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下三分明月夜下一句:为何说天下三分明月夜,两分在扬州扬州又为何引文人墨客竞折腰

首先感谢朋友邀请天下三分明月夜下一句 。
我可以不客气的说——没来过扬州的文人不配称文人 。扬州历代旅居文人多达数千名,留下的文学作品不计其数,扬州于文学有着独到的造诣 。你脑海里能想起来找得出的文人有多少,来过扬州写过扬州的文人就有多少 。翻翻宋词元曲,成百上千位诗人曲家都和扬州血浓于水:苏轼、欧阳修、王安石、睢景臣、乔吉……翻翻《明儒学案》《清儒学案》,数十位一流的学者大儒都和扬州有莫大渊源:戴震、姚鼎、王念孙、阮元、段玉裁……
孔尚任:“广陵据南北之胜,文人寄迹,半于海内”,“广陵为天下之逆旅,凡怀才抱艺者,莫不寓居广陵,盖如百工之居肆焉”……
谢堃:“海内文士,半集维扬”……
太多太多,数不胜数,已不知从何说起 。天下三分灵秀,二分尽在扬州 。扬州海纳百川,收留了广大的流浪文人,成为他们的第二故乡 。
欢迎订阅本号“扬州梦”,为您解答更多扬州文化问题 。
烟花三月下扬州,咋听起来是一段美好而向往的故事 。扬州自古以来在九州的地位十分突显,又地处风光无限的江南水乡 。市场繁荣,物产丰富,是国人羡慕之地 。烟花三月下扬州,其实是一段血泪的历史 。这就牵清军入关南下,明未扬州守将史可法,英勇率众抗清,浴血数日,终寡不敌众,城池失守 。清军为报复扬州守众,疯狂地杀人放火,几乎杀光扬州男性 。扬州几乎成寡妇城 。自古女人都为相夫教子,依靠男人立家 。这突如其来的变故,众多孤儿寡母,为了生存和生话,不得不出卖唯一的资本就是肉体 。随之,扬州的配套产业,特别是姻胎,膏粉等化妆产业也兴旺起来 。其中“鹅蛋邾”一直延到解放后,建国初期 。因而当时各地.才子佳人,纨绔子弟也逢湧而至 。尤其三月江南鲜花盛开之时,一来游山玩水,赏景观光,二来觅见美女 。“烟花三月下扬州”一词就是最有力的史证 。
这是出自杜牧《寄扬州韩绰判官》的诗句 。全诗如下:

天下三分明月夜下一句:为何说天下三分明月夜,两分在扬州扬州又为何引文人墨客竞折腰

文章插图
青山隐隐水迢迢,
天下三分明月夜下一句:为何说天下三分明月夜,两分在扬州扬州又为何引文人墨客竞折腰

文章插图
秋尽江南草木凋 。
天下三分明月夜下一句:为何说天下三分明月夜,两分在扬州扬州又为何引文人墨客竞折腰

文章插图
二十四桥明月夜,
天下三分明月夜下一句:为何说天下三分明月夜,两分在扬州扬州又为何引文人墨客竞折腰

文章插图
玉人何处教吹箫 。
译文
青山隐隐约约绿水千里迢迢,
秋时已尽江南草木还未枯凋 。
二十四桥明月映照幽幽清夜,
你这美人现在何处教人吹箫?
这是一首调笑诗 。诗的首联是写江南秋景,说明怀念故人的背景,末联是借扬州 二十四桥的典故,与友人韩绰调侃 。意思是说你在江北扬州,当此深秋之际,在何处教美人吹箫取乐呢?颓废喧哗的地方更让诗人怀念对面江南的青山绿水 。
唐文宗大和七年四月到九年初,杜牧曾在淮南节度使(使府在扬州)牛僧孺幕中作过推官和掌书记,和当时在幕任节度判官的韩绰相识 。这首诗当是杜牧离扬州幕府后不久寄赠韩绰之作,具体写作时间约在大和九年秋或开成元年秋 。杜牧在韩死后作过《哭韩绰》诗,可见他与韩绰有深厚的交谊 。
前两句“青山隐隐水迢迢,秋尽江南草未凋” 。回忆想像中江南的秋日风光:青山一带,隐现天际,绿水悠长,迢迢不断 。眼下虽然已到深秋,但想必温暖的江南草木尚未凋零,仍然充满生机吧 。扬州地处长江北岸,但整个气候风物,实与江南无异;不少诗人有“烟花三月下扬州”、“春风十里扬州路”的诗句,说明扬州在当时人的心目中,简直是花团锦簇,四季如春;而诗人此刻正在北方中原地区遥念扬州,因而他自然而然地将扬州视为风光绮丽的“江南”了 。“草未凋”与“青山”、绿水组合在一起,正突现了江南之秋明丽高远,生机勃勃的特征 。诗人非常怀念繁华的旧游之地,在回忆想像中便赋予扬州以完美 。这两句特意渲染山青水秀、草木常绿的江南清秋景色,正是要为下两句想像中的生活图景提供美好的背景 。而首句山、水相对,“隐隐”、“迢迢”迭用,次句“秋尽江南”与“草未凋”之间的转折,更构成了一种抑扬顿挫,悠扬有致的格调,诗人翘首遥思、怀恋繁华旧游的感情也隐约表达出来了 。
“二十四桥明月夜,玉人何处教吹箫?”诗的三四两句美景落到旧日同游好友韩绰身上,点醒寄赠之意,趁此表现出扬州特有的美景佳胜,和自己对它的怀念遥想,诗人将回忆之地集中到“二十四桥明月夜”,因为此景最能集中体现扬州风光繁华独绝、浪漫美丽 。二十四桥,是唐代扬州城内桥梁的总称,所谓“二十四桥明月夜”将活动场所集中在小桥明月,实际上等于说扬州明月夜,更加突出扬州的“江南”水乡特点,杜牧在扬州作幕的两年中,经常于夜间到十里长街一带征歌逐舞,过着诗酒流连风流放纵的生活 。当时韩绰想必也常与诗人一起游赏 。诗人设问:此时此刻,你在二十四桥中的哪一桥上教歌女伎倡们吹箫作乐、流连忘返呢?“何处”应上“二十四桥”,表现了想像中地点不确定的特点,且以问语隐隐传出悠然神往的意境 。这幅用回忆想像织成的月明桥上教吹箫的生活图景,不仅透露了诗人对扬州繁华景象,令风流才子们醉心不已的生活的怀恋,而且借此寄托了对往日旧游之地的思念,重温了彼此同游的情谊;既含蓄地表现了对友人的善意调侃,又对友人现在的处境表示了无限欣慕 。
【天下三分明月夜下一句:为何说天下三分明月夜,两分在扬州扬州又为何引文人墨客竞折腰】关于二十四桥的说法不一,文中图片是扬州后来修建的二十四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