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云深处亦沾衣 入云深处亦沾衣的上一句


入云深处亦沾衣 入云深处亦沾衣的上一句

文章插图
大家好,小跳来为大家解答以上的问题 。入云深处亦沾衣的上一句,入云深处亦沾衣这个很多人还不知道,现在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1、山中留客唐·张旭山光物态弄春晖,莫为轻阴便拟归 。
2、纵使晴明无雨色,入云深处亦沾衣 。
3、译文春天的阳光沐浴着山中的景色,不要因为微微的阴天就打算回家 。
4、即使天气晴朗并无下雨的可能,走到山中云雾深处也会打湿你的衣裳 。
5、编辑本段赏析这首诗题为《山中留客》,它的重点当然是留客 。
6、但是,因为这不是家中留客,而是“山中留客”,留的目的无疑是欣赏山中景色,所以又不能不写到春山的美景,不过写多了又会冲淡“留客”的主题 。
7、诗人怎么解决这个问题呢?他正面描写山景只用了一句诗:“山光物态弄春晖” 。
8、因为只有一句,所以诗人就不去描绘一泉一石,一花一木,而是从整体入手,着力表现春山的整个面貌,从万象更新的气象中,渲染充满目生机、引人入胜的意境 。
9、严冬过尽 , 春风给萧瑟的山林换上新装,万物沐浴在和煦的阳光中 , 生机勃勃,光彩焕发,争奇斗艳 。
10、这一“弄”字,便赋予万物以和谐的、活跃的情态和意趣 。
11、“山光物态弄春晖”,写得极为概括,但并不抽象 , 山光物态任你想象 。
12、你想的是那青翠欲滴的新枝绿叶吗?是迎风招展的山花送来阵阵的芬芳吗?是花叶丛中百鸟的欢唱吗?是奔流不息的淙淙溪水吗?……它们全部囊括在这一句诗里了 。
13、这是一个极富启发性和鼓动性的诗句 。
14、诗人把它放在诗的开头也是颇具匠心的 。
15、因为只有把这一句写得很浓,而且先声夺人,形成一种压倒的优势,“留”才有意义,客人所担心的问题才显得无足轻重 。
16、所以这开头的一句在表现上、在结构上都是值得细味的 。
17、由于第一句蕴含丰富 , 很有分量,第二句“莫为轻阴便拟归”,虽然是否定了客人的想法,但却显得顺流而下 , 毫不费力 。
18、是的,面对着这美不胜收的景致,怎能因为天边一片阴云就打算回去呢?光劝说客人“莫为轻阴便拟归”还不够,还必须使客人真正安下心来 , 游兴浓起来才行 。
19、怎样才能达到这一步呢?说今日无雨,可天有不测风云,何况“轻阴”已见,这种包票恐怕不一定保险,未必能解决客人心中的疑虑 。
20、诗人琢磨着客人的心理,他不是不想欣赏这春山美景,只是担心天雨淋湿了衣服 。
21、既然如此,诗人就来一个以退为进 。
22、你是怕天雨湿衣吗 , 天晴又怎样呢?“纵使晴明无雨色,入云深处亦沾衣 。
23、”“沾衣”虽是难免,可那空山幽谷,云烟缥缈,水汽蒙蒙,露浓花叶,……却也是另一番极富诗意的境界?。∪欢?nbsp;, 这可不是远在一旁所能见到的 。
24、它必须登高山、探幽谷,身临其境,才能领略 。
25、而且细咀那“入云深处”四字,还会激起人们无穷的想象和追求,因为“入”之愈“深”,其所见也就愈多,但是,此“非有志者不能至也” 。
26、可见诗的三四两句 , 就不只是消极地解除客人的疑虑,而是巧妙地以委婉的方式 , 用那令人神往的意境,积极地去诱导、去点燃客人心中要欣赏春山美景的火种 。
27、客人想走,主人挽留,这是生活中常见的现象 。
28、不过要在四句短诗中把这一矛盾解决得完满、生动、有趣,倒也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
29、诗人没有回避客人提出的问题,也不是用一般的客套话去挽留,而是针对客人的心理,用山中的美景和诗人自己的感受,一步一步地引导客人开阔视野 , 驰骋想象,改变他的想法,从而使客人留下来 。
30、事虽寻常,诗亦短小 , 却写得有景、有情、有理,而且三者水乳交融 , 浑然一体 。
31、其中虚实相间,跌宕自如,委婉蕴含,显示出绝句的那种词显意深、语近情遥、耐人寻味的艺术魅力,很有想法 。
32、(赵其钧的评价)山中留客山光物态弄春晖,莫为轻阴便拟归纵使晴明无雨色,入云深处亦沾衣 。
33、第二种理解这首诗的字面意思便是上边所说,其实可以有另一种理解 。
34、世界如此美好,天地万物都展现着美好的姿态 。
35、但是不要因为一点挫折便觉得受挫,丧失信心 。
36、你看,就算是万事如常,也会有看不见的矛盾会使你受伤 。
37、山中留客 , 不是在山中留,而是在人生中留;客,不是作者的朋友,而是在人生中遭受挫折的朋友们 。
38、点评此诗围绕着挽留到山中来访的客人,赞美了春天的美丽景色,语言质朴 , 意味深长 。
39、盛唐诗人张旭的这首《山中留客》清新而富有启示,是用哲学的眼光在观察日常事物 。
40、山光物态弄春晖客人到山中来时,正是春和景明的时候,自然之景美不胜收,草木发荣,飞鸟欢唳,云雾舒卷,溪涧迸溅,都在春光的笼罩之下斗妍争奇,是一种粗略的山关美景 。
41、一个“弄”字,又把山中之景细致精确的表达了出来 , 这是因为“弄”的本意是卖弄,而在此却加以引申了,有“起舞弄清影”中的“弄”之意 。
42、同时,“弄”字也运用拟人手法,更加生动形象的体现了山中美景之美,和各种景物的生机勃勃 。
43、莫为轻阴便拟归客人看到天边阴云渐涌 , 怕逢天雨 。
44、“拟归”就是打算回去 。
45、此时景色还未看尽 , 可阴雨却又将至 , 主人该怎样来挽留宾客呢?他说:“不要因为有点阴雨就打算回去 。
46、”接着又说:“纵使晴明无雨色,入云深处亦沾衣!”瞬间意境打开!首先 , 春天雨水多,山中云雾缭绕 , 空气湿润,山中的游客从“云”中出来时衣服就已经变的湿润润的了 。
47、其次,是在对客人进行挽留 。
48、你怕下雨吗?下雨不过是把你的衣服打湿而已,在这山中,即使是晴天也不会让你的衣服干着 , 那么你又何必害怕下雨了?留下来吧!何不欣赏欣赏这雨中美景呢,可是别有一番风味?。?其实这首诗只是从“雨”道来,而发散开去的却又富含哲理 。
49、人们看事物不能只看到一面(如只看到下雨),却没看到其另一面(晴天也有“雨”) 。
50、那么,这么一发散 , 这两句就给人以更深的哲理 , 其意义早以超出山中之景了! 。
【入云深处亦沾衣 入云深处亦沾衣的上一句】本文到此分享完毕,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