减肥药盛世下的“暗涌”

减肥药盛世下的“暗涌”
这盛世 , 正如减肥药双雄礼来、诺和诺德所愿 。
尽管GLP-1存在供应问题 , 但销售额仍快速、大幅增长 。 一季度 , 礼来替尔泊肽的销售额合计超23亿美元 。 增长势头正猛 , 礼来也上调了替尔泊肽全年业绩指引 , 有望超过100亿美元;诺和诺德司美格鲁肽的销售额合计则超63.7亿美元 , 逼近药王K药69.47亿美元的销售额 。
面对激烈的市场竞争 , 诺和诺德在礼来发起价格战后不久 , 也决定采取同样的策略进行反击 。
减肥药盛世下的暗涌不断 , 后浪更是澎湃 。
安进日前在一季报中宣布了其减肥药管线调整策略 , 砍掉了看上去无法取得突破性进展的前期资产 , 转而集中资源优先开发best in class潜力的减肥候选药MariTide 。
由于MariTide中期分析结果“令人鼓舞” , 相比替尔泊肽、司美格鲁肽具有更持久及给药频率较低的潜在差异化优势 , 安进财报发布当日 , 其股价大涨12% 。
不止安进 , 从GLP-1单靶点到双靶点减肥药、GLP-1联用疗法 , 入局者无数 , 谁都不愿意错过这一潜力无限的市场 。
随着竞争加剧 , 减肥药双雄之间的较量不仅是销售能力的比拼 , 更是一场涉及产能、供应链、保险覆盖和药物可及性的全方位竞争 。
而站在更大的市场、更长的时间维度层面 , 所有入局者必须在研发、市场推广和供应链管理等方面做得更好 , 以确保其产品能够在市场中获得长久的竞争力 。
/ 01 / 减肥药新高
面对减肥药这一钻石赛道 , 似乎分析师的预测 , 再怎么乐观也不为过 。
先来看率先发布一季报的礼来 。 财报显示 , 其营收达87.68亿美元 , 同比大增长26% , 净利润22.43亿美元 , 同比大增60% 。 业绩增长主要是由Mounjaro、Zepbound、Verzenio和Jardiance这四款产品带来的 。
其中 , 替尔泊肽降糖品牌Mounjaro继续保持强势的增长速度 , 自2023年暴涨10倍多至51.63亿美元后 , 今年一季度又大涨217% , 销售额达到18.07亿美元;减肥品牌Zepbound于2023年11月获批上市 , 不到两个月 , 就创收近2亿美元 , 今年一季度的销售额已经超过5亿美元 。
一季度 , Mounjaro、Zepbound销售额合计超23亿美元 。 替尔泊肽势头正猛 , 礼来也上调了替尔泊肽全年业绩指引 , 有望超过100亿美元 。
并且 , 替尔泊肽的量价齐升 , 使得礼来的盈利能力有较大提升 , 毛利率和营业利润率分别提升4.1%和6.9% , 最终使得净利润同比大增60% 。
这背后 , 最重要的原因是美国市场出现大幅提价 , 主要由Mounjaro推广初期推出的折扣卡逐步取消 , 使得实际定价不断提升 。
具体来说 , 受Mounjaro价格上涨16%和销量增长12%的推动 , 其在美国的收入增长28% , 至56.9亿美元;美国以外地区的收入增长22% , 达30.7亿美元 。
再来看诺和诺德 。 一季报显示 , 其营收653.49亿丹麦克朗 , 合95.78亿美元 , 同比增长24% , 净利润254.07亿丹麦克朗 , 合36.46亿美元 , 同比增长28.3% 。
不同于礼来 , 诺和诺德的增长几乎全部来自于司美格鲁肽的贡献 。 其中 , 司美格鲁肽降糖注射版Ozempic一季度销售额43亿美元 , 同比增长35%;口服降糖版Rybelsus销售额7.2亿美元 , 同比增长17%;减重版Wegovy销售额13.5亿美元 , 同比增长107% 。
这三款产品合计销售额63.7亿美元 , 占公司总营收的比重达到66.5% , 逼近药王K药一季度69.47亿美元的销售额 。
从上述两份一季报 , 可以看出减肥药市场前景非常广阔 , 需求十分旺盛 。 在市场需求及解锁更多适应症的推动下 , 司美格鲁肽超越K药 , 似乎近在眼前 。
而礼来发布一季报当天 , 其股价大涨6% , 而诺和诺德的财报发布后 , 市场却用脚投票 , 股价下跌4% 。
两者股价走势差异背后 , 在于减肥药市场格局的动态变化 。
/ 02 / 价格战正酣
司美格鲁肽去年销售额超过200亿美元 , 今年有望冲击300亿美元;替尔泊肽2023年销售额超过50亿美元 , 今年大概率超过100亿美元 。
两者增长势头迅猛的同时 , 一个新的变化也正在发生 。
据路透社报道 , 随着Zepbound在3月初首次在美国新处方中超过Wegovy , 市场动态的变化似乎正在形成 。
替尔泊肽和司美格鲁肽的处方量 , 呈现此消彼长的趋势 。 尽管后者于2021年6月获得FDA的批准 , 使得诺和诺德在减肥领域领先礼来两年多 , 但不少分析师预测 , 礼来最终将成为市场领导者 , Zepbound可能会成为有史以来最大的药物 , 而这只是时间问题 。
尽管替尔泊肽me better潜力极大 , 但错失了先发优势 , 礼来在减重适应症获批伊始 , 率先打出了低价牌 , 相比于司美格鲁肽 , 替尔泊肽的定价要低20%;
随后 , 礼来更是在美国推出了一个在线医疗平台LillyDirect , 允许患者通过远程医疗提供商获得减肥药、糖尿病处方 , 平台为患者提供送药上门服务 。
疗效加之营销 , 使得替尔泊肽势头更猛 。 在礼来发起价格战不到半年后 , 诺和诺德决定用价格战进行反击 。
【减肥药盛世下的“暗涌”】诺和诺德首席财务官Karsten Munk Knudsen在一季度财报电话会议上表示 , 由于“销量和竞争不断增加” , Wegovy和Ozempic的“同类净定价”将下降 , 并且 , 降价趋势预计会持续今年全年 。
诺和诺德的言外之意 , 不外乎这场价格战将长时间持续下去 。
诺和诺德并未透露将在美国市场降价多少 , 但其表示 , 美国大约80%拥有商业保险的Wegovy患者每月支付的费用为25美元或更少 。 而在美国1.1亿患有肥胖症的成年人中 , 约有5000万人拥有涵盖Wegovy等药物的保险 。
当然 , 除了竞争激烈 , 或许也有看不见的手在推动 。
3月份 , Bloomber援引JAMA Network Open的论文 , 表明每月1000美元左右司美格鲁肽 , 其每月剂量的生产成本在0.89-4.73美元之间 。
对此 , 佛蒙特州参议员 , 美国参议院健康、教育、劳工和养老金委员会主席Bernie Sanders在推特上向诺和诺德发出灵魂质问 , “除了贪婪”之外 , 还有什么理由可以将美元生产成本不足5美元的Ozempic标价近1000美元 , 而在德国人们只需为此支付59美元?并且其强调 , 诺和诺德必须大幅度降低Ozempic在美价格 。
药企从来不会用生产成本作为依据维护药物的高价格 , 更多是会选择研发成本作为高药价的背书 。 在任何一个市场 , 药价必须覆盖开发和生产成本 , 因为没有人会做赔本买卖 。
除此之外 , 一些“不透明”因素也推高了药价 。 诺和诺德曾表示 , 司美格鲁肽产品销售收入中 , 有75%用于回扣与折扣 。
此前 , 强生也在2022年度的透明度报告中表示 , 不断上调药价 , 是因为公司需要弥补以回扣、折扣和其他费用形式 , 向保险公司、政府项目、分销商和医疗系统中的其他参与者支付的不断增长的成本 。
回到GLP-1领域 , 诺和诺德的回击 , 将使得这场价格战日益升温 。
表面看 , 这是销售能力的比拼 , 实际功夫还在营销之外 。 在接下来的竞争中 , 这两大巨头首先要解决的一个关键问题 , 就是产能和供应 。
礼来、诺和诺德都遇到了药品短缺、供应不足的问题 。 眼下 , 它们正在加快产能建设 。 而为了加大药物可及性 , 解决保险覆盖问题 , 礼来、诺和诺德也均在开展大量研发工作 。
/ 03 / 后浪澎湃
GLP-1双雄缠斗的同时 , 谁都不愿意错过这一潜力无限的市场 , 越来越多的药企加入 。
罗氏斥资27 亿美元收购糖尿病和肥胖疗法明星企业Carmot Therapeutics , 阿斯利康引进诚益生物的小分子GLP-1受体激动剂 , 勃林格殷格翰重点推进GLP-1R/GCGR双靶点激动剂BI456906 , 默沙东同样布局GLP-1R/GCGR双靶点激动剂……
还有众多biotech跟进 , Viking、硕迪生物等不断取得临床进展 , Metsera则凭借引进的减肥药管线 , 顺利完成3.5亿美元融资……
但Wegovy和Zepbound在疗效及销售层面的强势 , 无疑给所有后来者药企带来巨大的压力 。
尽管市场广阔 , 但在激烈的减肥药竞争中 , 如果自身药物没有优势 , 围绕着这一药物的所有投入都有可能成空 。
换句话说 , 在研的减肥药管线 , 相比替尔泊肽、司美格鲁肽必须具有差异化优势 。 这对于很多开发商的减肥资产开发策略无疑会有很大的影响 。
典型如迅速调整减肥药管线的安进 。 安进日前发布一季报 , 相比同比增长22%的营收 , 市场更为关注的是其减肥药管线的进展 。
安进表示将砍掉一款1期肥胖症口服候选药 , 将肥胖症开发的重点放在其独特的多肽抗体偶联物MariTide上 。 安进对后者期待颇高 , 认为它将成为潜在的best in class 。
安进首席执行官Robert Bradway在电话会议上表示 , MariTide药物的差异化疗效令其充满信心 , 中期分析结果“令人鼓舞” , 预计II 期研究顶线数据将于今年晚些时候将公布 。
受此消息影响 , 安进股价在财报发布后大涨12% , 市值达到1700亿美元 。
MariTide的差异化优势在于 , 其初步展现出停药不反弹的潜力 。
不同于Wegovy、Zepbound , MariTide为所谓的抗体药物偶联物 , 该药物的一部分是一种抗体 , 可阻断GIP受体;另一部分是两种肽 , 可模仿一种称为GLP-1的肠道激素 。
一项小规模的早期临床试验显示 , 服用MariTide最高剂量420毫克的病人在12周内平均减重14.5%(约26斤) 。 而与目前上市药物形成对比的是 , MariTide似乎能帮助患者在停药后维持较长时间的减重效果 。
早期研究显示 , 有些人在停药后长达150天后 , 仍可维持体重降低11.2% 。 作为参考 , Wegovy药物在12周的减肥效果为6%左右 。
这主要得益于MariTide所含的单抗成分 , 使药物能在体内持续较长时间 。 这或许能其带来依从性优势 。 目前 , Wegovy和Zepbound需要每周注射一次 , 而MariTide则可每月甚至更长时间再注射一次 。
未来 , 给药频率较低或许能成为MariTide的一大卖点 , 因为很多患者都不希望频繁注射 。 当然 , 最终患者是否选择MariTide , 还取决于其减重疗效和副作用表现 。
由于安进对MariTide迄今为止的结果“非常满意” , 仍处于中期研究阶段 , 但安进已经投资建设生产能力 。 安进对MariTide的信心及预期之高 , 由此也可见一斑 。
而围绕着差异化策略 , 不少药企已经开启了突围竞赛 。
阿斯利康、罗氏、再生元等错失GLP-1的大药企 , 以及以Biophytis、BioAge等为代表的biotech , 开始寻求更高质量的减肥效果 。 比如再生元 , 其重申2024年进入减肥赛道的计划 , 希望通过在司美格鲁肽中加入trevogrumab和garetosmab的组合方法 , 来提高患者的减肥质量 , 也就是减重不减肌 。
礼来也在该领域开展了不少布局 。 除了与BioAge联手开启Azelaprag与替尔泊肽联用的临床探索 , 还斥资19亿美元收购了Versanis 。 此举 , 同样是为拿下新一代减肥药Bimagrumab , 其在促进脂肪代谢的同时还能够增肌 。
微妙的是 , 安进因MariTide股价大涨的同时 , 礼来、诺和诺德的股价却分别下跌了2.77%、0.78% 。
或许 , 当市场对GLP-1双雄的预期拉满之后 , 任何潜在的威胁出现 , 都难免造成市场的恐慌 。
/ 04 / 总结
而被安进砍掉的肥胖症候选药AMG 786是一款小分子口服药 , 其针对肥胖症的1期研究已经结束 。 安进没有透露终止的具体原因 , 只是表示 , AMG 786在差异化表现方面没有能够达到MariTide的标准 。
事实上 , 不止是安进 , 包括诺华、阿斯利康、辉瑞等大药企 , 也因临床数据不及预期或安全性问题 , 而断腕GLP-1产品 。
面对减肥药这样一个超级重磅市场 , 海外大药企纷纷撤退与国内药企的争分夺秒形成了鲜明对比 。 但如果冷静下来 , 海外药企的选择不难理解 。
在减肥药赛道上 , 前有诺和诺德、礼来两大糖尿病巨头把守 , 后有安进等来势汹汹的后来者 。 在这种竞争环境下 , 如果产品在疗效和安全性上不具备明显优势 , 要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脱颖而出无疑是一大挑战 。
国内市场的竞争更是白热化 。 根据Insight数据 , 仅GLP-1这一减重靶点 , 国内就有超过100款药物正处于临床研发阶段 。 在这样高度内卷的背景下 , 国内减肥药市场的一场洗牌似乎在所难免 。
而参考礼来、诺和诺德的对抗 , 对于国内产品获批减重适应症的领先者 , 如何率先完成市场教育 , 以及市场的攻守之道 , 都是一门学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