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官员的任免流程是怎样的 清朝官员的辞职流程是怎样的

官员的任免从来都不是随随便便的 , 现代即是如此 , 古代也是如此 。 那么 , 清朝的官员任命 , 从开始到完成 , 这一套过程是怎样的呢?

清朝官员的任免流程是怎样的  清朝官员的辞职流程是怎样的

文章插图

开缺
旧时官吏因故不能留任 , 免除其职务 , 准备另外选人充任 。
——引用自头条百科
第一道程序是开缺 。 清朝人事制度把官员称为“员” , 职位称为“缺” , 开缺的意思就是职位出现了空缺 。 开缺有两种可能 , 第一种可能是官员因为暴毙、丁忧、生病等原因导致职位空缺 。 出缺以后 , 当地督抚要及时把职位空缺情况汇报给吏部 , 文件到达吏部的那一天开始 , 此职位正式开缺 , 进入正常的任免程序 。 第二种可能是 , 现任官员的工作水平太差 , 或者腐败枉法 , 皇帝直接下旨将他革职甚至杀头 , 也可能是督抚弹劾他 , 将他即行摘印 。 从现任官员去职那一天开始 , 这个职位开缺 , 要开始新的任免程序 。 开缺有很多把戏在里面 。 首先开缺需要漫长的时间 , 从职位空缺到信息传到吏部 , 其间公文往来 , 可能需要一两个月时间 。 尤其是第一种情况 , 地方督抚不及时向朝廷汇报 , 就可以把这个职务控制在自己手里 。
清朝官员的任免流程是怎样的  清朝官员的辞职流程是怎样的

文章插图

投状
第二道程序是投状 。 投状就是官员申请参与空缺职位的竞争 , 需要写一个供状 , 写明姓名、籍贯、履历等 , 一般都要求地方官府或原有部门盖印证明(出一个印结) , 然后投送到吏部 。 参加投状的有两类人 , 第一类是没有实职的官员 , 比如长期病休的官员现在病好了重新申请工作 , 或者是丁忧官员守孝期满后重新出来工作;第二类是在职官员 , 符合调动、升迁等条件 , 也可以参加投状 。 吏部每月都对开缺官职进行任命 , 在限定日期之前投状到部的官员都可以参加挑选 。 如果误期了 , 就只能等下个月的机会 。
复核
第三道程序是复核 。 复核就是吏部核查官员的情况 , 看供状是否真实准确 , 看官员是否符合本次空缺职位的任职要求 。
清朝官员的任免流程是怎样的  清朝官员的辞职流程是怎样的

文章插图

掣签
即抽签 。 削竹为签 , 配以标志或词语 , 抽取其中一根或若干根 , 用以决定先后次序或占吉凶 。 明代后期 , 孙丕扬任吏部尚书 , 创掣签法以示铨选之不容情 。 法用竹签若干预写所选的机关地区及姓名等 , 杂置筒中 , 当堂随手掣取 , 与拈阄同 。 清代沿用此制 , 事实上仍由吏胥暗中操纵 。
——引用自头条百科
第四道程序是掣签 。 掣签就是抓阉决定员缺的搭配 。 有两个箱子 , 一个箱子放着开缺的官职名称 , 另一个箱子放着通过复核、排在首要班次的候选官员名字 , 然后抓阉 。 比如 , 本月天下空缺十个知县职位 , 每个职位成一张字条放进箱子里;另一个箱子里可能放着一百个候选官员的名字 。 主持人从第一个箱子里抽出一张字条 , 当众念“顺天府良乡县” , 再从第二个箱子里抽出一个名字 , 也当众念“江西省张某某 , 进士” 。 这就意味着 , 江西省进士出身的张某某 , 将出任顺天府良乡知县 。 这个过程就叫掣签 。
掣签是明朝发明的 , 目的是杜绝塞条子、打招呼、跑官要官的丑相 。 只要能够保证掣签在执行过程中公开、透明、公正 , 它就尽可能地做到了合理 。
掣签跟广大官员的利益切身相关 , 它在明清时就变成了重大事件 , 朝野瞩目 。 掣签在天安门前举行 。 明清没有天安门广场 , 当时的天安门前是一个丁字形的空间 , 一条东西长街加一条南北的长过道 。 长街的东边 , 现在天安门东地铁站附近有一道门 , 叫作龙门;长街的西边 , 现在天安门西地铁站附近有一道门 , 叫作虎门 , 似乎是取“左青龙右白虎”之意 。 龙门旁边有一个金榜 , 每次新科进士的录取名单就贴在上面 , 所以叫金榜题名 。 那些中试的贫寒书生就在这里“鲤鱼跳龙门” 。 龙门附近还干一件事——掣签 。 那虎门是干什么用呢?每次秋审 , 在天安门前的狭长过道上举行 , 归入情实的死囚 , 推出虎门行刑 , 真正是“落入虎口” 。 其他死囚则归入死缓 , 继续关押 , 可以逃离虎口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