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溪泛尽却山行的却:“梅子黄时日日晴,小溪泛尽却山行。”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心情?


小溪泛尽却山行的却:“梅子黄时日日晴,小溪泛尽却山行。”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心情?

文章插图

小溪泛尽却山行的却:“梅子黄时日日晴,小溪泛尽却山行。”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心情?

文章插图

小溪泛尽却山行的却:“梅子黄时日日晴,小溪泛尽却山行。”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心情?

文章插图
唐诗重情趣小溪泛尽却山行的却,宋诗重理趣 。而这首诗的作者则尝试将情趣和理趣相结合,希望探索出一种新气象 。
虽然后人将此诗的作者曾几列入江西诗派,但其诗风偏闲雅清淡,有别于江西诗派崇尚的瘦硬奇拗诗风 。这首七绝《三衢道中》是曾几的代表作之一:
梅子黄时日日晴,小溪泛尽却山行 。
绿阴不减来时路,添得黄鹂四五声 。
题解:
三衢,山名 。在今浙江剩衢县 。三衢道,是这首七绝的主题意象,那么,作者希望借此一主题意象表述些什么?我们一起看看:
梅子黄时日日晴
起句点明时节,在笔法上称为明起 。但此一明起,却暗藏着此诗的第一个同与不同的对比 。
在诗词中,梅子黄时总是和雨关联,称为“梅雨”时节,例如,贺涛的《青玉案.横塘路》结句:“试问闲愁都几许?一川烟草,满城风絮,梅子黄时雨 。”在这里,贺涛用“一川烟草”比喻闲愁之多;用“满城风絮”比喻闲愁之乱;而“梅子黄时雨”,则是比喻闲愁的绵长 。作者在这里用的是博喻修辞手法 。
作者的起笔,实际上是利用诗词的特定意象“梅雨”,作了一个与“日日睛”的不同对比 。相同的是季节,不同的是“日日雨”的常态和现在“日日晴”的实况 。
小溪泛尽却山行 。
紧承“日日睛”,以游山玩水展开描述,小溪泛尽是玩水,山行是游山,中间着一却字(却,在这解作“再”),说明游兴之高 。
相同的是兴致,不同是水一程和山一程 。仍是用同与不同为主题作铺垫 。
绿阴不减来时路
转句的运笔极巧 。紧承游山,但将游山的过程全部作了省略,直接跳转到归程上 。并且用归途上的“绿阴”与“来时路”的“绿阴”作出对比 。
相同的是“绿阴”,不同的是“来时”与“归途” 。
添得黄鹂四五声
前面三句,都是一句一对比 。但作者在游山过程的“来时”与归途对比中,将来时没有的“黄鹂”叫声,作了强调,以扣合起句的“日日晴” 。即将“黄鹂”的叫声作为此七绝的诗眼,以突出归途的兴致与情趣 。
此诗初读时,觉得只是写梅子黄时出游的情趣 。但细读之下,便会发觉作者是想借此情趣,探求诗的理趣 。
三衢道中,就好比是人生的旅途中 。尽管都是雨多睛少,尽管都是水一程、山一程,尽管经常都会处在好象回到出发点的运动中,尽管我们每天面对的都是熟悉的景物、熟悉的脸容 。但只要我们认真观察,用心感受,便会在这些相同当中,发现不同 。人生也就有了很多鸟语欢声般的情趣 。
小溪泛尽却山行的“却”是什么意思?先直接回答您的问题 。“却”字在句中是再,又的意思 。乘舟泛溪而行到了尽头,再改走山路返回 。
小溪泛尽却山行的却:“梅子黄时日日晴,小溪泛尽却山行。”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心情?

文章插图
“却”用的很高明,既简单又复杂,简单在于仅仅一字,复杂是因为道出了许多信息 。
小溪泛尽却山行的却:“梅子黄时日日晴,小溪泛尽却山行。”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心情?

文章插图
1.游览路线的变化
小溪泛尽却山行的却:“梅子黄时日日晴,小溪泛尽却山行。”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心情?

文章插图
去的时候是泛溪而行,回来时走山路 。
2.交通工具的变化
去的时候乘船,回来的时候步行 。
3.情感上的递进
体现出了作者及有人意犹未尽,兴致高涨,心情大好 。
看了看其它朋友的回答,对此诗的赏析都很好,我就不班门弄斧了,我这要从您的需求出发,再聊聊“却”字在诗词中的应用 。
“却”字相同用法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 。这是妇孺皆知的名句,出自李清照的《一剪梅》,表达了女词人不忍离别的一腔热情,此句中的“却”,也是再,又的意思 。
离愁无法消除,刚从眉间消失,又上了心头 。
表示转折之意,可翻译成倒是、居然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 。
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表示转折之意,我认为应用相对更广,这两句分别出自李清照的《声声慢》和辛弃疾的《青玉案》,均为名句 。
表示回头之意却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诗书喜欲狂 。“却看”就是回头看的意思,这应该是大家学生时代最初学习“却”为回头之意的诗句 。后来在《孔雀东南飞》中也有所体现 。
却与小姑别,泪落连珠子 。其他应用却字还有退却、击退等其他意思,但是在诗词中应用没有以上几个意思应用广 。
古诗词翻译技巧根据您的提问,我还想说说诗词翻译的技巧,也可以说是文言文翻译的小窍门,有时候是可以应急的 。
因为,每个人对古汉语相关知识的储备是有限的,很难每个字的意思都了解,对文言文进行翻译时,难免会卡壳,这时候应该尝试联系上下文的意思,尝试把意思猜出来,或者说是蒙出来,有时间的时候可以再去查字典解决具体意思,这样既省时间又不耽误整体的阅读,是很实用的小窍门 。
就拿“小溪泛尽却山行”讲解 。
《三衢道中》
梅子黄时日日晴,小溪泛尽却山行 。
绿阴不减来时路,添得黄鹂四五声 。从整诗及题目中不难看出,诗人去山中游玩,“小溪泛尽”和“山行”是两种不同的游览方式,第三句通过“来时路”,很容易就猜出去的时候是乘舟,回来是走路,用“却”连接往返,那就是“然后”的意思呗,“小溪泛尽”然后“山行”,虽然和
“又,再”的翻译不同,但是完全不耽误理解 。
【小溪泛尽却山行的却:“梅子黄时日日晴,小溪泛尽却山行。”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心情?】不知以上回答您是否满意,很愿意继续与您分享文言文翻译以及诗词鉴赏相关内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