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穿白色法衣黄色袈裟,九个戒疤,是什么和尚 |

从唐僧袈裟上的宝石到金箍儿,观音到底偷了多少东西?
观音菩萨那可不是偷,都是用来考验唐僧师徒的

袈裟到底是什么衣服?是法衣吗? 是什么来历?谁发明的?
裟”是梵语了晋朝葛洪撰写字苑,才把它改成“袈裟”了 。“袈裟”又叫做“袈裟野”、或“迦曳”,义译是“浊、坏色、不正色、赤色”或“染色”之义 。
“袈裟”是僧尼们的“法衣”,它是从衣的“色”而立名的;所以也可以把它叫做“坏色衣”或“染污衣” 。又因为“袈裟”的缝制方法,必须先把布料剪成一些碎块,然后缝合起来;所以又可以把它叫做“杂碎衣”或“割截衣” 。又据四分律第四十和四分律删补随机羯磨疏说:“袈裟”是由阿难尊者奉佛指点,模拟水田的阡陌形状缝制而成 。世田种粮,以养形命 。法衣之田,长养法身慧命,堪为世间福田;所以又叫做“田相衣”、“福田衣” 。
“袈裟”的种类,主要的凡有三种,它们是“五衣、七衣、大衣”,合称为“三衣” 。把它们分别介绍于下:
一、“五衣”:“五衣”梵语“安陀会”,义译为“中着衣” 。此衣是用五条布料,每条一长一短做成,共计十隔 。
二、“七衣”:“七衣”梵语“郁多罗僧”,义译为“上衣” 。此衣是用七条布料,每条两长一短做成,共计二十一隔 。
三、“大衣”:“大衣”梵语“僧伽黎”,义译为“众聚时衣”或“大衣” 。此衣共分九品 。——“下下品”九条、“下中品”十一条、“下上品”十三条 。这三品衣全是每条两长一短 。“中下品”十五条、“中中品”十七条、“中上品”十九条 。这三品衣全是每条三长一短 。“上下品”二十一条、“上中品”二十三条、“上上品”二十五条 。这三品衣全是每条四长一短 。这九品大衣:“下下品”九条,每条三隔,共计二十七隔 。乃至“上上品”二十五条,每条四长一短,共计一百二十五隔 。
“三衣”的用处:——“五衣”是平常起卧时用的 。也有说是工作时用的,所以它也叫做“作务衣” 。不过在我国来说,僧尼们在工作时,都穿着国式的裤袄,并未着用“五衣” 。“七衣”是听经闻法、诵经礼忏、或是大众集会时用的,所以它也叫做“入众衣” 。“大衣”是说法、论辩、羯磨,或是面见国王重臣时用的 。
身穿白色法衣黄色袈裟,九个戒疤,是什么和尚
【身穿白色法衣黄色袈裟,九个戒疤,是什么和尚 |】九个戒疤一般是重要寺庙里的住持 。
佛教徒受戒时燃戒疤又称‘烧香疤’,所燃香疤之数目一般有一、二、三、六、九、十二几种 。戒疤是从元代才开始,元之前的佛教徒头顶上是绝对没有戒疤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