肿瘤|专家指出:呼吁公众提升对结直肠癌的早筛早诊早治意识

4月15日 , 由中国医师协会主办 , 中国医师协会结直肠肿瘤专委会、中国医师协会医学科普分会承办的“肠治久安”4.15全国肿瘤防治宣传周首场专家科普直播活动拉开了宣传周系列活动的序幕 。 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王锡山教授、张凯教授与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冀明教授等结直肠领域的专家指出 , 呼吁公众提升对结直肠癌的早筛早诊意识、降低结直肠癌发病率与死亡率 。
今年全国肿瘤防治宣传周的主题是“癌症防治 , 早早行动” 。 作为肠癌大众科普品牌 , “肠治久安”结直肠癌科普行已成功举办3年 , 为公众积极提供科学的结直肠癌防治科普知识 , 着力提升民众结直肠癌早筛早诊意识 。
早筛早诊早治 肠癌完全可以预防
世界卫生组织国际癌症研究机构(IARC)发布的2020年全球最新癌症负担数据显示 , 2020年中国新发大肠癌约56万 , 在城市里 , 肠癌发病率位列肺癌之后 , 跃居第二位 , 每10个癌症病人中就有1人患大肠癌 , 并且患病人群越来越年轻 。
肿瘤|专家指出:呼吁公众提升对结直肠癌的早筛早诊早治意识
文章图片

数据来源:全球肿瘤流行病统计数据库
与此同时 , 现阶段我国早期结直肠癌的诊断率低于10% 。 这也直接导致我国目前结直肠癌5年生存率很低:约90%以上患者确诊时已是中晚期 。
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结直肠外科王锡山教授就表示 , 在他接诊的肠癌患者中 , 最小的患者年龄只有2岁 , 最大的患者年龄有107岁 , 跨越了不同的年龄阶段 。 但大肠癌虽然高发 , 却并不可怕 , 我们大可不必谈癌色变 。 只要做好结直肠癌的三级预防 , 就能把肠癌拒之门外 。
王锡山认为 , 改变个体的思维方式是最重要的 。 很多人愿意花大钱去保养自己的爱车 , 却不愿意去医院做体检 。 如果每个个体都有肠癌筛查意识 , 建立起防癌的体系和意识 , 对提高国家结直肠肿瘤防治是加分项 。
王锡山表示 , 高危人群特别是有家族史的人群 , 都应该早做肠癌筛查 。 他诊治过一个有家族遗传史的典型案例 , 一家10口人 , 有7个人得肠癌 , 可见肠癌的家族史要特别得到重视 。 而现在常见的“夫妻癌”则不属于遗传因素 , 这是由于共同的生活方式和饮食习惯引起的 。
他特别强调 , 每个人都应该善于捕捉身体发出的异常信号 , 并在早期介入 , 肠癌完全是可防治的 。
提高肠镜体验度 , 这些准备工作要做好
在生活中 , 很多人肠道不舒服前往医院的患者 , 都会被医生建议做肠镜 , 也有很多人因为惧怕肠镜 , 迟迟不行动而导致肠道病变的发生 。 究竟做肠镜是一种什么体验 , 真的需要惧怕它吗?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内镜中心的冀明主任 , 为大家揭开了肠镜手术的神秘面纱 。
冀明表示 , 大肠癌作为空腔胀气的癌症 , 早期没有症状 , 等出现症状都是晚期了 。 95%大肠癌都是从肠息肉转变来的 , 从肠息肉发展到腺瘤样息肉 , 到早癌再到大肠癌 , 一般需要5-10年的时间 , 给了人们很长的窗口期 。 如果早期能够做好肠癌筛查 , 在息肉阶段就给予切除 , 肠癌完全是可以预防的 。
而肠癌最好的预防方法是做结肠镜 , 结肠镜是金标准 , 作为肠癌检查的“金标准” , 肠镜不仅能直观看清大肠内部情况 , 还能直接在肠镜下取活检 , 非常方便 。 45岁以上的健康人群有条件都可以做肠镜检查 , 就能把早癌检查出来 。 但在中国 , 由于肠镜资源有限 , 还可以选择大便基因检测等无创肠癌筛查方式 。 相比便潜血 , 大便基因检测特异性更高 , 对早期结肠癌的检出率也更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