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盈江:群众从吃得饱到村里遍地小洋楼

本文转自:昆明信息港
“每天叫醒我的不是鸡打鸣 , 而是发家致富的梦想 。 ”站在田埂手持农用无人机操作器的邵翌笑着说 。 35岁的邵翌在德宏州盈江县弄璋镇新府村开辟了一条“农庄大道” , 跟他一样过上幸福生活的 , 还有世代以耕地养家的村民们 , 原来的茅草房、土基房被推倒了 , 家家户户盖起了小洋楼 , 购置了小汽车 , 日子过得红红火火!
年轻人回到农田 , 用起了无人机施肥撒药
2月初的盈江县弄璋镇 , 春天的阳光已经很暖和 。 8年前他回到了寨子里 , 过上了一种乡村田园生活—春天播种 , 夏天施肥 , 秋天收割 , 冬天也在收获 。 一年两季甚至三季播种 , 365天围着农田转 。
云南盈江:群众从吃得饱到村里遍地小洋楼
文章图片
邵翌在昆明念的技校 , 学的是汽车构造与维修 , 毕业后 , 他当了8年的汽车修理工 , 但没攒下什么钱 。 他放心不下家里的父母 , 也不习惯大城市的快节奏 , 回到了自己出生长大的寨子 。 他所在的寨子在德宏州盈江县的一个坝子上 , 这里是整个弄璋镇土地最多的一个村庄 , 农产发达、土地肥沃 。 读书时邵翌一心想着走出去 , 在省城立下脚跟 , 没想过自己还会有回来的一天 。 一开始 , 他不甘心8年的手艺就此荒废 , 年纪轻轻就做回农民 , 心里多少有些憋屈 。 但很快发现 , 比起之前在大城市“漂泊”的日子 , 寨子的生活称得上无忧无虑 。
“回家就从父亲手中接过种田的接力棒 。 ”邵翌回来的前3年 , 用的还是传统的手工播种、插秧、收割技术 。 “每天脸朝黄土背朝天 , 身上沾满了泥土 , 说不累是骗人的 。 ”但邵翌心里依然铆着一股劲 , 既然回来了 , 就得把农田玩出个花样来 。 2018年 , 他开起了村里第一家农资店 , 陆续添置了插秧机、农用无人机 。
云南盈江:群众从吃得饱到村里遍地小洋楼
文章图片
“有时候挺有成就感 。 ”他手持飞机操作台 , 载有肥料、农药的飞机在空中盘旋 , 底下是成片的作物 , 动动手指作物便能“洗个澡”“吃个饭” , 有了新技术的加持 , 邵翌觉得干农活就跟玩似的 。 “起初的几年 , 十里八乡没几台无人机 , 乡亲们便排着队等我去打农药 。 ”邵翌说 , 业务还延伸到大理、昭通、临沧等地 , 辛苦一年 , 抵得上在外打工三四年 。 “依靠这片土地 , 照顾了家人、方便了乡亲 , 还赚了钱 , 这感觉倍儿好!”邵翌如是说 。
邵翌在村里人口中 , 是善良、靠谱的人 , 他的农资店主营化肥、农药等 , 村里人都往他那拿 , 他也总给到大家心仪的价格 , 关键是还能赊账 , “作物行情不好的时候 , 有些乡亲会赊账一两年 , 方便的时候他们一定会给 , 我便不好意思去催 。 ”邵翌坦言 , 每年5月份要回款给厂家 , 农户钱收不回来 , 贷款近百万 , 看到银行催款信息便是他最煎熬的时候 。 “我相信乡亲们 , 他们也依赖我 。 ”经历过多年的交流与磨合 , 邵翌和村民们总能达到心照不宣的默契 。
春节远在深圳打工的发小回家 , 聊到多年过后依然租住在厂子宿舍里 , 朝九晚五待在车间 , 他觉得发小压力也不小 。 邵翌对那种生活并无什么艳羡 , 反倒觉得自己现在的生活 , “能挣到钱 , 顾得了家 , 时常带着5岁的儿子玩会飞的玩意 , 也没什么不开心的事” , 已经很知足了 。
依靠41亩农田 , 盖起了洋楼 , 开上了小汽车
祖祖辈辈生活在弄璋小镇的村子里 , 沿着父辈的农人路 , 53岁的种植能手罗哏糯接过担子 , 在新府村趟出了一条幸福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