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志书每多少年左右编修一次,大家对民间编纂村志和族谱有什么看法?

民间编篡村志和家谱古已有之地方志书每多少年左右编修一次,无论从何种角度来看都是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好事 。编篡村志和家谱不仅可以真实记录本村本家族的发展变迁过程,历史人物功绩,反映每个时代的印迹,民情风貌,还可以激发人们热爱家乡,建设家乡的热情 。同时也有对年轻一代的教育鼓励作用 。而对于远离家乡在外工作的人来说也是一种乡村记忆的留存 。特别是在新时代,对乡村文化建设和乡村旅游发展也有积极的促进和宣传作用 。

地方志书每多少年左右编修一次,大家对民间编纂村志和族谱有什么看法?

文章插图

地方志书每多少年左右编修一次,大家对民间编纂村志和族谱有什么看法?

文章插图

地方志书每多少年左右编修一次,大家对民间编纂村志和族谱有什么看法?

文章插图
1998年,我在家乡甘肃高台县罗城乡文化站工作,有幸参加了本乡天城村《天城志》的编篡工作 。所以对村志编篡工作有很深的感受和认识 。
民间编篡村志工作必须要由热衷乡村文化事业,对本村发展历史有一定了解,且有一定文字功底的人来完成 。《天城志》的原稿就是由天城村乡村医生罗喜老先生利用业余时间完成的 。从开始动笔到初稿完成用了近十年时间 。期间的点灯熬油,废寝忘食之苦自不细说,单是查阅资料,四处求证就让罗喜先生跑了不少路,找了不少人,吃了不少苦 。可以说,没有足够的耐心和毅力,没有足够的吃苦精神,没有一定的经济基础这项工作很难完成 。村志和家谱的编篡工作又不一样,因为涉及的面太广泛,尤其到后期,大量的编辑工作靠一个人的能力很难圆满完成 。所以还得集合群众的力量,争取村委会的支持和帮助 。
为什么要修家谱,修谱的作用及意义是什么?一、家谱
地方志书每多少年左右编修一次,大家对民间编纂村志和族谱有什么看法?

文章插图
家谱是以记载父系家族世系、人物为中心的历史图籍 。是由记载古代帝王诸侯世系、事迹而逐渐演变来的 。先秦时,社会上流传有《周官》、《世本》等谱学通书;秦汉以后,又出现了《帝王年谱》、《潜夫论·志氏姓》、《风俗通.姓氏篇》等谱学著作 。
到魏晋南北朝时,门阀制度盛行,家谱成了世族间婚姻和仕宦的主要依据,于是便迅速发展起来 。隋唐五代后,修谱之风更从官方流行于民间,以至遍及各个家族,出现了家家有谱牒、户户有家乘,并且一修再修、无休无止 。因此每次修谱,也就成了同姓同族人之间的大事 。
在关于中国家谱起源各种观点中,有一种观点认为是起源于宋代 。持这一观点的人之所以会置魏晋隋唐时期大量关于谱牒的记载而不顾,坚持把宋代作为家谱的起源,有他们一定的道理 。
其实,现在的家谱确实是与宋代的家谱一脉相承的,而与魏晋隋唐的谱牒没有太多的传承关系 。这一点,从现在存世的家谱大都起源于宋的事实可以得到证明 。
家谱是以记载一个血缘家族的世系与事迹为主要内容的史类文献 。虽是史类文献,事实上,家谱的要旨和核心就是在于要隐恶扬善,蒙蔽真相 。
古代的家谱纂修,出于抬高家族地位和声望起见,在追溯先祖时,必然要上溯到一个名人或皇帝方才罢休 。
二、家谱的目的与意义
中国人重视饮水思源,不忘祖宗先人 。千年来,人们把祖宗的世系和事迹记录下来传给子孙,以此证明家族的存在、延续家族的血脉 。其实,这就是家谱 。
三、为何修家谱
古语云:三世不修谱为不孝 。家法坏,谱谍尚有遗风;谱谍坏,人家不知来处 。故谱不可不修 。
我国传统文化历来重视孝道,讲究寻根问祖,饮水思源,不忘血脉传承,祖宗先人,中华民族自古以来就重视家的根系源流 。
而家谱,正是延续着家族的血脉,更传承着祖上的遗训和期望,一代代的接续,或绵延家风,或与时俱进,而为人孝悌,始终是治家根本 。
家谱还是家族延续的真实记载,百科全书和历史档案 。
【地方志书每多少年左右编修一次,大家对民间编纂村志和族谱有什么看法?】通过修撰家谱,还能凝聚宝贵的血缘亲情,无论你漂泊何方,不会忘记家乡的那个“根” 。更重要的是,修家谱是治家齐国传承历史的优秀文化,好的祖训家风家规,可以让一个家族千秋万代,经久不衰,比如孔家,杨家等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