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二》纪录片:首部公映的“慰安妇”题材纪录电影

《二十二》纪录片:首部公映的“慰安妇”题材纪录电影

今天要为大家讲的是一部记录电影,并不是为它宣传,而是想让大家带着平和的心态去记住这段历史 。
而为什么,这要归结于小编日常刷朋友圈时看到朋友的推荐 。

开始没怎么注意,后来另一个朋友也为这部电影发了一条朋友圈 。

出于好奇,小编特地了解了一下这部记录电影 。
影片记录了二十二名曾经被迫成为“慰安妇”的老人现在的生活 。
至于上映日期,也是有其含义的,因为8月14日被定为国际“慰安妇”纪念日 。

这是一部纪录电影,很平淡也很平静,不是为了向人们展示这些老人们是多么沉痛,也不是为了大张旗鼓地呼吁人们加入仇日的队伍,而是一种纪录,一种纪念,在它和她们真正仅成为历史之前,更早地去保护和留存 。
影片放映之前,有导演的一小段话:希望大家给“慰安妇”这个词加上引号,因为是她们是被迫成为“慰安妇”的性奴隶受害者 。
2012年,郭柯导演拍摄了广西“慰安妇”幸存者韦绍兰老人和她的“日本儿子”的生活,当时全国公开身份的“慰安妇”幸存者,仅剩32位,因此《三十二》就成为了这个纪录短片的名字 。
2014年,幸存的老人只有22位在世了,为了更多的留住这段历史,导演郭柯再度出发,开始了纪录电影《二十二》的制作 。
在整部电影的拍摄和制作过程中,他没有用剧情电影导演的本能去积累矛盾冲突,引发激烈情感,而是将镜头放长,客观、人性、平实的捕捉老人的生活状态 。
这样的拍摄手法引发了部分网友的质疑和抨击,在采访中导演郭柯坦言:“走不出这段历史的是我们,而不是老人 。跟老人去相处一段时间,当问题问出看到老人们的眼睛的一瞬间,我想你的选择会和我一样,你不会多问了,你只是一个晚辈,你不是什么导演 。当我把他们当作我的亲人看待,我的拍摄就有了分寸,问题就有了底线 。将所有镜头拉长,给观众一个机会深情的看看她们,去体会老人的生活环境和她的心情 。”

丨请多一些善意
这些老人有的提起那段往事突然哽咽不语,有的选择缄口不言,而影片更多拍摄的是老奶奶们的生活,平静的,或好或坏的,平实的生活 。

帮助她们的人也说,除去出于申诉的需要,不会问她们更多的事 。
可能是周围人的眼光,也可能是自身伤疤的重揭,所以在有幸能了解这段历史的同时,也有一些自己的看法 。

我想说的不是抗战,也不是沉痛,毕竟我们都知道它,都感受到它,所以是历史,也仅仅是历史 。
历史不是为了让人缅怀而产生,但人们多热衷去缅怀,就像回溯生命的起源,我们对已发生的事抱有去了解的热情 。
所以纪录电影就只是呈现,你在看,不是有人希望你去看到什么,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不同的眼光,不一样的看法 。
我们之所以去看,就是希望了解,希望铭记,在更深入的感知之后,或许会有观念的转变,有更温柔的体会,有更多的理解和善意 。
而不是为了重新激起她们或者我们的沉痛 。

丨沉痛并沉重
“她心底的伤很深,可仍对周围的人很好”,影片中一位日本留学生这样说道 。
也从不期于去达到怎样的目的,要求人们有怎样的反馈,只是如果你愿意,不妨走进影院,多看一些事,多感受一些情绪 。
“这世界这么好,吃野东西也要留出条命来看”——韦绍兰奶奶

影片中,记录者拿着一幅日本军官的照片给一位老人看,老人看后只说了一句:“原来日本人老了也没有胡子了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