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英雄纪念碑怎么画:已经逝去的人,祭拜有意义吗?你怎么看?( 五 )


文洁若也回忆道:
“按说经过抗日期间岁月的磨难,她的健康已受严重损害,但她那俊秀端丽的面容,妓好苗条的身材,尤其是那深邃明亮的眼睛,依然充满了美感 。至今我还是认为,林徽因是我生平见过的最令人神往的东方美人 。她的美在于神韵一一天生丽质和超人的才智与后天良好高深的教育相得益彰 。没想到己生了两个孩子、年过四十的林徽因尚能如此打动同性的我 。”
1950年,躺在病榻上的林徽因与梁思成在讨论国徽设计方案
第五、林徽因内心深处——具有沉重的孤寂,也是别人难以了解的,她内心”无比孤寂“林徽因显赫的出身,优越的中西文化学习环境以及色彩斑斓的社会生活显然是同时代绝大多数女性无法比拟的,而她内心深处沉重的孤寂也是别人难以了解的 。因为她美丽的容貌,横溢的才华,活跃的身影,非凡的成就,往往使人只注意到她的灿烂光华而忽略了她的内心世界 。在许许多多外在灿烂的光环下,林徽因实质上有着众人难以理解的痛苦,在其内心深处,她始终是一个孤独者;无论她的才气和热情是多么的光芒四射,都无法掩饰她内心世界的孤独本质 。
(1)林徽因本为父亲的小妾所生,林徽因母亲不讨丈夫、婆婆喜欢,在林徽因心中埋下孤寂的种子有着声名显赫的家世,是林徽因的幸事;然而事实上,林徽因生活在这样的家庭里,却并不如一般人所想象的那样幸福,她的童年生活是在孤独中度过的 。尤其生母不得林父及祖母的喜欢,长年住在后院,寂寞哀怨,更给林徽因幼小的心灵,留下了极深的心理阴影 。她的小说《绣绣》,就有许多自己童年记忆的生活投影 。林徽因是庶出,其父林长民原配妻子叶氏不能生育,便娶了林徽因的生母何氏为妾 。何氏是小作坊主的女儿,既没文化,又不会女红,自然不会讨得善吟诗作对、好舞文弄墨的林长民的欢心 。而不会女红、不会操持家务又使林徽因的祖母也不喜欢何氏 。嫁入林家的何氏那不讨丈夫、婆婆喜欢的日子有多难捱就可想而知了 。林徽因出生第二年,林长民不耐夫妻生活的痛苦再度到日本留学,回国后又为自己的理想在外奔波,很少回家 。而林徽因的生母尽管不得丈夫、婆婆欢喜,但封建家庭的礼教又使她必须恪守作媳妇的本份,侍奉婆婆身旁,随时听候婆婆的差遣 。“娘同婶永远要在祖母的前院里行使她们女人们的职务的,于是我常是这三间房屋惟一留守的主人 。”林徽因的童年就这样在祖父母的家中孤寂地度过 。或许是父亲诗人气质的遗传,林徽因天生就有着诗意,面对着孤寂,她不像常人那样陷入愁闷不能自拔 。五、六岁孩子是最不耐寂寞的,但林徽因异于常人之处就在于她能够将孤寂“化腐朽为神奇”,充分利用自己的时常独处来捕捉、探索大自然的美,来训练自己丰富的想象,来营造理想的世界 。林徽因总是有意识地选择、挖掘美的事物,而否定丑的一面,这也是成年后的她接受西方现代派的同时又否定其对丑的赞颂的缘故 。在她的文本里看不到丑的赞美,尽管连唯美气息很浓的徐志摩都在称赞波德莱尔《恶之花》中名篇《死尸》为奇异的一朵不朽之花 。
1950年林徽因与清华营建系首届毕业生
(2)林徽因母亲后来所生一子一女的夭亡,父亲再娶程氏;母亲有病,经常向女儿骂闹,谩骂——似的林徽因心中的孤寂根深蒂固如果说童年生活还只是在林徽因的性格里埋下了孤独的种子,那随后的生活就使孤独在她心中根深蒂固,以致终生不易去掉 。随着生母后来所生一子一女的夭亡,林长民再娶程氏,家里的平静打破了 。“大爷说他妻子,不识大体,不会做人,他没有法子改良她,他只好提另再娶能温顺着他的女人另外过活”,而本来就脾气不好、又无能的母亲则变得“歇斯塔尔利亚的脾气”,“常常借题发挥起来,夸张着自己的委屈,向女儿骂闹,谩骂 。”有着这样的母亲是无奈的,在抗战时移居李庄的林徽因就曾向好友诉苦:“ 我自己的母亲碰巧是个极其无能又爱管闲事的女人,而且她还是天下最没有耐性的人 。”常常搅得家里“直到任何人都做不了任何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