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知死亡|路桂军为生者疗伤 为逝者代言( 三 )


在亲属中我们也看到有这样的情况 , 当患者还有体温、有心跳、有呼吸脉搏的时候 , 家属非常努力 , 就是卖房子卖地、捐器官、献血都可以救他 。 但一旦他呼吸心跳停止 , 亲属(除了近亲属以外)马上不再视之为一个人 , 碰都不愿意碰他 , 仿佛碰一下就沾上污秽一样 。 其实我们所有人逝去之后都不希望这样被对待 , 这是不对的 。
所以我们做的就是视死如生 , 即便人已经告别这世界了 , 仍像他活着一样对待他 。 当一个人处于弥留之际或者心跳呼吸将停的时候 , 我们依然会坐下来拉住他的手 , 跟他说“别担心 , 别紧张 , 我在 , 我们团队都在 , 家人也都在 。 或许现在有一点点不舒服 , 再稍微坚持坚持 , 马上就会好转” 。 我们会一直跟他沟通交流 , 最后心电图拉一个直线之后 , 我们还会跟他说“你终于可以安心了” , 我们叫安心定线 。
我们还会给亲属一个诀别过程 , 我们会告诉他:“人最晚丧失的是听力 , 可能心跳已停 , 但他还有些能听见 。 ”我们希望家属用告慰性的语言继续跟患者说话 , 一直倾诉到最后 。
北青报:就是说在那一刻 , 你们也会在?
路桂军:我们都会在 , 我们从来不会离开 。 往生室的人把他接走 , 我们也会送下去 。 而且我们经常参加患者的遗体告别 , 给患者写挽联 , 送到最后 , 还跟家属保持其他一些联系 。
北青报:目前在北京 , 有咱们这种安宁疗护病房的地方有多少?
路桂军:我们有9个示范基地 。 9个示范基地理论上都是有床的 , 但是条件最好的应该是我们这儿和首钢医院 。
北青报:我看了资料 , 咱们安宁疗护病房总共也只有15张病床 , 2019年以来迎来送往了200余名患者 。 那这个非常少啊 , 能够得到你们这种对待的逝者非常少 。
路桂军:床位少 , 但我们也已经到了承受的极限 , 不可能再多了 。 依据我们的安宁疗护理念 , 我们希望每一个患者走到生命尽头都有一个私密空间 , 所以我们8张医保病房、7张特需病房 , 都是单间 。 我们希望安宁疗护的空间 , 第一有家的氛围 , 第二有医院的功能 , 亲人可以在旁边多陪陪他 , 同时需要时医生随时可以来 。 像这种条件 , 在北京大医院是很奢侈的 , 3人间、6人间都住不进去 , 你怎么可能单间住病人呢?
病人临终得到很好照顾 , 是一种社会责任 , 不是我一人之力能做到 。 目前医院的情况 , 每个医院对一个科室评价有两个体系 , 一个是床位周转率 , 一般外科7天、内科12天 , 你不可能永远住下去 。 而临终的病人 , 他一直要住下去 。 第二个是死亡率 , 内外妇儿骨科眼科 , 如果哪个科的死亡率接近于100% , 你说老百姓会怎么评价它?这个常规的评价体系就把很多临终患者拒之门外了 。 各个正规医院都是要拿数据说话的 , 如果一个医院的死亡率过高 , 或者床位周转率太差 , 那你效率太糟糕了 , 就不允许你存在 。 所以我们这个医院能有这么几张床已经是非常不简单了 。
2019年中国全年死亡人口是1000万左右 , 只有0.3%接受了安宁疗护照护 。 中国的全生命周期健康理念 , 把“生”这个环节做得很好了 , “死”也是人生大事啊 , 但你找不出任何一个政策来支持 。 往往是大医院不收 , 小医院不敢收 , 放在家里根本不知道怎么办 。 而且临终这一刻你做很多东西 , 医院没有盈利啊 , 手术做不了了 , 药用不进去了 , 就是人文照护 , 这个你没有收费 。 它第一不挣钱 , 还有两个糟糕的数据 , 就牵绊你很难往前走 。
所有你有机会“阅读”的生命 , 对他再好都不为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