唇亡齿寒的历史故事 唇亡齿寒的主人公是谁( 二 )


听到辱骂自己的话,毛泽东不仅没有生气,反而说:“骂人也是一种提意见的方式嘛?”经过调查,才发现是公粮征得太多了,老百姓受不了才发了牢骚 。
之后经过认真研究,边区政府降低了公粮的征收数额,减轻了老百姓的负担,边区政府受到广大老百姓的真心拥护 。
善于听劝,要听得懂然而,愿意听别人的意见只是第一步,关键是要听得懂,并不是所有的意见建议都是合理的,别忘了,有些人专门出些馊主意 。
如果是盲目地听取别人的意见,错误的也一并吸收,反而会起到坏作用 。 刘邦善于听劝关键在于他总是能听取正确的意见,这是他独有的天赋 。
张良曾在一个老人那里得到了《太公兵法》,当他遇到了刘邦之后,经常给他讲这本书里的兵法并给他出谋划策,刘邦一听就懂 。 张良讲给别人听,别人往往听不懂 。 张良就感慨,刘邦的悟性恐怕是上天授予的 。
刘邦并没有读很多书,但是非常有悟性,别人给他出的主意,往往就能立马知道行不行得通,可不可以做 。
但是有时候,他同样有出错的时候 。 某次,刘邦被项羽困在荥阳,项羽又截断了刘邦的粮道 。 刘邦处于内无粮草、外无援兵的状态,内心十分焦急 。
【唇亡齿寒的历史故事 唇亡齿寒的主人公是谁】

唇亡齿寒的历史故事  唇亡齿寒的主人公是谁

文章插图

郦食其就给刘邦出了一个主意 。 他说,刘邦应该学习商汤或者周武王的做法,对天下诸侯进行分封 。 他让刘邦雕刻印玺,派人出去寻找原先六国诸侯的后人,把印玺给他们,对他们进行分封 。 让他们举兵攻打项羽 。 这样一来,荥阳之围就可以解除了 。
病急乱投医的刘邦觉得有道理,赶紧让人把印玺刻好,准备派人出城寻找六国后人 。 张良回来后听说此事,连忙劝说刘邦做不得以及其中的道理 。
刘邦顿时醒悟,赶紧把印玺销毁并叫来郦食其大骂了一顿 。
我们再来看一个没有天赋的人是怎么做的,这个人就是成语唇亡齿寒的主人公虞公 。 春秋时期,晋献公想要讨伐虢国,但是中间隔着一个虞国,献公手下的旬息就出了一个主意,用北屈出产的马,垂棘出产的璧,向虞国借路 。
献公心里没有底,觉得虞国有宫之奇在,一定不会借路给我们 。 荀息就给献公分析,他说,宫之奇的为人,心里明白,可是怯懦,又比虞君大不了几岁 。 心里明白,话就说得简短,怯懦就不能拼命谏阻,比虞君大不了几岁,虞君就不尊重他 。
再加上珍玩心爱的东西就在耳目之前,而灾祸在一个国家之后,这一点要有中等智力以上的人才能考虑到 。 臣料想虞君是中等智力以下的人 。
而事实也如旬息所料,尽管虞国有宫之奇这样的明白人在,劝虞公不要借路,给他讲唇亡齿寒的道理,虞公还是不听,最后被灭了国 。
假途灭虢的计谋并不高明,归根到底还是对人性的把握,虞公的智商不足才成就了这条计谋 。 所以,有人在身边提建议,听不懂也是白瞎 。
善于听劝,要做得到愿意听取建议,并且听懂了,最关键的是要做得到,要采取行动 。 为何这么说呢?其实很多建议、意见、道理都很简单,非常容易能理解 。 但是我们听懂了之后未必就做得到 。
举一个很简单的例子,我们身边很多人嚷嚷着要减肥,然后某个人就告诉他,减肥的秘诀很简单,就六个字:管住嘴,迈开腿 。 但是一段时间过去了,往往是一丁点体重都没能降下来 。 为啥,因为做不到嘛,看到好吃的就忍不住要吃,早上赖床起不来,制定的晨跑计划往往只是个计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