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暑节气的饮食原则有什么 小暑吃什么


小暑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十一个节气 。从小暑开始进入伏天,也就是所谓的“热在三伏”,三伏天通常出现在小暑与处暑之间,是一年中气温最高且又潮湿、闷热的一个阶段 。
小暑吃什么?
1、食新
过去民间有小暑“食新”的习俗,即在小暑过后尝新米,农民将新割的稻谷碾成米后,做好饭供祀五谷大神和祖先,然后人人吃尝新酒等 。据说“吃新”乃“吃辛”,是小暑节后第一个辛日 。城市一般买少量新米与老米同煮,加上新上市的蔬菜等 。
2、黄鳝
俗话说,“小暑黄鳝赛人参”,各地经典菜肴几乎都有以黄鳝为原料的 。黄鳝生长在水岸泥窟之中,最滋补、最味美的莫属小暑前后一个月的夏鳝鱼 。此时的黄鳝个大肉嫩味道鲜美,根据冬病夏治的说法,《本草纲目》记载,黄鳝有助于除风湿,能够帮助人们轻松地度过湿气重的炎炎夏日 。
3、饺子
伏天民谚有“头伏萝卜二伏菜,三伏还能种荞麦”,“头伏饺子,二伏面,三伏烙饼摊鸡蛋” 。头伏吃饺子是传统习俗,伏日人们食欲不振,往往比常日消瘦,俗谓之苦夏,而饺子在传统习俗里正是开胃解馋的食物 。
4、面条
伏日吃面习俗至少三国时期就已开始了 。《魏氏春秋》:“伏日食汤饼,取巾拭汗,面色皎然”,这里的汤饼就是热汤面 。《荆楚岁时记》中说:“六月伏日食汤饼,名为辟恶 。”五月是恶月,六月亦沾恶月的边儿,故也应“辟恶” 。伏天还可吃过水面、炒面 。所谓炒面是用锅将面粉炒干炒熟,然后用水加糖拌着吃,这种吃法汉代已有唐宋时更为普遍,不过那时是先炒熟麦粒,然后再磨面食之 。
5、羊肉
徐州人入伏吃羊肉,称为“吃伏羊”,这种习俗可上溯到尧舜时期,在民间有“彭城伏羊一碗汤,不用神医开药方”之说法 。徐州人对吃伏羊的喜爱莫过于当地民谣“六月六接姑娘,新麦饼羊肉汤” 。
6、吃藕
藕是小暑时节的时令食物,六七月份正值鲜藕上市,口感也是异常鲜甜 。藕中还富含丰富的碳水化合物、钙、磷、铁钾、膳食纤维等营养元素,具有清热、养血、除烦等作用,特别适合夏天食用,另外加入蜂蜜做成蜜汁藕,也特别的受人喜爱 。
7、绿豆芽
炎炎夏日,比较适合吃一些消暑的食物,多吃一些蔬菜就是很好的选择 。而豆芽作为一种凉性蔬菜,夏天的时候吃豆芽可以有效的缓解酷暑 。同时,绿豆芽的热量很低,而水分和纤维素含量较高,是人们公认的夏季瘦身佳品,也是一款可口的健康蔬菜 。
8、姜
生姜人们应该不陌生,它是一种常见的调味品,小暑的时候大家要多吃生姜 。有句俗话就是“冬吃萝卜夏吃姜” 。小暑过后,也代表了盛夏来了,不少人会食欲不振,生姜这种食物能够很好的促进消化和吸收,对于防暑度夏有一定益处 。
9、丝瓜煮蛋
山东省有的地区生吃丝瓜和煮蛋医治暑热,入夏的早上多吃鸡蛋,不要吃其他食材 。
10、吃粽子
三伏天民间谚语有“头伏箩卜二伏菜,三伏还能种乌麦”,“头伏饺子,二伏面,三伏摊煎饼摊鸡蛋” 。头伏吃粽子是民间风俗,伏日大家食欲不佳,通常比常日削瘦,俗此谓暑热,而水饺在民间风俗里更是健脾开胃解馋解饿的食材 。
小暑吃什么水果比较好?
1、杨梅
6-7月成熟,营养学分析认为,杨梅富含维生素c、葡萄糖、果糖、柠檬酸等,酸甜味美 。
2、火龙果
是5、6月份的时令水果,火龙果是夏季减肥的首选水果,好吃不腻 。
3、芒果
农谚说“小暑吃芒果”,小暑前后是芒果最成熟美味的季节 。由于芒果中含有大量的维生素,因此经常食用芒果,对身体也是很好的 。
小暑节气的饮食原则有什么?
1、早餐勿冷食:很多人在大热天里贪图凉爽,早餐以蔬果汁、冰咖啡、冰果汁、绿豆沙或冰牛奶代替热粥或热牛奶 。这种做法在短期内不会对身体产生影响,但长此以往会伤害消化功能,更会引起胃肠胀气、食欲不振等症状 。
哪怕是在闷热的天气里,早餐也应该先食用热粥、热豆浆、热牛奶等热食,然后再吃一些面食和鸡蛋等食物 。水果要等到九十点钟再吃才最好 。
2、辛辣性食物要适量吃:天热会让人没有食欲,但是辣椒、花椒吃得过度会刺激肠胃,引起不适,所以需要注意不可一次吃太多 。
3、温热食物要少吃或者尽量不吃:食物有性味之分,人体有寒热之别 。体质偏热的人在三伏天尤其要注意少吃温性、热性食物 。这类食物主要有:羊肉、草鱼、鲢鱼、带鱼、黄鳝,以及核桃仁、杏、樱桃、龙眼、杨梅、椰子等 。
4、温热茶水才是消暑佳饮:饮温热茶水可使汗腺舒张排汗,散发体内热量,从而降低体温,有助于消暑 。
【小暑节气的饮食原则有什么 小暑吃什么】以上就是小编的分享,希望可以帮助到大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