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临时集中隔离点

讲述人:(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援老年医学中心救治点医疗队领队 , 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副主任医师)
3月12日下午2点 , 集结令下 。 第二天中午 , 我们瑞金医院医疗队就赶到上海市老年医学中心隔离点 。 在这里 , 我们与十多家三甲医院并肩作战 。
我在临时集中隔离点】从“一张病床都没有”到“可以收治患者” , 我们用了不到48小时 。 第二个48小时 , 我们负责的180张病床 , 全部住满了病人 。
在这20多天里 , 我深刻体会到了“广博慈爱”的院训对每一个“瑞金”人的潜移默化影响 , 因为在这里 ,
刚来时 , 我们医疗队的物资也不太全 , 但到了病房一看 , 很多患者的生活物资比我们还少 。 当时 , 外卖的运送能力也跟不上 , 我们就弄了辆把我们医疗队储备的一些生活物资
我在临时集中隔离点
文章图片
有一位患者我给他留了我的手机号 , 告诉他我会 。 其实并不是我一个人这么做 , 我们瑞金医院医疗队这位患者基本上每天都给我打电话 , 这时候 , 倾听和陪伴比什么都重要 。 只要有空 , 我还会主动打电话问候他 。 4月1日 , 他顺利出院了 , 还特地给我发来短信:回想这次住院的心路历程 , 感慨万千 , 临别之际 , 想跟您道声感谢 , 不仅治好了我的病 , 还救了我的命 , 我们一家人可以完完整整 , 感恩有你们!
我在临时集中隔离点
文章图片
一家三口被感染 , 在这里很常见 。 我们在有一位带着5岁儿子的父亲起初非常焦虑 , 原来妻子被收治在隔壁中山医院医疗队负责的病区 , 他由于离家匆忙 , 随身携带的东西不多 , 加上孩子年幼 , 有点手足无措 。 我们的护士“小姐姐” , 不仅给孩子送去绘本、玩具、小黑板 , 还不时送去小餐包和巧克力 , 每次用餐时都会关切地问一句:饭菜够不够吃?
这位年轻的父亲写下了“感谢信”:那天(护士们)居然送来了可乐和雪碧 , 让我们父子甜到了心里 , 平日里那些不起眼的小零食 , 在当下隔离环境显得如此珍贵 。 对着她们说一句 , 阿姨辛苦了!这一次的隔离经历 , 让我对医护人员的认知有了一次本质的跨越 。 虽然看不清防护服背后的面孔 , 但我却记住了她们春风般的叮嘱 , 亲人般的声音 , 这些声音将成为我内心深处最温暖的记忆 。
还有一位即将高考的女孩 , 刚入住时总是默默独处 , 也不与人交流 。 她的父母则进入密接隔离期 , 这是她出生以来和父母分开最久的一次 。 护士“小姐姐”们不仅及时与她沟通 , 消除她的孤独感 , 还为她写上小卡片加油打气:阳光总在风雨后 , 不经风雨怎见得彩虹 , 瑞金的姐姐们祝你高考顺利!几天前 , 她也留下了一张小卡片 , 上面写着——
人美心善的医护姐姐们(还有几个哥哥):很喜欢这样一句话 , 无论你遇见谁 , 他都是你生命中该出现的人 , 绝非偶然 , 他一定会教会你一些什么 。 给我痛苦的高三生活带来了一丝慰藉 。 寒冬会过去 , 春天总会如约而至 。
我在临时集中隔离点
文章图片
患者画的“锦旗”
看到患者写的感谢信或画的“锦旗” , 有的队员说 , 是温暖 , 是感动 , ;有的说 , 尽管我们穿着厚重的防护服 , 无法有过多的表达 , 但患者依然可以感受到我们的爱心与付出 , 这不仅仅是一封封表扬信 , 也是我们继续开展工作的动力与鼓励;有的说 , 当听到患者说一句“谢谢”“辛苦了”“你们也要好好休息啊” , 就感觉;还有的说 , 字里行间的真情流露让我们内心充满着温暖和力量 。 这是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 , 但是我坚信 , 只要我们齐心协力、共克时艰 , 胜利终将会属于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