独龙族的特色食物 独龙族服饰特点

独龙族的传统衣着十分简单 。男女一律袒露臂膀 , 小腿都缠裹麻布绑腿 。男的斜披一条称为“约德格仁瓜”的条纹麻毯 , 左右包抄到胸前拴结 。胯部通常用麻绳系着一小块叫“能布特连”的麻布围兜着下体 。左佩刀 , 右系篾箩 。妇女用两块叫“其拉衣约瓜”的长麻毯围身至膝 , 并包抄向前 。自左抄右的 , 用绳紧紧系在腰间 。从右抄左的 , 则披脱自如 。通常是白天为衣 , 夜间做被 。有的男子过去甚至只能在腰下围一串树叶 。
独龙族男女均散发 , 前垂齐眉 , 后披在肩上 , 左右盖耳 。过去都喜欢坠系耳饰和佩挂项链 , 现男子已极少系戴 。过去女子有文面的习惯 , 独龙语称为“巴克图” 。一般在十二三岁时进行 。文面时 , 先用竹签或树枝蘸锅烟灰水在脸部描好纹型 , 干后 , 拿一根长有硬刺的老荆棘自上而下地对准脸上图案 , 再用木棍轻轻敲击沿纹路打刺 。拭去血水 , 敷以锅烟灰或一种深色的草汁并反复擦揉刺纹 , 使之渗入皮下 。
7天左右被刺纹处红肿结痂 , 等创口愈合脱痂后所纹图案呈青蓝色 , 再也洗抹不掉 , 永远留在脸上 。文面的样式因地区不同而各有差异 , 通常在独龙江上游一带是满面文 , 即前额、双颊、鼻梁及上下唇都刺有花纹;下游一带则只在鼻尖刺一圈和唇下刺两三路 。
对于独龙族文面习俗的由来 , 人们有许多不同的说法:有人认为是独龙族女子的成年礼;有的认为是美的追求以及避邪消灾的需要 , 有人则认为是历史上为躲避外族人掳掠妇女而来;有的还认为与独龙族早已消失的图腾崇拜物有着某种联系 。新中国成立以后 , 这种文面习俗已逐渐被独龙族妇女所摒弃 。

独龙族的特色食物 独龙族服饰特点

文章插图
文章插图
独龙族的特色食物 独龙族服饰特点

文章插图
文章插图
独龙族的特色食物
独龙族的传统饮食自然独特 。由于受社会经济发育程度及周边自然生态环境的影响 , 历史上他们的食物来源较为匮乏 , 属于粮食和野生植物各占一半的杂食型结构 。主食品种不多 , 主要是玉米、土豆、青稞、稗子、荞子、燕麦等 , 其中淀粉质食物常常占有绝大部分的比例 。炊具简陋 , 多为竹、木制成 , 再加上副食和调料的缺乏 , 故制作食物的方法也很简单 , 大多沿用以往烧、烤、煮的烹饪方法 。近年来随着各种豆类蔬菜的陆续传入 , 独龙族的佐食习惯也有所改变 。
【独龙族的特色食物 独龙族服饰特点】日常饮食一天只吃早、晚两顿 , 早餐以炒面、烧烤土豆为主 , 晚饭多是吃玉米及其它杂粮 。因条件所限独龙族一般口味清淡 , 油盐不多 。好饮酒 , 喝的是自酿的低度水酒 。凡亲友来往、生产协作、婚丧嫁娶、宗教仪式和节庆活动等都少不了酒 , 酒在独龙族社会生活中占有特殊的重要位置 。每当有客人远道而来或逢年过节 , 宾主都要相互搂着脖子 , 脸贴脸、嘴挨嘴地同时喝上一杯“同心酒” , 以表达彼此间的友谊和忠心 。另外 , 受附近藏族的影响还喜欢将茶叶、盐和熬熟的动植物油混合在特制的竹筒里“打”茶饮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