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上广深的说法是怎么来的 为什么叫北上广

从上世纪90年代起 , “北上广”就确立了中国一线城市的地位 。 2000年之后 , 深圳作为后起之秀一路追赶 , 从而将一线城市的版图扩充为“北上广深” 。
今天说起“北上广深” , 可能习以为常 。 这一说法给人的感觉是流行了一二十年之久 , 但事实是这样吗?“北上广深”这样的说法到底是从何时开始的?
“北上广”取代“京沪穗”时间并不久
“北上广”之前 , 坊间通用说法是“京沪穗” 。 京沪穗作为城市简称 , 既显得书面文雅 , 且有历史文化韵味 , 一度得到官方与民间的共同认可 。
那么 , 转折发生在什么时候?
通过报纸数据搜索可以发现 , 2010年之前 , “京沪穗”使用频率远远高于“北上广” , 当时 , 无论是互联网还是传统媒体 , 几乎看不到“北上广”这样直白的说法 。 偶尔所见 , 也只在几个IT新闻中出现 , 可以说 , 当时“北上广”完全是冷僻词 。

北上广深的说法是怎么来的  为什么叫北上广

文章插图

▎“北上广”与“京沪穗”词频对比 。
拐点发生在2010年前后 。 回溯当年新闻 , “逃离北上广”从年初热议到年尾 。 这场争议 , 首度将一线城市的交通、拥堵、房价等生存困境 , 以及新兴城市人群的困惑与彷徨 , 彻底呈现出来 。 争议从互联网席卷到传统媒体 , 主流党报开辟专版讨论“逃离北上广”现象 。
当时有出版社趁机出版《逃离北上广》系列丛书 , 不过其中的“广”并非指代“广州” , 而是包括广州深圳在内的广东 。 不过基于对于京沪穗的传统认知 , “北上广”自然而然就成为北京上海广州的通俗称呼 。
“北上广”就是这样实现从无到有、从互联网到主流话语的演变 。 背后的原因有很多 , 简单而言:一则 , 京沪穗虽然文雅 , 但“穗”字相对生僻 , 远不如北上广朗朗上口 。
二则 , “北上广”的流行 , 伴随着“逃离北上广”的争议 。 逃离背后 , 不无愤懑、失望与彷徨 , 书面化过重的“京沪穗”显然承担不起这样的情绪表达 , 而“北上广”的表述则更为直接 , 更容易与情绪结合 。
【北上广深的说法是怎么来的 为什么叫北上广】三则 , 也是最关键的原因 , 2010年前后 , 恰是微博和自媒体兴起的时代 , 自媒体在传统主流媒体之外获得话语空间 , 网络流行语开始影响主流话语 。 不过 , 直到2011年 , 还有学者愤愤不平 , 认为“北上广”取代“京沪穗”是文化退步 , 声称不能将文化降格至纯粹代码的高度 。
三波高峰:
讨论“北上广”在讨论什么?
截至目前 , 百度搜索关于“北上广”的搜索结果高达5880万条 , 而“京沪穗”的搜索结果仅有54.2万条 。
谷歌搜索数据更加清晰地记录了“北上广”这一词语的变化趋势 。 “北上广”在取代“京沪穗”成为主流之后 , 搜索趋势呈现三个波峰的状态 。
北上广深的说法是怎么来的  为什么叫北上广

文章插图

▎北上广搜索词频变化 。 数据来源:谷歌搜索 。
第一个波峰发生在2010年前后 , 正是“逃离北上广”首度引发争议 , 从而确立“北上广”取代“京沪穗”作为主流话语之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