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皮|大全套: 31 项生化指标最新解读( 二 )




lTBIL、DBIL 和 IBIL 都增高:见于急性黄疸型肝炎 , 慢性活动性肝炎 , 肝硬化 , 中毒性肝炎等肝细胞性黄疸 。


lTBIL、DBIL 增高:见于胰头癌 , 毛细胆管型肝炎及其他胆汁淤积综合征等阻塞性黄疸 。


lTBIL、IBIL 增高:见于溶血性贫血、血型不合输血、恶性疾病、新生儿黄疸等溶血性黄疸 。


(?相关阅读:胆红素代谢漫画图解:联想记忆 , 一遍过!)


11
总胆固醇(TC)


血脂检查常规项目有四项:总胆固醇(TC) , 甘油三酯(TG) , 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和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 , 其中 TC 是指血液中所有脂蛋白所含胆固醇之总和 。


增高:最常见于进食过多胆固醇含量的食物 , 比如心、肝等动物内脏 。 肝硬化或重症肝炎时肝细胞受损导致胆固醇酯化发生障碍 , 可造成血中总胆固醇的升高 。 阻塞性黄疸时由于胆汁排出受阻 , 血中出现脂蛋白-X 和肝内胆固醇合成亢进 , 引起总胆固醇偏高 。


12
甘油三酯(TG)


血清 TG 水平受年龄、性别和饮食的影响较大 。 TG 升高为各种心血管疾病的危险因素 。


增高:除了饮食因素或继发于糖尿病、肾病等疾病 , 甘油三酯也增高可见于家族性高甘油三酯血症 。


降低:常见于低 TG 血症 , 原发性者见于无 β- 脂蛋白血症 , 继发者见于继发性脂质代谢异常 , 例如肝实质性病变、吸收不良等消化道疾病 , 也可见于甲亢、肾上腺皮质功能低下等内分泌疾病 。


13
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


脂蛋白(LP)是一种既有蛋白质又有胆固醇的复合体 , LP 中的胆固醇含量较为稳定 。 HDL-C 即为高密度脂蛋白中的胆固醇 , 与心脑血管疾病发生率呈负相关 , 称为「好胆固醇」 。


增高:可见于原发性高 HDL 血症 , 雌激素类药物、长期运动、饮酒可使 HDL-C 升高 。


降低:随着 HDL-C 水平降低 , 缺血性心血管病的发病危险增加 。 常见于高脂蛋白血症、脑梗塞、冠状动脉硬化症、慢性肾功能不全、肝硬化、糖尿病、肥胖和长期吸烟等 。


14
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


LDL-C 即为低密度脂蛋白中的胆固醇 , LDL-C 的功能是将胆固醇及甘油三酯从肝脏输送到有需要的细胞及组织中 , 是动脉粥样硬化的「幕后推手」 , 称为「坏胆固醇」 。


增高:除了多种心脑血管疾病 , 也见于家族性高胆固醇血症 , IIa 型高脂蛋白血症 。


15
脂蛋白(a)(LP (a))


LP (a) 是密度介于 HDL 和 LDL 之间 , 并与两者重叠的一种特殊蛋白质 , 合成于肝脏 , 个体差异较大 , 主要由遗传因素决定 。


增高:见于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脑血管病、急性心肌梗死、家族性高胆固醇血症、先天性高脂蛋白血症 , 糖尿病、大动脉瘤及某些癌症等 。


降低:除了慢性肝炎以外的肝脏疾病 。


16
总蛋白(TP)


TP 可分为白蛋白(ALB)和球蛋白(GLB)两类 , 具有维持血液正常胶体渗透压和 pH、运输多种代谢物、调节被运输物质的生理作用和解除其毒性等多种功能 。


增高:各种原因脱水所致的血液浓缩、多发性骨髓瘤等 。


降低:多种肝脏疾病导致肝细胞蛋白质合成功能受损 , 各种原因引起的血清蛋白质丢失 , 如溃疡性结肠炎、烧伤、急性大出血、肾病综合征 , 也可见于摄入不足 , 如营养不良、消化吸收不良 , 水钠潴留也可导致总蛋白浓度相对减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