肿瘤|全国肿瘤防治宣传周丨防癌真相是自律 发现早期恶性肿瘤才能救命

“当一个肿瘤的患者5年生存率达到80% , 就可以说这是一个慢性疾病 , 而不是绝症 。 我国肿瘤患者的整体5年生存率刚刚达到40% , 肿瘤的早筛早诊是提高生存率的根本 。 ”中国工程院院士、北京大学校务委员会副主任、北京大学国际癌症研究院院长詹启敏指出 , 早期发现后仅需做小手术 , 或者再采取一些适当的辅助治疗 , 5年生存率可以达到90% 。 一旦肿瘤变成晚期甚至转移 , 患者就走到了死亡的边缘 。
在第28届全国肿瘤防治宣传周期间 , 在中国抗癌协会大肠癌专业委员会、中国抗癌协会科普专业委员会、诺辉健康等联合举办《防癌的真相》科普直播中 , 多位权威专家聚焦癌症防治知识科普 , 对大众普遍关心的且存在误区的高发癌症早防早治问题去伪存真 , 积极倡导高风险人群通过早筛“改变生命的轨迹” 。 专家们强调 , 只有发现早期恶性肿瘤才能拯救生命 。
【肿瘤|全国肿瘤防治宣传周丨防癌真相是自律 发现早期恶性肿瘤才能救命】新京报:“每个人身体里都有癌细胞”的这一说法靠谱吗?
詹启敏:这种说法是有一定道理的 , 癌症发病是基因组的改变 。 我们机体不是生活在真空 , 它每天和很多致癌因素发生相互作用 , 可能会导致细胞的转化和癌变 。 不过 , 这个过程不用担心 , 在人类进化过程中 , 已经形成了强大的免疫监控系统 , 良好的人体免疫系统有能力早期识别并清除癌细胞 , 当体内不断出现单个癌症细胞时 , 它可以不断清除 。 因此 , 我们要保持良好的心态 , 维持体内平稳状态 , 让免疫系统处于最佳状态 。
新京报:癌症会遗传吗?如果有长辈患癌 , 需要注意什么?
詹启敏:癌症遗传要从两个方面来谈 , 有些肿瘤 , 只要有重要的基因突变 , 它一定会出现或者出现癌症的可能性会非常大 , 比如BRC1基因突变后 , 导致乳腺癌或者卵巢癌的比例非常高;结直肠里某个镜像ABC突变 , 它可能会导致结肠癌风险特别高 。 这种完全由于遗传因素致癌的几率并不高 , 在所有肿瘤里仅占5% 。
在体内还有一种遗传性 , 我们称为易感基因 。 易感基因如果跟环境中的致癌因素过多接触 , 可能会导致肿瘤 。 远离致癌物 , 在生活方式方面保持健康的状态 , 就可以把所谓的遗传易感因素消除 , 或者降到最低 。
新京报:年年都体检 , 为何确诊癌症的时候仍然是中晚期?
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防癌科副主任张凯:年年体检却还查出中晚期癌症的原因有三个:手段问题、间隔期问题和经验问题 。
我们需要的是能够发现早期肿瘤的手段 , 而不是仅仅能够发现肿瘤的手段 。 常见肿瘤筛查的确切手段、适宜技术 , 如肺癌 , 应使用胸部低剂量螺旋CT;乳腺癌使用钼靶+超声;结直肠癌使用FIT、多靶点粪便FIT-DNA、肠镜技术 。
体检间隔期问题 , 有的肿瘤生长周期太快 , 一年一次体检不足以避免中晚期状态出现 。 大部分肿瘤的生长周期并没有这么快 , 尤其是结直肠癌 , 五年内做一次检查 , 就能发现体内存在多年的高级别腺瘤 , 并及早处理 。 因此 , 间隔期问题存在 , 但不是主要问题 。
经验问题则是针对医生 , 同样是超声手段 , 经验欠丰富的医生可能会漏掉早期肿瘤 。 曾经有基层医生感慨 , 在他工作的10年里 , 从未见过早期乳腺癌 , 而在接受培训的半个月里见到的乳腺癌 , 比他在单位一年见到的还多 , 这就是经验 。
新京报:哪些人群适合防癌体检?这样做的目的是什么?
张凯:在无症状阶段主动做检查是最有效的防癌手段 。 防癌体检 , 就是在无症状健康高危人群中 , 开展以早期发现癌症为目的的精准、有效的医学检查 , 同时对癌前病变等癌前疾病进行寻找 , 并且对它进行管理 。 对肿瘤来讲 , 早期信号就是没有信号 , 一旦你有症状 , 就失去了50%的根治性治疗机会 。 要想获得根治性手段 , 就应该在无症状健康期去发现并治疗 。 防癌体检中运用确切有效的技术手段 , 不仅是发现早期癌症 , 还要发现癌症的早期状态——原位癌甚至更早的癌症疾病状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