尧阳茶行 尧阳茶行铁观音


尧阳茶行 尧阳茶行铁观音

文章插图
大家好,小豆豆来为大家解答以上的问题 。尧阳茶行铁观音 , 尧阳茶行这个很多人还不知道,现在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1、洞庭碧螺春江苏太湖的洞庭山上,出产一种"铜丝条,螺旋 形,浑身毛,吓煞香"的名茶,叫"碧螺春" 。
2、据清王彦 奎《柳南随笔》载:"洞庭山碧螺峰石壁产野茶,初未 见异 。
3、康熙某年,按候而采 , 筐不胜载,因置怀间,茶 得热气,异香忽发,采者争呼吓煞人香 。
4、吓煞人吴俗 方言也,遂以为名 。
5、自后土人采茶,悉置怀间,而朱元 正家所制独精,价值尤昂 。
6、己卯,车驾幸太湖,改名曰 碧螺春 。
7、"说起碧螺春茶的来历,民间有两个动人的传说 。
8、一是说相传很早以前,西洞庭山上住着一位美 丽、勤劳、善良的姑娘,名叫碧螺 。
9、姑娘喜欢唱歌 , 又 有一副清亮圆润的嗓子,唱起歌来像甘泉直泻,逗得 大伙非常欢乐 。
10、这歌声打动了隔水相望的东洞庭山 上的一个小伙子 , 名叫阿祥 。
【尧阳茶行 尧阳茶行铁观音】11、这阿祥长得魁梧壮实, 武艺高强,以打渔为生,为人正直,又乐于助人,方圆 数十里,人们都夸他、爱他 。
12、碧螺常在湖边结网唱歌,阿祥老在湖中撑船打鱼 , 两人虽不曾有机会倾吐爱慕之情,但心里却已深深相爱,乡亲们也很喜欢这两个人,因为他们给乡亲们带来幸福和欢乐 。
13、有一年初春,灾难突然降临太湖 。
14、湖中出现一条 凶恶残暴的恶龙,狂风暴雨,兴妖作怪,还扬言要碧 螺姑娘做他的"太湖夫人",搞得太湖人民日夜不得 安宁 。
15、阿样决心与恶龙决一死战,保护洞庭山人民的 生命安全,也保护心爱的碧螺姑娘免遭魔难! 一个没有月亮的晚上,阿祥操起一把大渔叉,悄 悄潜到西洞庭山,见恶龙行凶作恶之后正在得意地 休息 , 阿祥乘其不备猛窜上前,用尽全身力气,把手 中渔叉直刺恶龙背脊 。
16、恶龙受了重伤,挣扎了一下,就张开血放大口,加倍凶狠地向阿祥扑来 。
17、阿祥高举渔叉勇猛迎战,于是一场恶战展开了,从晚上杀到天明,从天明又杀到晚上,杀得天昏地暗,地动山摇,那山上、湖里留下了斑斑的血迹,直到斗了七天七夜,阿祥的鱼叉才刺进了恶龙的咽喉,这时双方都身负 重伤 , 精疲力竭了,恶龙的爪子再也拾不起来,而阿 祥的鱼叉也举不动了,跌倒在血泊中昏了过去 。
18、乡亲们怀着深深感激和崇敬的心情,把阿祥拾 了回来,碧螺姑娘一看心如刀绞,为了报答阿祥救命 之思,她要求把阿祥抬进自己家中,由她亲自照料 。
19、 碧螺姑娘千方百计为他治疗 , 日夜陪伴在床边,细心 加以照料,当阿祥痛苦的时候,还轻轻地哼着最动听 的歌 。
20、可是,阿祥的伤势仍一天天恶化 。
21、阿祥知道碧 螺姑娘日夜陪在他身边,感到莫大快慰,他有多少话要向姑娘倾诉啊,可是虚弱的身体使他说不出话来, 他只能用无限感激的目光凝视着姑娘 。
22、碧螺姑娘更是焦急万分,她在乡亲们的帮助下,访医求药 , 仍不见效 。
23、一天 , 姑娘找草药来到了阿祥与恶龙搏斗过的地方 , 忽然看到一棵小茶树长得特 别好,心想:这可是阿祥和恶龙搏斗的见证,应该把 它培育好,让以后的人们知道阿祥是如何为了人民 过上安定幸福的生活而不惜流血牺牲的!接着就给 小茶树加上些肥,培了些土 。
24、以后她每天跑去看看,惊蛰刚过,树上就长出很多芽苞,春意盎然,非常可 爱,在寒冷的气温下,碧螺怕芽苞冻着,就用小嘴含 住芽苞,这样每天早晨都去含一遍 。
25、至清明前后,芽 苞初放,伸出了第一片、第二片嫩叶 。
26、姑娘看着这些 嫩绿的芽叶 , 自言自语地说:"这棵茶树是阿样的鲜 血滋润的 , 是我会唱歌的嘴含过的 , 何不采些回去给 阿祥喝 , 也表达我的一番心意 。
27、"于是采摘了一把嫩 梢,揣在怀里,回家后泡了杯茶端给阿祥 。
28、说也奇怪,这茶刚倒上开水 , 就有一股纯正而清馥的高香直沁 心脾,阿祥闻了精神大振,一口气把茶汤喝光 。
29、香喷 喷、热腾腾的菜汤,好像渗透到了他身上每一个毛 孔,感到有说不出的舒服 。
30、他试着抬抬手,伸伸腿 , 惊 奇地说:"好怪?。∥壹蛑笨梢宰鹄戳耍≌馐鞘裁?妙药,真比仙丹还灵呢 。
31、"姑娘见此情景,高兴得热泪 直流,也来不及拿竹篮盛器,飞奔到茶树边 , 一口气 又采了一把嫩芽,揣入胸前,用自已的体温使芽叶萎 蔫,拿到家中再取出轻轻搓揉,然后泡给阿祥喝 。
32、如 此接连数日,阿祥居然一天天好起来了 。
33、阿祥终于坐起来了 , 拉着姑娘的手倾诉自己爱慕和感激之情,姑 娘羞答答地也诉说自己对阿祥的敬爱之心 。
34、阿祥得救了,姑娘心上沉重的石头落了地 。
35、就在两人陶醉在 爱情的幸福之中时,碧螺的身体再也支撑不住,憔悴 的脸上没有一点血色 , 一天她倒在阿祥怀里,带着甜 蜜幸福的微笑 , 再也睁不开双眼了 。
36、阿祥悲痛欲绝, 就把姑娘埋在洞庭山的茶树旁 。
37、从此,他努力繁殖培 育茶树 , 采制名茶 。
38、"从来佳茗似佳人" , 为了纪念碧 螺姑娘,人们就把这种名贵茶叶取名为"碧螺春" 。
39、二是说很早以前 , 东洞庭莫厘峰上有一种奇异 的香气 , 人们误认为有妖精作祟 , 不敢上山 。
40、一天 , 有 位胆大勇敢、个性倔强的姑娘去莫厘蜂砍柴 , 刚走到 半山腰,确闻到一股清香,她也感到惊奇,就朝山顶 观看,看来看去没有发现什么奇异怪物,为好奇心所 驱 , 她冒着危险,爬上悬崖,来到山峰顶上 , 只见在石 续里长着几棵绿油油的茶树,一阵阵香味好像就从 树上发出来的 。
41、她走近茶树,采摘了一些芽叶揣在坏 里,就下山来,谁知一路走,怀里的茶叶一路散发出 浓郁香气,而且越走,这股香气越浓 , 这异香薰得她 有些昏沉沉 。
42、回到家里,姑娘感到又累又渴,就从怀 里取出茶叶 , 但觉满屋芬芳,姑娘大叫"吓煞人哉,吓 煞人哉!",一边撮些芽叶泡上一杯喝起来 。
43、碗到嘴 边,香沁心脾,一口下咽 , 满口芳香;二口下咽,喉润 头清;三口下咽,疲劳消除 。
44、姑娘喜出望外,决心把宝 贝茶树移回家来栽种 。
45、第二天,她带上锄头,把小茶 树挖来,移植在西洞庭的石山脚下,加以精心培育 。
46、几年以后 , 茶树长得枝壮叶茂,茶树散发出来的香 气,吸引了远近乡邻,姑娘把采下来的芽叶泡茶招待 大家,但见这芽叶满身茸毛 , 香浓味爽 , 大家赞不绝 口 , 因问这是何茶,姑娘随口答曰:"吓煞人香 。
47、"从 此,吓煞人香茶,渐渐引种繁殖 , 遍布了整个洞庭西 山和东山,采制加工技术也逐步提高,逐步形成现今 具有"一嫩三鲜"(即芽叶嫩 , 色、香、味鲜)特点 , 碧绿 澄清,形似螺旋,满披茸毛的碧螺春茶 。
48、 至于吓煞人香怎么改名为碧螺春?据说是皇帝 下江南时,品尝此茶 , 见其香气芬芳,味醇回甘,碧绿 清澈 , 爱不释手,因"吓煞人香"茶名太俗 , 才赐名为 "碧萝春" 。
49、以后因其形如卷螺,又称"碧螺春"了 。
50、铁观音一、“魏说”--观音托梦相传 ,  1720年前后,安溪尧阳松岩村(又名松林头村)有个老茶农魏荫(1703-1775),勤于种茶,又笃信佛教,敬奉观音 。
51、每天早晚一定在观音佛前敬奉一杯清茶,几十年如一日,从未间断,有一天晚上,他睡熟了,朦胧中梦见自己扛着锄头走出家门,他来到一条溪涧旁边,在石缝中忽然发现一株茶树,枝壮叶茂 , 芳香诱人,跟自己所见过的茶树不同……第二天早晨 , 他顺着昨夜梦中的道路寻找,果然在观音仑打石坑的石隙间,找到梦中的茶树 。
52、仔细观看,只见茶叶椭圆,叶肉肥厚,嫩芽紫红,青翠欲滴:魏荫十分高兴,将这株茶树挖回种在家小一口铁鼎里 , 悉心培育 。
53、因这茶是观音托梦得到的 , 取名"铁观音" 。
54、二、“王说”--乾隆赐名相传,安溪西坪南岩仕人王土让[清朝雍正十年副贡、乾隆六年曾出任湖广黄州府靳州通判,曾经在南山之麓修筑书房,取名“南轩” 。
55、清朝乾隆元年(1736年)的春天,王与诸友会文于“南轩” 。
56、每当夕阳西坠时,就徘徊在南轩之旁 。
57、有一天,他偶然发现层石荒园间有株茶树与众不同,就移植在南轩的茶圃,朝夕管理,悉心培育 , 年年繁殖,茶树枝叶茂盛,圆叶红心,采制成品 , 乌润肥壮,泡饮之后,香馥味醇,沁人肺腑 。
58、乾隆六年,王士让奉召人京,谒见礼部侍郎方苞 , 并把这种茶叶送给方苞 , 方侍郎品其味非凡,便转送内廷,皇上饮后大加赞誉,垂问尧阳茶史,因此茶乌润结实,沉重似铁,味香形美,犹如“观音”,赐名“铁观音” 。
59、还有一些传说与以上两种传说类似 。
60、这些传说的共同点是 , 茶树都与观音菩萨有关,故而茶名之中有“观音”二字 。
61、而之所以冠以“铁”字,又有两种解释:一是由于茶树叶片在太阳下闪烁着“铁色”之光,另一种说法是茶经过发酵后 , “茶色如铁” 。
62、安溪铁观音主产区在西部的“内安溪”,这里群山环抱,峰峦绵延,云雾缭绕,土质大部分为酸性红壤,土层深厚 , 特别适宜茶树生长 。
63、铁观音原产于福建安溪县西坪 。
64、“内安溪”为亚热带季风气候,这里的民谚说:“四季有花常见雨 , 严冬无雪有雷声”,可谓得天独厚,群山环抱,土质大都是红壤,呈弱酸性 , 非常适宜于茶的生长,又可谓得地之灵气 。
65、安溪铁观音条索肥壮,卷曲紧结,汤色金黄明亮,香气馥郁,清香悠长,品之滋味浓郁 , 醇厚甘鲜,入口留余香,回味甘甜带蜜味,有“七泡有余香”之誉 。
66、安溪铁观音“沐日月之精,收山峦之气 , 得烟霞之华 , 食之能治百病” 。
67、常饮铁观音茶,有益于祛病保?。な伲倘绻垡羝腥S右话?。
68、加之安溪铁观音茶叶冲泡之后,量重如铁,形如观音,故名"铁观音" 。
69、龙井茶、虎跑泉素称"杭州双绝" 。
70、虎跑泉是怎样来的呢?据说很早以前有兄弟二人,哥弟名大虎和二虎 。
71、二人力大过人,有一年二人来到杭州,想安家住在现在虎跑的小寺院里 。
72、和尚告诉他俩,这里吃水困难 , 要翻几道岭去挑水,兄弟俩说 , 只要能住 , 挑水的事我们包了,于是和尚收留了兄弟俩 。
73、有一年夏天,天旱无雨,小溪也干涸了,吃水更困难了 。
74、一天,兄弟俩想起流浪过南岳衡山的"童子泉" , 如能将童子泉移来杭州就好了 。
75、兄弟俩决定要去衡山移来童子泉 , 一路奔波,到衡山脚下时就都昏倒了,狂风暴雨发作,风停雨住过后,他俩醒来,只见眼前站着一位手拿柳枝的小孩这是管"童子泉"的小仙人 。
76、小仙人听了他俩的诉说后用柳枝一指,水洒在他俩身上,霎时,兄弟二人变成两只斑斓猛虎 , 小孩跃上虎背 。
77、老虎仰天长啸一声,带着"童子泉"直奔杭州而去 。
78、老和尚和村民们夜里作了一个梦,梦见大虎、二虎变成两只猛虎 , 把"童子泉"移到了杭州,天亮就有泉水了 。
79、第二天 , 天空霞光万朵,两只猛虎从天而降 , 猛虎在寺院旁的竹园里,前爪刨地,不一会就刨了一个深坑,突然狂风暴雨大作,雨停后 , 只见深坑里涌出一股清泉,大家明白了,肯定是大虎和二虎给他们带来的泉水 。
80、为了纪念大虎和二虎给他们带来的泉水,他们给泉水起名叫"虎刨泉",后来为了顺口就叫成"虎跑泉" 。
81、用虎跑泉泡龙井茶,色香味绝佳,现今的虎跑茶室,就可品尝到这"双绝"佳饮 。
82、龙井茶的传说以“色绿、香郁、味甘、形美”而著称于世的龙井茶,在历史上留下了不少神奇的传说,其中有关“龙井”和“十八棵御茶”的传说可以反映龙井茶的历史由来 。
83、传说在很久以前,王母娘娘在天庭举行盛大的蟠桃会,各地神仙应邀赴会 , 神童仙女,吹奏弹唱 , 奉茶献果 , 往返不绝 。
84、正当地他捧着茶盘送茶时,忽听善财童子嚷道:“地仙嫂得了重?。?在床上翻滚乱叫,快快去!”一不留神,茶盘一歪,一只茶杯骨碌碌地翻落到尘世间去了 。
85、地仙惊得魂出窍,脸煞白,三步并着两步地往宫里走 。
86、这时 , 吕洞宾一算,明白是怎么一回事了,忙接过地仙的茶盘 , 把仅有的七杯茶分给七洞神仙,自己面前空着,并掏出一粒神丹对地仙说道:“快拿去救了你娘子就下凡找茶杯去吧,这儿我暂时替你照应着” 。
87、地仙非常感激 , 道谢后就走了 。
88、“天上一日,人间数载 。
89、”地仙一个筋斗下到凡间,落到了杭州,变成一个和尚,到西边山上寻茶杯 。
90、这天,他看见有座山象只狮子蹲着,秀石碧壑,山间竹林旁有座茅草房,门口坐着一位80多岁的大娘 。
91、地仙上前施礼问道:“老施主 , 这儿是啥地方?”老大娘答到:“叫晖落坞 。
92、听先辈说,有天晚上 , 突然从天上‘忽隆隆’地落下万道金光,从此这儿就叫做晖落坞了 。
93、”地仙听了心里又惊又喜,赶紧东张张 , 西望望 , 忽然眼睛一亮,那不是我的茶杯吗? 原来大娘房旁有口堆满垃圾的旧石臼,里面长满了苍翠碧绿的青草 。
94、有根蜘蛛丝晶莹闪亮,从屋檐边直挂到石臼里 。
95、地仙明白了,这只蜘蛛精在偷吸仙茗呢,忙说:“老施主 , 我用一条金丝带换你这石臼行吗?”大娘说:“你要这石臼子吗?反正我留着也无用,你拿去吧!”地仙想,我得去找马鞭草织一条九丈九尺长的绳子捆住才好拎走 。
96、地仙刚离去,大娘心想,这石臼儿脏呢,怎么沾手呀!于是找来勺子,把垃圾都掏出 , 倒在房前长着十八棵茶树的地里,又找块抹布来指揩干净 。
97、没想惊动了蜘蛛精,蜘蛛精还道有人来抢他茗呢!一施魔法 , “喀喇喇”一声巨响,将石臼打入了地底深层 。
98、地仙带绳回转一看,石臼不在了,只好空手回天庭 。
99、后来,被打入地下的天宫“茶杯”成了一口井,曾有龙来吸仙茗,龙去了,留下一井水 。
100、这就是传说中的龙井 。
101、沧海桑田,历史变迁,原来大娘居住的茅屋改建成了老龙井寺,后又改名为现在留存的龙井村胡公庙 。
102、庙前的十八棵茶树经过仙露的滋润 , 长得越来越茂盛,品质超群 。
103、乾隆皇帝下江南时 , 微服来到杭州龙井村狮峰山下,胡公庙老和尚陪着乾隆皇帝游山观景时 , 忽见几个村女喜洋洋地正从庙前十八棵茶树上采摘新芽,不觉心中一乐 , 快步走入茶园中,也学着采起茶来 。
104、刚采了一会,忽然太监来报:“皇上,太后有病,请皇上急速回京” 。
105、乾隆一听太后有病,不觉心里发急,随即将手中茶芽向袋内一放,日夜兼程返京,回到宫中向太后请安 。
106、其实,太后并无大?。?只是一时肝火上升 , 双眼红肿,胃中不适 。
107、忽见皇儿到来,心情好转,又觉一股清香扑面而至,忙问道:“皇儿从杭州回来 , 带来了什么好东西,这样清香?”乾隆皇帝也觉得奇怪 , 我匆忙而回 , 未带东西,哪来的清香?仔细闻闻,确有一股馥郁清香 , 而且来自袋中 。
108、他随手一摸,原来是在杭州龙井村胡公庙前来的一把茶叶,几天后已经干燥,并发出浓郁的香气 。
109、太后想品尝一下这种茶叶的味道,宫女将茶泡好奉上,果然清香扑鼻 , 饮后满口生津,回味甘醇,神清气爽 。
110、3杯之后 , 眼肿消散,肠胃舒适 。
111、当时太后可乐了,称杭州龙井茶是灵丹妙药 。
112、乾隆皇帝见太后这么高兴,自己也乐得哈哈大笑,忙传旨下去,将杭州龙井狮峰山下胡公庙前自己亲手采摘过茶叶的十八棵茶树封为御茶,每年专门采制,进贡太后 。
113、从此 , 龙井茶的名气越来越大 。
114、十八棵御茶虽经多次换种改植,但这块“御茶园”却一直保留至今 , 而且成为一个旅游景点 。
115、龙井的外形与传说:一、古时龙井旁住着一位老妇人,周围有18棵野山茶树,家门口的路是南山农民去西湖的心经之路,行人走到这里总想稍事休息,于是老太太就在门口放一张桌子,几条板凳,同时就用野山茶叶沏上一壶茶,让行人歇脚 , 日子一久,远近闻名 。
116、有一年冬天,快过年时分,雪下得很大,茶树也将冻死,采办年货的行人络绎不绝 , 依旧在老太太家门口歇脚,其中有一长者见老太愁容不展 , 就问:“老太太年货采办了没有?”老太太长吁短叹地说:“别说年货无钱采办 , 就是这些茶树也快冻死,明年春天施茶也就不成了 。
117、”长者指着边上一个破石臼说:“宝贝就在这里 , 有何为 , 不如将此石臼卖于我好么?”老太太说:“这石臼越旧越好,如今洗了就不值钱了 。
118、”老太太说:“破臼本不值钱,你要只顾取去 。
119、”长者掏出10两银子将石臼搬去 , 老太太本不肯收钱,无奈长者转身已不知去向 , 老太太只得将钱收下 。
120、过了年 , 第二年春天,18棵茶树嫩牙新发,长得比往年好,并且洗臼泼水的地方又长出无数棵茶树,老太太又欢天喜地的施起茶来 。
121、这就是龙井茶叶的来历 。
122、二、龙井茶现在的扁形特点相传源于清乾隆皇帝 。
123、据传乾隆巡游杭州时 , 乔装打扮来到龙井村狮峰山下的胡公庙前 , 老和尚献上西湖龙井茶中的珍品——狮峰龙井请乾隆品饮 。
124、乾隆饮后吨感清香阵阵,遂亲自采茶,并在匆忙中将所采之茶放入衣袋带回京城 。
125、时间一长 , 茶芽夹扁了,却备受太后赞赏……乾隆传旨封胡公庙前茶树为御茶 , 每年炒制成扁形龙井进贡,供太后享用 。
126、其实这是一个美丽的传说,一般认为,龙井茶的扁形,是明末清初,受临近的安徽大方茶制作的影响所致 。
127、百度一下 , 你要的资料都有~~~~~~~~~~~~~~例:西湖龙井:简称龙井 。
128、产于浙江省杭州市西湖西南龙井村四周的山区 。
129、每年春季分四次采摘鲜叶 。
130、清明前采头茶称为“明前茶”,其形似莲心,故称“莲心” 。
131、谷雨前采摘称“雨前茶” , 又称二春茶,其形似旗如枪,故称“旗枪” 。
132、立夏采三春茶,形似雀舌,故称“雀舌” 。
133、四春茶附带茶梗 , 故称“梗片” 。
134、龙井茶具有四绝,一色绝、二香绝、三味绝、四形绝 。
135、即色泽翠绿、香气浓郁、甘醇爽口、形如雀舌 。
136、龙井茶所含氨基酸、儿茶素、维生素等成分 , 有生津止渴、提神益思、消食化腻、消炎解毒之功效 。
137、西湖龙井茶是我国的第一名茶,滋味甘鲜醇和 , 香气幽雅清高,汤色碧绿黄莹;叶底细嫩成朵 。
138、因产于杭州西湖山区的龙井而得名 。
139、习惯上称为西湖龙井, 简化称为龙井 。
140、龙井 , 既是地名,又是泉名和茶名 。
141、龙井茶区分布于“春夏秋冬皆好景,雨雪晴阴各显奇”的西湖风景区,山青水秀,景色绮丽 。
142、东依西子湖 , 南濒钱塘江,西邻转塘,北连古荡的林木茂盛的山丘坡地之中,植被保护完好 。
143、山势自西北向东南倾斜,缓缓伸向钱塘江和西子湖畔,西北部有北山、北高峰、天竺峰作屏障,阴挡寒流侵袭,南部受钱塘江湿润季风的调节 , 境内气候温和,雨量充沛,富于漫射光 , 土壤微酸,土层深厚,排水性好,小区气候条件其优越 。
144、在狮峰山上,梅家坞里,云栖道旁,虎跑泉边,满觉陇中 , 灵隐寺周围 , 九溪十八涧沿岸,翠岗起伏 , 绿树婆娑 。
145、更是产区如画,得天独厚 。
146、 传说乾隆皇帝下江南时,来到杭州龙井狮峰山下,看乡女采茶,以示体察民情 。
147、这天 , 乾隆皇帝看见几个乡女正在十多棵绿荫荫的茶蓬前采茶,心中一乐 , 也学着采了起来 。
148、刚采了一把,忽然太监来报:“太后有病 , 请皇上急速回京 。
149、”乾隆皇帝听说太后娘娘有病 , 随手将一把茶叶向袋内一放,日夜兼程赶回京城 。
150、其实太后只因山珍海味吃多了,一时肝火上升,双眼红肿,胃里不适,并没有大病 。
151、此时见皇儿来到,只觉一股清香传来 , 便问带来什么好东西 。
152、皇帝也觉得奇怪,哪来的清香呢?他随手一摸 , ?。?原来是杭州狮峰山的一把茶叶,几天过后已经干了,浓郁的香气就是它散出来了 。
153、太后便想尝尝茶叶的味道,宫女将茶泡好 , 茶送到太后面前,果然清香扑鼻 , 太后喝了一口,双眼顿时舒适多了,喝完了茶,红肿消了,胃不胀了 。
154、太后高兴地说:“杭州龙井的茶叶,真是灵丹妙药 。
155、”乾隆皇帝见太后这么高兴 , 立即传令下去,将杭州龙井狮峰山下胡公庙前那十八棵茶树封为御茶,每年采摘新茶,专门进贡太后 。
156、至今,杭州龙井村胡公庙前还保存着这十八棵御茶,到杭州的旅游者中有不少还专程去察访一番 , 拍照留念 。
157、经过茶农世世代代的辛勤培育,精益求精,龙井茶产量不断增加 , 品质日益改进 , 如今已香飘万里,誉满全球 。
158、~~~~~~~~~~~~~~~~~~~~~~~~d 。
本文到此分享完毕,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