划分湖南湖北的湖:山东、山西的山指的是什么

山东因居太行山以东而得名 , 简称“鲁” , 山西在太行山以西简称“晋” 。这个说法对于三晋大地和齐鲁大地的广大群众而言 , 可谓人尽皆知 。但看看地图就知道 , 山西和山东中间咋还夹着一个河北划分湖南湖北的湖?古人如此命名是不是太草率了 。

划分湖南湖北的湖:山东、山西的山指的是什么

文章插图
【划分湖南湖北的湖:山东、山西的山指的是什么】
划分湖南湖北的湖:山东、山西的山指的是什么

文章插图
中国女高音歌唱家 , 晋剧表演艺术家郭兰英演唱的《人说山西好风光》中唱道:“左手一指太行山 , 右手一指是吕梁 。”太行山是山西与河北的交界 , 太行山以东是河北而不是山东 。
划分湖南湖北的湖:山东、山西的山指的是什么

文章插图
其实 , 山东的山 , 在古时有两个意思 , 一是指崤山 , 古时是指崤山以东的广大地区 , 即秦国东边的中原地区 。另一个就是太行山 , 泛指太行山以东的地区 。经历了数百年演变过程 , 山东省名便固定成了现在的名字 。
在山东与山西的命名中 , 扮演重要角色的太行山 , 是中国地势二三阶梯分界线之一 , 也是黄土高原和华北平原的分界线 。太行山位于山西省与华北平原之间 , 纵跨北京、河北、山西、河南4省、市 , 山脉北起北京市西山 , 向南延伸至河南与山西交界地区的王屋山 , 西接山西高原 , 东临华北平原 , 呈东北-西南走向 , 绵延数400余公里 。太行山由多种岩石结构组成 , 呈现不同的地貌 , 大部分海拔在1200以上 。
“湖广总督”不是湖南和广东两个省的总督 , 而是管辖湖南和湖北的总督 , 和广东根本没有关系 , 所以“湖广总督”又名“两湖总督” 。既然和广东没有关系 , 为什么将管辖“两湖”的总督扯上“湖广”二字呢?其实“湖广”说法源于元朝所设置的“湖广行省” 。
划分湖南湖北的湖:山东、山西的山指的是什么

文章插图
湖广行省在元朝的全称是湖广等处行中书省 , 辖区包含今湖南、湖北全境以及广东、广西部分地区 , 所以当时称为“湖广行省” 。到了明朝 , 开始将原来的“湖广行省”划分为湖广、广东、广西三布政使司 , 这样自明朝开始“湖广”就专指湖南、湖北两湖之地 , 因此清朝的“湖广”和广东、广西已经没有任何关系 。和湖广总督的“湖广”一样 , 两江总督的“两江”也容易让人误会 , “两江”指的是江苏和江西外加安徽三个省 。
在清朝 , 九大封疆大臣分别为东三省总督、直隶总督、陕甘总督、两江总督、湖广总督、四川总督、云贵总督、闽浙总督、两广总督 。其中有三大总督值得强调一下:湖广总督的地位较高 , 是清朝九大封疆大臣之一 。当时最重要的总督要数直隶总督 , 由于直隶省地处京畿要地 , 因此直隶总督被称为疆臣之首 , 主要是为皇上看家护院 , 忠心可靠是第一考量;两江总督是大清朝仅次于直隶总督的第二位高权重的军政主官 , 两江总督可是管治大清钱粮赋税最大来源的三个省 , 基本上是皇帝最倚重信任的重臣方可担当;其次恐怕要数湖广总督了 , “湖广熟 , 天下足”嘛!当然后期随着关口通商的发展 , 两广总督的地位也日益重要 。
欢迎交流 , 敬请关注“山色归读”!
划分湖南湖北的湖:山东、山西的山指的是什么

文章插图
河南河北分界,古时指的是黄河 。不过确切的说,现在有条漳河(漳河 , 中国华北地区海河水系的南运河支流 。上游由两河合一 , 一为清漳河、一为浊漳河 , 均发源于山西长治 , 下游作为界河在经过区段划分河北省与河南两省边界 , 到河北省邯郸市馆陶县合流卫河 , 称卫漳河、卫运河 , 进入海河水系的南运河 。漳河流经三省四市21县市区 , 长约412公里 , 流域面积为1.82万平方公里 。1漳河干流长179公里 。2由于流域上游落差巨大 , 下游下泄不畅 , 漳河历史上灾害频繁 , 沿岸人民深受其害 。治河水利历史悠久 , 早在战国时期 , 西门豹治邺即在漳河河北省临漳县段建设了引漳十二渠 ( 西门引水渠 ) 。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后建设了漳泽水库、岳城水库、红旗渠、漳南渠等大型水利工程 。在流域农业生产和治理洪涝灾害方面发挥了作用 。)应该是分界河吧 。
河南是中原文化的根源所在地,特别是九朝古都洛阳,那绝对是中原名都、龙脉福地!
河北省环抱首都北京,明清朝代更是京畿重地!辖区内的万里长城、皇家避暑山庄、清东陵、泥河湾古人类遗址、中华炎黄蚩三祖圣地等闻名世界的历史遗存,更强化了京畿重地的神韵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