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锅肉为什么不起灯盏窝

回锅肉是一款川味浓郁的家常菜式 , 它源于民间而又流传于世 , 在四川人当中几乎家家会做、人人爱吃 。它有一个"过门香”的美称 , 意思是:一家炒回锅肉 , 香飘邻里之间 , 那浓郁的香气扑鼻而来 , 令人馋涎欲滴 。
回锅肉成菜的质量要求是:厚薄均匀 , ?硬适度 , 味浓鲜香 , 微辣回甜 , 现灯盏窝状 。而现"灯盏窝”这一项要求 , 真是说起容易做时难 , 它是原料选择、刀功、火候诸因素综合运用的结果 。因此 , 是否现"灯盏窝”就从成菜的形态上反映了一个厨师的烹饪技艺水平 。为什么有的厨师做回锅肉不现"灯盏窝”呢?是因为以下几个环节不当失误所致 。
1.选料要精
做一份正宗的回锅肉 , 是很讲究对原料的选择的 。它要选用皮薄膘厚、肥瘦相连的猪后腿坐臀肉(亦称二刀腿子) 。其中肥瘦间的比例为肥三成、瘦肉二成 , 肥膘的厚度为二指余 。由于这个部分的肉质细嫩 , 肥瘦相间合适 , 所以爆炒时易卷曲成灯盏窝 。
2.煮肉要适度
一般地讲 , 肉类中保持适当的水分 , 成菜后口感就鲜嫩爽脆;如果原料中水分流失过多 , 菜肴的口感就老硬如柴 。因此 , 我们在煮回锅肉时切忌久煮 , 久煮过火 , 它的瘦肉部分会因为水分流失过多 , 变得紧缩老硬 , 既失去鲜香细嫩风味 , 爆炒时也不卷曲成形;肉皮、肥膘部分因久煮而使肉皮粘糯 , 肥肉肥烂 , 难以进行刀功切制 。正确的煮肉方法是 , 将猪腿肉洗净镊尽残毛 , 入汤锅中煮一刻钟左右 , 至肉色转白、皮软能掐得动 , 瘦肉刚"断红”至熟时 , 捞起用凉水冲漂一会晾冷 。
3.切片厚薄要均匀 , 长度合适
把煮熟的回锅肉修成5—6厘米长、4厘米高的肉方 , 再切成约两个硬币厚(3毫米左右)的大片 。回锅肉切得不宜过厚 , 过厚在烹炒中不易卷曲收缩;太薄在高温爆炒中又易成为油渣 。肉片的长短适度 , 能使收缩卷曲后的肉片大小恰如灯盏 。
4.关键是火候
【回锅肉为什么不起灯盏窝】掌握好火候是回锅肉能否起"灯盏窝”的主要环节 。入锅烹炒油温高低众说不一 , 但实践证明以四成油温(80一100qC)为宜 。这时油温不高 , 回锅肉在均衡的油温中 , 肉皮开始卷缩 , 脂肪溢油 , 瘦肉失水其肌纤维收缩 , 肉片于是在烹炒中产生卷曲 , 形成了状似灯盏的半圆形 , 并逸出肉香味 。此时烹入料酒以去腥增香 , 当水气已干 , 出油"冒汗” , 及时放入剁细的豆瓣熵炒 , 至油吐红色时 , 续放甜酱 , 火力应相应减弱;炒至酱散味出加少许白糖或红酱油炒匀 , 复将锅置中火上 , 放入青蒜节迅速炒至断生起锅即成 。在烹制的最后阶段 , 瞬间火候运用几经变换 , 才能烹制出一盘恰红碧绿、形如灯盏、浓香飘溢的回锅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