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复自用:崇祯是好皇帝吗为什么有人说他是刚愎自用的昏君

崇祯皇帝不是个好皇帝 , 明末李自成大顺军逼近北京之前 , 崇祯皇帝本来有机会去江南 , 重整旗鼓至少可以保大明江山半壁山河 , 结果崇祯刚愎自用不听劝阻 , 等李自成大顺军攻破北京失去了去江南的大好时机刚复自用 。
还有一点就是崇祯皇帝刚愎自用疑心太重 , 自古以来作为皇帝要疑人不用用人不疑 , 袁崇焕督师辽东在宁远城大败努尔哈赤的后金大军 , 袁崇焕成了后金心中的心腹大患 。皇太极借用反间计除掉了袁崇焕 , 袁崇焕被崇祯皇帝下令千刀万剐 , 这是崇祯皇帝一生中最大的败笔 。袁崇焕这样忠于大明的人最后的结局及其悲惨沦落为千刀万剐 , 其他的文臣武将心里面对崇祯和大明王朝的忠心度不能不打折扣 。袁崇焕这个大明王朝的救星去了 , 大明王朝离灭亡越来越近了 。
按照三国演义的说法 , 马谡如果能按照诸葛亮的部署:下寨必当要害之处 , 使贼兵不得通过 。这是能保住北伐大军的退路的 。

刚复自用:崇祯是好皇帝吗为什么有人说他是刚愎自用的昏君

文章插图
但实际情况确实如此吗?《三国志》给出了不一样的说法 , 一一列举出来看看 。
刚复自用:崇祯是好皇帝吗为什么有人说他是刚愎自用的昏君

文章插图

刚复自用:崇祯是好皇帝吗为什么有人说他是刚愎自用的昏君

文章插图
【刚复自用:崇祯是好皇帝吗为什么有人说他是刚愎自用的昏君】《三国演义》中的街亭是在大军后部 , 而《三国志》中街亭是在大军前面演义诸葛亮的部署是这样的:马谡守住汉中咽喉街亭 , 高翔守住街亭东北部的列柳城 , 魏延守住街亭右边 , 自己和姜维等人兵出斜谷 , 直取郿城 。“若街亭有失 , 吾安得归?”也就是街亭是在诸葛亮背后 , 是大军的退路 。
而《三国志》的说法是:
《马良传》:建兴六年 , 亮出军向祁山 , 时有宿将魏延、吴壹等 , 论者皆言以为宜令为先锋 , 而亮违众拔谡 , 统大众在前 , 与魏将张郃战于街亭 , 为郃所破 , 士卒离散 。亮进无所据 , 退军还汉中 。《诸葛亮传》:魏明帝西镇长安 , 命张郃拒亮 , 亮使马谡督诸军在前 , 与郃战于街亭 。谡违亮节度 , 举动失宜 , 大为郃所破 。意思就是:街亭是在诸葛亮大军之前 , 诸葛亮不派大将魏延、吴壹等人去驻守前线 , 而是安排了没有什么军功的马谡去镇守街亭 , 主要还是为了让马谡立功 , 以便日后提拔 。
《王平传》和《资治通鉴》也同样有这样的情况 , 是属于《三国演义》和《三国志》的结合记载 。
《王平传》:建兴六年 , 属参军马谡先锋 。谡舍水上山 , 举措烦扰 , 平连规谏谡 , 谡不能用 , 大败於街亭 。《资治通鉴》:谡违亮节度 , 举措烦扰 , 舍水上山 , 不下据城 。张郃绝其汲道 , 击 , 大破之 , 士卒离散 。亮进无所据 , 乃拔西县千馀家还汉中 。所以当时实际情况就是:马谡是作为先锋驻扎在街亭的 , 而他也违背了诸葛亮的布置 , 没有当道扎营而是“舍水上山” , 被张郃绝了水源 , 大破之 。但如果马谡不上山 , 而是在山下据城自守的话 , 能顶得住张郃的大军吗?我认为也是不可能的 。
首先张郃不是普通的将领 , 他是曹魏五子良将之一 , 极为善攻 , 连刘备和诸葛亮都对他有所顾忌 。可马谡是临时提拔起来的将领 , 威望不够 , 连王平都不服从他的安排 , 更别说手下的士兵了 。这一点和战国时的白起、赵括的长平之战情况是一样的 。
战争不只是靠着一座城池就能胜利的 , 还有天时、人和 , 缺一不可 。但人和这一块 。马谡就明显输给张郃了 。
其次虽然马谡守住了一座城池 , 但张郃胜在人多 , 只要派兵包围住街亭 , 也可以把马谡活活耗死 。毕竟双方攻受之势不同 , 张郃只需要守住 , 不让诸葛亮大军通过街亭即可 , 而马谡是要守住街亭之余还得配合诸葛亮作为先锋击败张郃的大军 , 困难度要比张郃高得多了 。
最后说一下:为什么马谡要“舍水上山 , 违背诸葛亮节度”呢?大概也可以从上图来看:街亭在南山之左 , 正好靠近山下 , 而由于曹魏立国之后 , 精力主要是放在了江东方面 , 对关中的守备松弛 。街亭作为原先曹魏的城池 , 可能也已经久不修缮 , 城池破败了 。
如果马谡执意驻守街亭的话 , 到时张郃率大军据守山上 , 那“居高临下”的优势就会被张郃所得 , 而街亭守备条件极差 , 不可能抵挡得住 。这才迫使了马谡“舍水上山” , 先占据住高处优势地点再说 。
马谡这样可能是在模仿赵括之父——马服君赵奢占据北山 , 大破秦军的阏与之战 。可马谡想不到的是:他模仿着赵奢 , 到头来却做了赵括 。
本文作者/狐史首丘:主写三国 , 次写明清 , 其余百度 , 然后乱编 , 喜欢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