纪念碑简笔画:谁还记得教你的第一位老师是哪位?

应"悟空小秘书"邀答纪念碑简笔画!

纪念碑简笔画:谁还记得教你的第一位老师是哪位?

文章插图
谁还记得教你的第一位老师是哪位?
纪念碑简笔画:谁还记得教你的第一位老师是哪位?

文章插图
我在学校的第一位老师叫臧大康,前年还找我帮他检查身体,他刚退休,一见面还是那个样,总是满面笑容给你交流,他说青出于蓝而胜于蓝,老师老了不中用了,要找学生帮帮忙!其实他是公费医疗,我不需帮他什么,这只是老师的一个久违后相见的亲和感吧!
聊天中总要提一下小时候的上学表现,所以我对一年级的好多事情还记忆犹新、记得第一天上学从路上的积水中过去,一滑倒睡在水中,拿的新书全湿了,除了哭还有什么办法?离开妈妈就受苦!
还有印象深的学学这个汉语拼音,怎么我就对几个声母老是读错,老师用图比划"b"象个什么?"d"象个什么?"q"和"p"与"b和d"的区别?嗨!真灵,一下子记住了!
我学到这加减混合总有出错,老师要求把组成分解全部背熟,好多小孩背不掉,黑板下站了一排,下午放学再背,怎么就那么多小孩背不掉呢?,当然我没有站到黑板下,组成分解背了,从此就不要数指头计算了!
到如今还不忘的是老师一次课上提问:一日等于多少小时?我一听,这个谁还不知道啊!手举得老高!多高兴啊!老师选中了我,让我回答:12小时 。全班哄堂大笑,我觉得这有什么好笑的,一天12小时,还有一夜12小时,一共24小时啊!老师问的一日没有说还有夜里啊!
老师专门讲了一日就包括白天和黑夜,共24小时 。真是幼学如漆,至今历历在目,告诉你实话,这类题从此再没错过、这受人取笑的经历是永恒难忘!
最近这几年没有碰到我的一年级启蒙老师,他应该还很健康!因为退休老师的工资待遇和医疗费用还是丰厚的,他们的晚年一定是幸福的!
社会在进步,尊师重教蔚然成风,我们能不忘老师也是对老师的心灵慰籍!祝老师健康长寿!
谢谢你的阅读??!
历史上的武大郎是个怎样的人?应朋友古月邀请,要我回答“真实历史上的武大郎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呢?”盛情难却,要说清这个问题,也少不了潘金莲和西门庆了,只有这样我才能试试吧!
纪念碑简笔画:谁还记得教你的第一位老师是哪位?

文章插图
真正的武大郎是非常帅气文雅的,而且他还是清河县远近闻名的才子 。历史上真实的潘金莲也是一户千金大小姐,知书达理,善解人意,一生也没做过什么害人害己的事 。为弄清事实真相,下面我们共同看看这里的庐山真面目吧!
纪念碑简笔画:谁还记得教你的第一位老师是哪位?

文章插图
《水浒传》相信大家对此再熟悉不过了,一百零八位好汉个个都令人心生敬佩 。其中我印象最深的就是武松,他英勇无畏,刚直正气,那今天我们就来说说他的哥哥武大郎 。《水浒传》里面的内容可谓是精彩纷呈,令人流连忘返,而书中最精彩的莫过于武大郎和潘金莲的那个片段,武大郎一个丑矮穷的大龄男竟然娶了丰满迷人,貌美如花的潘金莲,小时每看电视剧看到这里,心里总是在想,这潘金莲是不是眼花了,看上了武大郎什么?但是,直到今天,才发现,原来这样的事情并非小说电视剧里面所演,在现实中却也有真实存在 。
纪念碑简笔画:谁还记得教你的第一位老师是哪位?

文章插图
1992年冬,武家那村武氏族人挖掘了武大郎古墓 。墓穴呈圆井型结构,是座悬棺墓,发现一根腿骨,以此推测,武大郎身高应在一米八以上 。
纪念碑简笔画:谁还记得教你的第一位老师是哪位?

文章插图
回头看潘金莲和西门庆的故事更是成为一时茶余饭后的有趣话题,潘金莲作为封建社会的一个人妇,却做出了背叛丈夫的事情,在古代,这样的行为是要受重刑的,而几百年来,潘金莲这个名字似乎成为了女性不忠的代名词,哪家媳妇不忠贞,背叛丈夫,就会被人说像潘金莲 。
纪念碑简笔画:谁还记得教你的第一位老师是哪位?

文章插图
那么,历史上的武大郎和潘金莲真如《水浒传》里面写的那样吗?一个穷矮矬,一个肤白貌美的美女是真的吗?恰恰相反,结果出乎人的意料,让我们一起来看看这个有趣的故事——
纪念碑简笔画:谁还记得教你的第一位老师是哪位?

文章插图
据历史学家考证,这武大郎原名武植,是山东清河县武家那村人,他自幼习武,骨骼异常,身高预测在1.79米之上,因此不存在电视上的不足一米四的身高,历史上的武大郎学富五车,小小年纪便已经中了进士,被朝廷分配到了山东谷阳做了知县,更别说电视上是个卖烧饼的了 。
而真实历史上的潘金莲,堪称一位贤妻良母,出生在大户人家,父亲是一位知州,从小就知书达理,乖巧懂事,与武大郎结婚后,相夫教子,任劳任怨,两人一直恩恩爱爱,先后生下了4个儿女,当了知县后的武大郎,勤政爱民,做了许多利国利民的好事,颇受当地老百姓的爱戴 。
1946年,武植墓被发掘出世,专家对墓中骨殖进行推算,发现其身高至少应在180厘米以上,绝不是《水浒传》中的「三寸丁,谷树皮」 。1992年,武氏族人自发修葺了武植墓,建碑楼,并撰写碑文:「官拜七品,兴利除弊,清廉公明,乡民聚万民伞敬之……节无端诋毁,古墓横遭数劫……」
如此一个高大、正直、有才华的人,是怎么崩塌的呢?据说武植少年时候的盟兄弟黄堂家败破落,逃难到他那里,希望看在多年的情谊帮衬一把 。
事实果然如此,有一天,这个昔日的同窗好友黄堂,千里迢迢赶来投奔武大郎,这位同窗黄堂以前曾经在武大郎落难时帮助过他,而现在他自己因为考试年年不中,家境渐渐落败,生活不下去了,就来找武大郎,想求得一官半职,以养家眷糊口 。
但是,令这位同窗好友没想到的是,这武大郎是好酒好菜的招待他,一晃半年过去了,却半句也没提这招工安排工作的事情,同窗是越想越气,心里异常的恼怒,不帮就不帮呗,直说对了,害我在这浪费了大半年的时间,一气之下,就不辞而别了,离开了县衙 。
在回家的路上,这同窗黄堂越想越气,最后受气不过,就拿起了手中的纸笔,编写了许多讽刺诬陷中伤武大郎的故事,一路上见村就贴,遇人就说,很快,在这回家的路上,就把武大郎所谓“英勇事迹”传的沸沸扬扬,而始作俑者同窗,堪称现代的金牌编剧,硬生生的改编改臭了两个人的名声 。
更可恶的是,曾被武大郎治罪过的乡里恶少西门庆,看到这位武大郎同窗的举动后,更是加入了污化,丑化在所不能及其,对武大郎的行动 。一时间这位清正廉明的清官瞬间形象一落千丈,各种污化事迹纷纷上阵,茶馆里的说书先生更是随手拿来就用 。
但是,令这位同窗意想不到的是,他愤愤不平的回到家中后,发现家里的旧房子被拆掉重建一座大院子了,而家里买了好几亩田地,一问妻子,才知道原来这武大郎很早就派人送来了许多银子,还请了人来盖了房子,置了田产,这时候,想起了自己沿途的所作所为,这位同窗心生悔恨呀,发了疯似的,折返回去专门撕掉自己张贴的纸条,但是,这些纸条如同泼出去的水,已经收不回来了 。一时间,加上那些文人墨客的借题发挥,一段段不戡入目的新段子就传出来了,弄得路人皆知 。
那这个传闻中的武植到底是不是武大郎呢?这还得从主人公生活的年代说起 。武植是明朝永乐年间的阳谷县县令,生活于公元1403年—公元1424年年间 。再看作者施耐庵,死于洪武三年,也就是1370年,他在明朝仅仅生活了3年,其他时间都是在元朝度过的 。所以他在编著巜水滸时》,根本没有深入生活,深入实际,只图弄得几个臭铜钱,没有道德品质底线,仅凭道听途说,以訛传讹,寃枉了清官武大郎和一代贤女潘金莲,实属“极右派” 。
元朝无名氏的《大宋宣和遗事》以及元朝龚开《宋江三十六人赞》,是《水浒传》的雏形或蓝本,而武大郎是施耐庵在描写行者武松和武松打虎故事时加之听闻进行衍生编撰出的新人物 。据《浙江通志》记载,武松是个常在涌金门一带卖艺的流浪汉,并无哥哥武大郎这人 。
但在武家村,却还有一座武大郎的坟墓,墓志铭详细的记载武大郎平生重要事件,而昔日的同窗和西门庆狼狈为奸,一路诋毁武大郎和潘金莲,在《水浒传》作者施耐庵后人的道歉下,揭开了历史上真实的面纱,还武大郎和潘金莲一个历史清白 。
施耐庵的后人送了两幅画作给了武大郎后人,一副是武大郎的画像,上面写了一首诗:
杜撰水浒施耐庵,
武潘无端蒙沉冤 。
施家文章施家画,
贬褒迄今数百年 。
累世因缘今终报,
正容重塑展人间 。
武氏祠堂断公案,
施姓欠账施姓还 。
另外一副画是潘金莲的画像,上面也提了一首诗:余曾敬绘武潘正传十六幅,端悬于武氏祠壁 。为其平反昭雪冤假错案,一大白天下 。愿九泉武潘不恕吾族先人,《水浒传》中泼污之过,故唆使小鬼得遍姿去,余今重塑武潘正容,还其本来面目 。愿乞武潘在天之灵宽恕 。施氏焚香再拜 。”武家村的武大郎后人们还述说了许多武大郎做县令期间故事,其为百姓做了不少的实事,一生勤勤恳恳,打击恶人,维护乡邻,发展民生,清正廉洁,一代清官 。而潘金莲更是一代贤妻良母,一生追随武大郎,任劳任怨,相夫教子,贞洁好妻 。两人一生恩爱有加,夫唱妇随,堪称古代模范夫妻 。
同窗盟友黄堂因心中一时的愤恨,铸成了大错,利用了自己的才能,做了悔恨几百年的事,把一对恩爱有加的夫妻,写得那么丑陋不堪,毁了人家一生的清誉,也让后人误会了几百年,着实可恨,让人唾弃,可真应验了那句古语,“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 。而此刻,应该还“勤政爱民,一代清官”武大郎”和“贤妻良母,任劳任怨”的潘金莲一个真实的面目,也还历史一个清白!
【纪念碑简笔画:谁还记得教你的第一位老师是哪位?】水浒传的作者施耐庵在道听途说的基础上,演绎了武大郎的故事,造成了千古奇冤,话说明代武植与他因为交友不慎变成《水浒传》里的武大郎是不无关係的,看来,“来人识素质”是非常重要的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