳 。多数兽面纹有曲张的爪,两侧有左右展开的躯体或兽尾,简略形式则没有躯体和尾部 。古玉器上的兽面纹也是这样布局结构,以龙、牛、羊等兽面纹为主 , 用阴刻线或挤轧法琢出,兽嘴模糊暗淡,獠牙,咧嘴,面部布满勾云状的小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