团队|孙晖:把原班人马和经验全带来了

4月6日 , 湖北省首批援沪医疗队第二组正式接管上海新国际博览中心方舱医院W1舱 。 该组医疗队由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牵头 , 17家医院联合组成 。
坐标:上海新国际博览中心方舱医院
团队|孙晖:把原班人马和经验全带来了
文章图片

孙晖(左一)与医疗队队员们
共同讨论方舱布局及人员配备
“我们医院这批来沪的医疗队员共52名 , 都是武汉江汉方舱医院的原班人马 。 江汉方舱医院是武汉疫情期间建成的第一家方舱医院 , 其运行模式是武汉医疗队和国家医疗队一起研究制定的 , 曾获得中国质量奖提名奖等多项大奖 , 我们把之前总结的经验制度全部带过来了 。 ”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党委副书记、医疗队领队孙晖说 。
据孙晖介绍 , 针对此次上海疫情特点 , 医疗队对方舱医院的管理方案进行了调整和细化 。 在接管W1舱之前 , 孙晖带领队员们一起梳理了几个重点问题:舱内舱外的配合与衔接;协和医院作为后方大本营 , 如何借助互联网医院服务于方舱;怎样组织方舱内的志愿者开展服务;对医务人员和患者身体健康的监控 , 心理状态的调节等 。
正式接管W1舱后 , 医疗队充分利用江汉方舱医院在医疗管理、人员安排、组织架构、心理保障等方面的经验 , 制定制度 , 理顺流程 , 强化管理 , 保障了W1舱的高效运行 。 截至4月16日 , W1舱已累计收治患者1935人 , 累计出院1202人 。
01
建立三大协同工作机制
“方舱医院由多省医疗队共同接管 , 必须统一标准 , 统一步调 。 进舱后 , 首要的就是与新国博方舱管理团队协同合作 。 ”孙晖告诉采访人员 。
为此 , 湖北省援沪医疗队积极对接上海交通大学附属仁济医院管理团队 , 认真执行新国博方舱管理团队指派的各项工作 。 同时 , 直接参与其管理团队组建 , 新国博方舱医院专家组组长、院感组组长、联合医务处副处长均由援沪医疗队队员担任 , 严格执行方舱管理、运行制度 。
此次 , 湖北省援沪医疗队第二组仅用1天时间就完成了与上海六院的交接工作 , 全面接管W1舱 。 17家医院医疗队的协同合作 , 为W1舱高效运行提供了保障 。
据孙晖介绍 , 援沪医疗队以协和医院江汉方舱团队为班底 , 结合各医院人员特点 , 合理安排分工 , 总体组织协调 。 在医疗和护理方面 , 以协和医院、湖北省妇幼保健院、武汉市中心医院三家医院为主体 , 结合医院学科特点及人员专业建立混编队伍 , 分区负责 。 舱内实行护士长制度 , 细化工作组分工 , 统一调度 。 在人员、小组、片区管理方面实现了“点线面”有机结合 , 有效整合团队力量 。 同时 , 每一项工作都细化到时间点 , 明确责任人 。
与患者组织密切协同 , 也是援沪医疗队的理念之一 。 在舱内管理上 , 借鉴社区管理模式 , 充分发挥患者自治、自助、互助的作用 , 协和医院牵头组建“W1舱方舱管家”志愿者团队 , 提高方舱社区管理效能 , 缓解医务人员工作压力 。
02
“把住两头 , 抓住过程”
“江汉方舱当时以收治轻型和普通型患者为主 , 而W1舱主要收治无症状感染者 。 患者性质的不同 , 决定了工作重点的不同 , W1舱的重点任务是患者入院、出院管理和核酸检测 。 ”孙晖说 , 我们在对人员安排、院感防控、舱内流程等方面作出相应调整的基础上 , 实施了“把住两头 , 抓住过程”的策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