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朝对外交往有何特色 唐朝对外交往的特点

唐代是中国历史上具有世界性的朝代,研究内亚的森安孝夫曾说,日本人眼中的唐朝”既没有蒙元袭来的恐慌之感,也没有宋明正统的中华主义”,这都使得”唐”长期作为一种文化,而非限界存在于日本人的历史记忆中 。
同样是世界性的帝国,唐弱化了汉的好武气息,转而以睦邻友好作为处理外交关系的宗旨,玄宗时韦凑上疏谏用兵时说:”昔唐尧之化,兼爱夷夏,中外又安;汉武穷兵远征,虽多克获,而中国疲耗” 。
可以说,开放而不失友善的精神贯穿了唐人对外的交往中 。

唐朝对外交往有何特色  唐朝对外交往的特点

文章插图
日本教科书里的唐朝版图
1.唐朝的”外国人:”化外人”《唐律疏议》中说”‘化外人’谓蕃夷之国,别立春君长者”,唐太宗时中国有三百余个藩国,到了开元时期剩有七十余藩国 。
藩国包含的范围有三层,第一层是最远的友好国家,例如当时的天竺、波斯等国,这些国家和唐没有地缘纠纷,也没有君臣主从的关系,是严格意义上的外国;
第二层给唐朝当小弟的国家,比如当时的高丽、渤海等国,这些国家都尊唐文化是中心文化,把唐政权视为宗主国,每年定期进贡,但是这些国家都有自立的君主,虽然臣服中华,但不在归化之列;
第三层是当时对唐朝不那么服气的政权,譬如突厥、回纥、吐蕃、南诏等,唐朝将这些国家和政权的人都纳入唐朝的”化外人”之列 。
2.化外人的政策唐朝在对待化外人的问题上,并没有太强的差别心理 。
就做官而言,化外人在唐朝做官是很简单的事,就拿我们所熟知的人来举例,高仙芝是高句丽人,安禄山是粟特人,哥舒翰是西突厥人 。
唐朝对外交往有何特色  唐朝对外交往的特点

文章插图
安禄山
唐书有记载:贞观四年(630年)平东突厥,酋长归降者”皆拜将军、中郎将,布列朝廷 。 ”被打败了,只要你诚心归降,大唐也给你们官做 。 而且安排做官的人规模还不小,五品以上的就占了朝中一半的位置 。
遍阅唐籍,化外人在唐为官为将的例子数不胜数,而且其中不乏受到重用者 。
就科考而言,化外人在唐朝科考是不受歧视的,甚至为了照顾他们,唐朝给他们专门开了一门科目宾贡科 。
举一个例子,新罗人崔致远,十二岁时乘桴(筏)西渡唐朝,立志参加科举考试 。
临来时,其父曾告诫他说:”十年不第进士,则勿谓吾儿,吾亦不谓有儿 。 往矣,勉哉 。 ”崔父的话翻译过来就是:十年都考不上,那你就别说是我儿子 。
崔志远在唐僖宗咸通十五年(874年)进士及第,后授任宣州深水县尉 。
就安家置业而言,化外人也有很大的自由空间 。 贞元三年(787年),”胡客留长安久者,或四十余年,皆有妻子,买田宅,举质取利(即放高利贷),安居不欲归 。 ”在长安过得有滋有味,家都不想回了 。
就经商而言,来唐经商的主要是两种人,一种是来自于陆上丝绸之路,一种来自于海上丝绸之路 。
通过海上丝绸之路来广州经商的化外人有时被当地长官罚没商品,有时也能得到看起来还行的商业优待 。
举例来说,834年唐文宗因为一场大病刚刚治愈,心情特别的舒畅,就发了一道名为《太和八年疾愈德音》的诏书说”南海蕃舶,本以慕化而来,固在结以恩仁,使其感悦,…其岭南、福建及扬州蕃客,宜委节度观察使常加存问 。 ”你们来我这儿一趟也不容易,恰巧我病好了想要施点恩德 。 我会吩咐我的地方官多关心关心你们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