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奶|睡觉“鬼上身”,心阳不足!张仲景方子,补心阳,治梦魇,请学习( 二 )


在白天 , 患者虽然行动尚可 , 但是总觉得隐隐胸闷、气短、乏力、心悸 。 心阳不足者 , 心脏缺乏工作的“动力” , 当然也容易如此 。
再看脉象 。 患者脉缓 。 这说明什么?是不是也考虑阳气不足 , 脉道鼓动无力?
嗯 , 这么一看 , 我们就知道了 。 患者的问题 , 很可能属于心阳不足啊 。 心阳不足 , 夜半时分阳气更弱 , 心气心血更难以为继 , 心神失养 , 于是出现了“梦魇”的现象 。
这个时候怎么办?就得以滋补心阳为重 。 同时 , 还得敛汗 , 不能让患者半夜总这么出冷汗 。 否则 , 汗为心液 , 出汗越多 , 越容易伤及心阳啊 。
咱们看看当时的医家 , 是怎么用方的——
炮附子12克(先煎) , 桂枝12克 , 炒白芍12克 , 炙甘草7克 , 大枣4枚 , 茯苓15克 , 浮小麦30克 。
对此 , 我们可以简单分析出来:炮附子和桂枝 , 振奋和温通心阳 。 白芍和浮小麦 , 善于养阴敛汗 。 大枣 , 养血 。 炙甘草 , 健脾和中 , 调和诸药 。
你看 , 这是不是简单而明了啊?
这个配伍 , 化自哪里?源于桂枝加附子汤 。 这是文老师今天想和你重点探讨的方子 。
桂枝加附子汤 , 出自《伤寒论》 。 其组成 , 是桂枝9克 , 芍药9克 , 炙甘草6克 , 生姜9克 , 大枣12枚 , 炮附子5克 。
这个方子原本治什么呢?就是阳虚漏汗 。 患者最初 , 是外感风寒 , 有了表证 。 这个时候 , 医家给患者发汗解表治疗 。
可是 , 一个没留神 , 发汗太过了 。 这样一来 , 汗出不止 , 就伤了阳气 。 这个时候 , 患者既有阳气受损的问题 , 也有表邪没有完全解决的问题 。
这可怎么办?用桂枝加附子汤 。 其中的桂枝汤 , 继续解表 , 调和营卫 , 解决未能完全驱散的表邪 。 同时 , 用附子来温阳 , 弥补阳气的缺失 。 总而言之 , 这就起到了扶阳解表 , 调和营卫的作用 。
附子这个药 , 入心肾二经 。 它可以温补心阳的 。 桂枝呢 , 除了解表散寒 , 还能温通心阳 。 所以 , 这个方子 , 它也作用于心阳不足 。

医案中 , 医家就根据这个特点 , 将桂枝加附子汤 , 巧妙运用于心阳不足、冷汗不止的患者身上 。 去掉生姜 , 以免其辛散发汗 。 加茯苓和浮小麦 , 增进宁心和敛汗之功 。 芍药在这里 , 也起到了敛汗作用 。
总之 , 这就是临床活用桂枝加附子汤的例子 。 不知道 , 我说清楚没有 。
其实 , 所谓的梦魇、睡觉鬼压床 , 这个在现实生活中不少见 。 人这一辈子 , 可能多多少少 , 都经历过类似的事儿 。 可以说 , 偶尔出现 , 并不能说明什么 , 无需放在心上 。 但是 , 如果长期反复这样 , 就得认真考虑这背后的缘由了 。
医案中所讲述的 , 是心阳不足的问题 。 同样 , 痰热内蕴 , 心神不宁 , 会不会?肝郁气滞 , 心胸气机不畅 , 会不会?我觉得 , 都有可能 。 所以说 , 我们得辨证论治 。 我希望有类似困扰的读者朋友 , 在按照所谓神经官能症治疗无效的情况下 , 可以好好地看看中医 , 通过中医的四诊合参 , 找到问题的症结所在 。 这样 , 或许能够帮助我们更好地解决问题 。
好了 。 关于这个问题 , 我就说这么多吧 。 文老师感谢你的阅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