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四问上海高频次大规模核酸检测:意义何在?如何防止交叉感染?

新一轮疫情以来 , 上海实施高频次的核酸筛查已有一段时间 。 从15日开始 , 上海对封控区、管控区内所有人员进行“抗原+核酸”组合检测筛查 , 对防范区内所有人员进行抗原检测筛查;18日起到21日 , 封控区连续四天进行核酸检测 。
高频次核酸检测筛查为何有必要?如何在筛查中防止交叉感染?如何让核酸检测更便捷、更高效?统筹下一步复工复产 , 如何满足核酸检测常态化需求?……针对近日市民集中关注和反映的问题 , 新华社采访人员采访了上海市有关部门和专家 。
一问:高频次核酸检测筛查意义何在?封控区内为何有必要连续多日进行核酸检测?
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岳阳医院检验实验中心主任高春芳表示 , 高频次的核酸检测十分必要 。 从临床疾病发生、发展规律来说 , 任何病原体感染都具有一定的潜伏期 , 新冠病毒也不例外 , 且潜伏期长短存在一定个体差异 。 从检测技术来说 , 病毒感染后在人体内有一个增长复制过程 , 感染初期病毒载量如果低于检测下限 , 阳性难以被发现 , 这个时间段就是检测窗口期 。 “潜伏期+检测窗口期”使得在感染初期不一定能够检测到阳性结果 。 因此 , 反复多次检测 , 可以增加阳性发现几率 , 及时发现阳性 。
同时 , 由于呼吸道病原体的采样主要采用咽拭子、鼻拭子、鼻+咽拭子几种形式 , 取样过程不可避免地存在一定取样差异 。 这种差异包括采样部位、深浅、采集的分泌物量的多少等 。 因此 , 重复多次采样检测可弥补采样误差可能带来的假阴性影响 。
上海市临床检验中心主任胡晓波表示 , 具体到社区筛查中 , 当社区完成一轮核酸筛查之后 , 通常病毒载量较高的感染者能被筛查出来 , 但也有部分病毒载量较低的感染者 , 会在初期呈现核酸阴性结果 , 只有等到他们体内病毒复制越来越多的时候 , 才能通过检测将其发现 。 后者如果不能被及时发现 , 就可能成为社区中的潜在传播者 。 所以 , 需要通过连续多次多轮的核酸筛查 , 尽早动态发现阳性感染者 , 尽快实现社会面动态清零 。
二问:大规模核酸检测筛查中 , 如何防止交叉感染?
上海市委常委、常务副市长吴清表示 , 在大规模筛查的资源配置、利用和调度组织上 , 目前上海已组织各街镇、社区合理设置采样点 , 尽量做好居民的组织发动 , 很多地区都采取了包括“不叫不动、叫了再动”“该上门的上门、该下楼的下楼”“分门栋、分时段、分批次”等一系列组织方法 。 同时 , 引导居民在参与检测过程中严格遵守“2米线”间距、戴口罩、不交流 , 避免交叉感染 。
【上海|四问上海高频次大规模核酸检测:意义何在?如何防止交叉感染?】上海交通大学国际与公共事务学院教授、上海交通大学-耶鲁大学卫生政策联合研究中心执行主任赵大海表示 , 通过优化核酸检测的方式方法 , 分时段、分批次组织居民有序参加核酸检测 , 减少人群聚集 , 可以有效防止交叉感染 。
三问:如何让大规模核酸检测更便捷、更高效?
在采样力量上 , 上海已要求各区通过网格化排查 , 摸清筛查区域内的实有人口数量 , 合理配置采样医护人员 。 以4月16日为例 , 上海共投入了近2.5万名采样医护人员 , 其中包含了来自苏浙皖等地的1.2万余名援沪医护人员 。 在兄弟省市的支持帮助下 , 连日来的大规模核酸筛查已按时按量完成 。
在检测力量上 , 一方面 , 上海市通过快速新气膜实验室、移动核酸检测车等方式 , 增强了核酸检测能力;另一方面 , 上海在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综合组的协调帮助下 , 通过接受外省市援建、向兄弟城市送样等方式 , 进一步增强了检测能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