取象原理:取象、成象、解象、用象的发挥

【取象原理:取象、成象、解象、用象的发挥】取象原理:取象、成象、解象、用象的发挥
李镜池在《易经探源》中指出,易象原本并不繁复,大多指代世间最常见、影响人类生活最大的事物,后人有意将易象搞得很繁杂,汉儒尤甚 。
易卦取象的根本方法是“仰观于天,俯察于地,近取诸身,远取诸物” 。在讨论卦象的取象原理以及所成的易象时,我们有必要将单卦之象和重卦之象分来讨论,因为八个单卦系统是母体模型,重卦是衍生模型 。
八卦是对于仰观俯察天地宇宙规律之后的抽象提炼,用符号进行的表达 。但是抽象的符号在应用时必然需要再还原成具象的事物,这就是卦象产生的原因 。并非简单的“鸡与蛋”的关系 。另外,卦象也并非一成不变,初始既然,而同样是经历了一个发生发展演化的过程,这个过程与易卦系统的演化过程相辅相成 。关于单卦系统的取象原理,笔者梳理之后,按照重要性和优先级,归纳如下:
第一,阴阳组分决定卦符属性,卦符指代物性 。指代物性虽然仍很抽象,但是比单字或符号还是具体了许多 。目前有据可参的是《说卦》,其概括和解释为乾,健也”;“坤,顺也”;“震,动也”;“巽,入也";“坎,陷也”;“离,丽也”;“艮,止也”;“兑,说(悦)也” 。《说卦》的解释基本到位,但还是有些许不准确 。这是由于远古时代语言文字的不发达,一个字往往会表达一个复杂丰富的意义场 。如果用后世的高度细分化的语言文字去与之对应,在字数相等的情况下,往往出现意义场缩小的问题 。以上这八个卦的解释也是如此 。
其实,乾坤两卦是纯卦,基本上《乾卦》对应阳的属性,《坤卦》对应阴的属性 。这是易象系统乃至整个易卦系统的大前提 。乾的完整属性包括了:强(能量充足)、刚(力量饱满)、动(积极主动)三大属性,春秋战国时代的古人用“健”字做了概括 。坤的完整属性也包括了三个方面:虚(能童不足)、柔(力量薄弱)、静(消极被动) 。其他六个卦的指代属性基本上是从乾坤两卦属性的组合而来,或者由阴阳组分所决定 。易卦符号之中,以数量少的爻主宰卦性,所谓物以稀为贵者也 。
《震卦》,乃一阳初生,且外裹覆重阴,故有孕育诞生之义 。古“震”字衍自“辰”,通“娠”,其属性包括聚合(结胎)、出动(出生)两大本质意义 。
《巽卦》,乃一阴初生,其外裹覆重阳,故有阴侵阳消之义 。巽,象形如同蒸煮器皿之上氤氳之状,故为“气” 。天下之柔则为气 。气的属性就是无孔不人和扩散难聚 。其属性包括了浸人、扩散两大本质意义 。
《坎卦》,乃一阳在内,两阴在外,刚在中间而柔在两侧,坎梗之象 。由于坎与陷伴生,故坎的属性还引申为陷、为险 。
《离卦》,乃一阴在内,两阳在外,能量向外释放散发之义,两阳分离,故曰“离” 。由于能量张扬会导致外在绚丽,故其属性中的主要特征引申为光明、美丽,故曰“丽也”,并非“离”、“丽”相通 。
《艮卦》,乃一阳在上,而重阴在下,阳为刚强,故有保护覆盖柔弱之义 。由于覆盖会导致了边界和制止不动,所以其属性又引申出了限、止两大本质意义 。
《兑卦》,乃阴柔在上,而重阳在下,流水经地面之象,由流水的属性而提炼出交流、交换、兑换、流通的本质意义 。
第二,由卦符指代的物性,而衍生指代宇宙中常见恒久、对远古人类生存关系重大的自然事物 。
乾,指代天 。是因为天道主动且经行运行不息,符合阳之属性 。
坤,指代地 。是因为地道被动且承载孕育万物,符合阴之属性 。
震,指代星辰 。此处的星辰并非泛指,而是以北斗星为主,北斗星有指引方向的意义,且为众星领袖,故古人命名为帝星 。与孕育、诞娠、核心具有相似相近的意义 。
巽,指代空气 。是因为空气的特征是以阴柔而无处不在无处不人 。符合《巽卦》的属性 。
坎,指代月 。相对于太阳,月亮不会发光,只是被动地反射阳光,所以月亮内刚而外柔,能量留在了内部 。由于月有阴晴圆缺,上弦下弦,与两个阴爻缺口之象符合 。
离,指代日 。这是由于太阳能量向外释放,发光发热,符合离的属性 。
艮,指代山陵 。因为山陵多为背斜隆起,符合覆盖的属性 。
兑,指代流水 。因为流水乃流通交换的最具代表性的事物 。
第三,卦符指代的宇宙恒常事物,决定了卦符所指代的方位 。乾,由于天的方位而指代上或南 。坤,由宁地的方位而指代下或北 。离,由于曰的方位而指代左或东 。坎,由于月的方位而指代右或西 。震,由于星的方位而指代左后方或东北 。巽,由于风的方位而指代右前方或西南 。艮,由于山的方位而指代右后方或西北 。兑,由于水的方位而指代左前方或东南 。
第四,卦符布局构成的阴阳周期律,决定了卦符指代的时空 。离,指
代春或早展 。兑,指代上午 。乾,指代夏或中午 。巽指代下午 。坎,指代秋或黄昏 。艮指代夜晚 。坤指代冬或子夜 。震,指代黎明 。
第五,阴阳属性决定了卦符指代的性别 。乾,为男或雄性 。坤,为女或雌性 。
以上卦爻属性集成了宇宙中最普遍、最永恒、最本质的一些亊物属性,是道的外在表现 。所以,在这些易象基础上衍生出来的其他易象,仍然蕴含了宇宙之道的主要成分和信息密码 。这也决定了易卦系统在应用方面的本质稳定性和普遍适用性 。
其他衍生的易象如下:
第六,指代顔色 。乾,为大赤 。坤,为黑 。震,为玄黄 。巽,为白 。坎,为赤 。离,为黄 。
第七,指代引申的自然事物 。由恒久的自然事物引申出常见的其他自然事物 。震,由星辰坠落的轰鸣声,引申为雷 。巽,由空气的流动,引申为风 。兑,由水的流动,引申为河流或湖泽 。离,由日光,引申为闪电 。坎,由月缺,引申为坎挡和坎坑 。艮,由山陵,引申为髙原 。
第八,指代常见“元棄" 。乾,为金 。坤,为土 。离,为火 。坎,为水 。艮,为石 。兑,由水流蒸发之后,引申为刚卤 。
第九,指代身份 。由自然属性而转移到人的属性 。乾,为父 。坤,为母 。震,为长男 。巽,为长女 。坎,为中男 。离,为中女 。艮,为少男 。兑,为少女 。
第十,指代形状 。乾,为圆 。坤,为方 。巽,为长或高 。坎,为沟渎 。艮,为穴或洞 。
以上这些基本指代易象确定之后,从属性和相近的事物出发,向动物、植物、人体、生活用具等领域衍生 。而越衍生种类越多、数虽越多、相关性则衰减 。甚至会出现边界模糊的现象,如,巽为禽,是由于巽为风的原因,风动则飞 。但是,离为雉鸡为鹤,是因为离为丽的原因 。
综上,总体来看,易卦取象是沿着一条较为淸晰的线索和相关性关系展开的,不是漫无目的杂乱无章的 。这条规则就是,从抽象到具象,从自然到人文,从源头到支流,从确指到泛指,从全面相关到主要特征相关 。
取象原理的重要性直接关系到如何用象,用象则会直接关系到如何解卦 。只要核心属性稳定,其意义和内涵就稳定 。只要属性传递,那么天地宇宙本原的道理就会传递 。在方方面面的具体应用中,基本规律和运行密码就还存在,就仍会起作用 。
以上阐释了单卦取象,以下阐释重卦之象 。重卦取象的基础是单卦卦象,并有所衍生、延伸和丰富 。六十四卦之名来自卦象,取象之法从《彖传》可见全貌 。以内外卦组合取象者为主;以直接观全卦取象者为辅;以某主爻取象,或以爻爻之间的关系取象为补充 。内外卦组合取象之法中,单卦之象以属性之象为主,以实物之象为辅 。从而提炼出抽象的全卦之象,进而赋予特定的名称 。与之对照,《大象》的组合取象之法,以单卦的实物象为主,且实物之象一成不变,其结果是死板僵化、荒唐穿凿,则谬矣C故,卦象虽然繁复,但自有其理,所蕴天道为根本,指代事物属性为纲领,演绎具体实物为辅助 。不可拘泥,不可混淆,不可颠倒 。
通观六十四卦,每一卦虽有卦名,但并非对具体的亊物或物体进行称指命名,而是表达物性或态势或机理,也就是“道” 。如《乾卦》,其指代的具体事物主体是天,但是其表达的物性是健 。孔颖达所谓“天者,定体之名;乾者,体用之称 。言天之体以健为用 。圣人作易,本以教人,欲使人法天之用,不法天之体,故名乾不名天也 。”这对于我们理解卦名和卦象之间的关系以及卦名和卦象的用途具有重要意义 。
六十四卦取象之法,大体归纳如下:
第一,继续沿用单卦卦象 。如乾坤坎离展巽艮兑八个卦,卦象不变 。
第二,单卦卦象组合 。重卦是由两个单卦两两相重组合而来,这就决定了重卦在卦性上是复合属性 。其属性复合的来源就是单卦卦象 。这是六十四卦卦象的最重要的规则 。例如:兑(换)离(日)为革,巽(风)坎(雨)为涣 。但是《象传》中把这种单卦两两组合规则机械化了,导致卦象僵化而不合理 。《象传》在解释重卦之象时,把八个单卦的卦象固定不变,为之生搬硬套,象和义的关系变得支离破碎脱节,令人啼笑皆非 。单卦卦象虽然具有母体性和基础性,但其本身就是多指的,不可能只用其一 。另外,卦性决定卦象,所以在使用单卦卦象时,要以使用其属性指代优先,兼顾物象指代 。由此可知,《象传》是被《说卦》中的“天地定位、山泽通气、雷风相薄、水火不相射”误导了 。虽然不能据此认为《说卦》成文比《象传》早,但至少说明《说卦》中的这段文字比《象传》要早,且具有普遍影响力 。
第三,整体观卦拟象 。把六爻重卦当作一个整体来观察,通过拟物象形而确定其卦象,如《鼎卦》、《颐卦》、《噬嗑卦》等 。
第四,整体观卦而以组分拟象 。把重卦作为一个整体观察,看其阴阳爻组成,而确定卦象 。如《剥卦》,乃一阳刚在外而内里皆阴柔,故有剥烂脱落之象 。《夬卦》,乃五爻皆阳独上爻阴缺,故有缺口之象 。《大过卦》,乃阳爻多而盛,故有阳盛之象 。《小过卦》,乃阴爻多而盛,故有阴盛之象 。
表面看起来,取象规则的多样化给取象、成象、解象、用象造成了很多不确定性和自由发挥的空间,其实没有这么严重 。如果这么乱,古人早就应该发现了,也早应该加以纠正了 。只要把握住卦爻性这个根本和从抽象到具象的衍生线索,会发现万象皆归于阴阳,万象皆可会通 。如果拘泥于固定不变的几个具象,反倒会支离破碎、牵强附会、曲折难通、象义不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