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上三级防护服,依然被感染?卢洪洲院士解答院感防控如何强化

5月6日 , 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召开发布会 , 国家卫生健康委疾控局副局长吴良有表示 , 4月30日到5月5日 , 全国日均新增报告感染者近5800余例 , 较高峰期下降80% 。
此前 , 上海市疾控中心副主任孙晓冬于4月26日曾表示 , 奥密克戎变异株隐匿性强 , 尤其是无症状感染者比例高 , 上海市无症状感染者的比例达到了90%左右 。
即便是有症状的病例 , 其症状也相对较轻 , 主要是流鼻涕、打喷嚏、喉咙痛等 , 患者往往会误以为这是普通感冒或者是季节性流感 , 而导致未及时就医 , 这造成疫情早期 , 医疗机构能够及时发现的病例数大幅减少 , 甚至是较长时间后才会发现疫情 。
容易造成隐匿性传播的奥密克戎 , 让医院院感防控面临巨大压力 , 完全避免院感 , 成为一项极为困难的任务 。
有报道说 , 即便医务人员穿上三级防护服 , 依然有被感染的可能;一些医技科室也出现了阳性病例 。
穿上三级防护服,依然被感染?卢洪洲院士解答院感防控如何强化】面对奥密克戎疫情 , 过往的院感防控标准还适用吗?武汉经验(以及其他应对原始病毒的经验)是否已部分过时?医院如何把院感防控工作「夯实到位」 , 降低新冠病毒在医院内的传播风险?
健康界据此专访深圳市第三人民医院院长、美国微生物科学院院士、首届深圳市疫情防控公共卫生专家组组长卢洪洲 。
穿上三级防护服,依然被感染?卢洪洲院士解答院感防控如何强化
文章图片
健康界:奥密克戎疫情下 , 病例增长迅速 , 国内一些地区的发热门诊 , 是否没起到应有作用?
卢洪洲:在传染病患者的甄别中 , 发热门诊发挥着非常重要的「哨点」作用 。 在本次新冠疫情防控过程中 , 按照要求 , 发热门诊接诊的是有流行病学史或有新冠十大症状之一的患者 , 我们可以看到很多地方的本土病例都是分诊到发热门诊中发现的 。
但是 , 也有一些医疗机构中出现的新冠病例并没有经过发热门诊 , 这可能跟预检分诊的能力有关 , 也有可能是一些就诊患者没有准确描述自己的临床症状 , 或者在感染新冠病毒的很早期 , 患者并没有症状 。 尤其是 , 从我们医院收治的奥密克戎变异株患者来看 , 很多都是无症状感染者 。 因此 , 不能否认发热门诊的作用 。
健康界:有报道说 , 这轮疫情中 , 穿上三级防护服 , 依然有被感染的可能;一些医技科室也出现了阳性病例 , 为什么?
卢洪洲:医院对某一传染病定防护级别的时候 , 主要根据的是传染病的传播途径 。
医务人员在隔离病区工作的时候 , 一般是二级防护 , 只有在执行暴露风险很高 , 如有创操作、手术、对依从性差的儿童诊疗的时候 , 才是三级防护 。 所以三级防护的情况并不普遍 。
与新冠病毒感染确诊患者密切接触的过程中 , 如果缺乏呼吸道防护措施、使用无效呼吸道防护措施(如使用不符合规范要求的口罩)、呼吸道防护措施损坏(如口罩松动、脱落等)、或者被新冠病毒污染的手接触口鼻等行为 , 均会导致新冠职业暴露 。
国内一些高风险岗位工作人员发生感染 , 很重要的原因在于其工作过程中出现了「防护措施的疏漏」 , 导致呼吸道或黏膜直接暴露在有病毒的环境中 。
在医技科室工作的检验人员 , 实际操作的过程也是在有病毒的环境中 , 所以如果存在防护措施的疏漏 , 就存在被感染的可能 。 另外新冠标本实验室检测前会先进行灭活 , 如果灭活步骤没做好 , 导致后续的检验操作人员误以为灭活有效而降低防护的依从性 , 或消毒隔离松懈也会导致感染风险增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