诊断|努力破解罕见病救治难题

“瓷娃娃”“蓝嘴唇”“蝴蝶宝宝”“月亮孩子”……这些看似“动听”的名字背后 , 却是一个个“生命杀手”——罕见病 。
罕见病又称“孤儿病” 。 目前 , 全球罕见病有7000多种 , 包括渐冻症、血友病、多发性硬化症、脊髓性肌萎缩症等 。 罕见病不仅是一个医学问题 , 更是一个社会问题 。 我国罕见病患者约2000万人 , 每年新增患者超过20万人 。 他们经历着常人难以想象的身心之痛 , 承受着异常沉重的经济压力 。
【诊断|努力破解罕见病救治难题】罕见病诊治是一道世界性难题 , 罕见病患者被称为“医学的孤儿” 。 诊断难 , 是罕见病患者面临的第一道关口 。 罕见病涉及血液、骨科、神经、肾脏、呼吸、皮肤及重症等多个学科 , 由于基层医师普遍缺乏罕见病的专业知识 , 导致误诊误治现象普遍存在 。 在我国 , 30%以上的罕见病患者需要5位至10位医生诊治才能确诊 。 用药难 , 是罕见病患者面临的又一道关口 。 在全世界 , 大部分罕见病无药可治 , 只有不到5%的罕见病有治疗药物 。 即使如此 , 患者也需要支付高昂的费用 , 经济负担沉重 。
然而 , 病虽罕见 , 关爱不能罕至 。 近年来 , 我国积极探索罕见病诊疗的“中国方案” , 努力破解罕见病救治难题 。 例如 , 公布罕见病目录 , 建立全国罕见病诊疗协作网 , 开展罕见病病例直报;加快罕见病新药审批 , 并将其纳入医保目录;通过对罕见病药品谈判准入 , 使部分药品价格大幅降低;建立罕见病多层次保障机制 , 织密基本医疗保障网 , 减轻罕见病患者的医疗负担 。
对于普通家庭来说 , 一旦遭遇罕见病 , 往往意味着巨额的医疗支出 , 可能导致因病致贫、因病返贫 。 事实上 , 国家之所以要建立基本医保制度 , 目的就是努力让广大人民群众病有所医 。 只有织牢织密医疗保障网 , 才能为人民生活安康托底 。 尽管罕见病的患病率低 , 但由于病种较多 , 其患病总人数并不少 。 每个人都不是一座孤岛 , 而是家庭的重要组成部分 。 罕见病患者的健康状况 , 与每一个患者家庭的幸福息息相关 。 一个社会的文明程度 , 既体现在如何对待“多数人” , 更体现在如何对待“少数人” 。 因此 , 我国医保制度必须坚持尽力而为、量力而行 , 既要保障常见病 , 也要兼顾罕见病 , 聚焦短板弱项 , 强化兜底保障 。 这是以人民为中心发展思想的题中应有之义 , 也是高质量发展的价值取向 。
从卫生经济学的角度看 , 早筛早查是预防罕见病发生的有效手段 。 研究显示 , 80%以上的罕见病由遗传因素导致 , 50%的人在出生或儿童期发病 。 一旦配偶双方存在相同缺陷基因 , 下一代就有可能患罕见病 。 目前 , 基因检测技术可以诊断婴儿是否有罕见病基因突变 。 罕见病高危群体进行产前筛查 , 能够有效防范罕见病的发生 。 通过基因检测、产期筛查等手段预防罕见病 , 可以最大限度减少因病致残带来的社会资源消耗 。 因此 , 坚持预防为主 , 推动早筛查、早诊断、早治疗 , 是罕见病防治的最优策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