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有效推进双减 三位一体协同育人是哪三位一体

教指委专家谈“双减”
【如何有效推进双减 三位一体协同育人是哪三位一体】有效推进“双减”落地 , 必须提高政治站位 , 搭建学校、家庭和社会“三位一体”的协同育人平台 , 合力扭转“唯分数”“唯升学”的教育价值导向 , 在全员、全程、全方位育人中取得落地有声的实效 。
“双减”是当前教育的“一号工程” , 我们要站在为党育人、为国育才 , 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战略高度提高认识和站位 。首先 , “双减”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要战略部署 , 也是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 , 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健康成长的重大举措 。其次 , “双减”直击当前义务教育发展改革创新中的痛点难点 , 通过切实减轻学生学业负担 , 积极推进素质教育 , 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再其次 , “双减”是对教育公益属性的坚守 , 它从根本上解决教育的短视化、功利化问题 , 并遏制资本在基础教育领域无序扩张 , 通过全面提高学校课堂教学质量和课后服务水平 , 规范校外培训行为 , 让教育回归公益 , 回归初心 , 真正实现教育优质均衡发展 , 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 。
推进“双减” , 需要家庭、学校和社会共同构建“三位一体”的协同育人体制机制 , 校外治理与校内提质联动 , 制度建设和监督检查并进 , 确保“双减”政策落地有声、见到实效 。
一是提质增效 , 提高学校教育质量 。一方面 , 我们要充分发挥优质教育资源带动效应 , 提升区域教育教学整体水平 。通过校际联盟、组团发展、学区集团化办学、优质学校集群发展等形式 , 创新学校办学模式;搭建校际交流平台 , 实现优质教育资源共享、教育教学互助 , 集聚学区、集团内各学校的课程资源;探索学区、集团智力资源优势 , 开发特色课程 。另一方面 , 我们要抓住课堂教学这一主渠道 , 打造有趣、有料、有挑战的课堂 , 推动学生由被动学习转向主动学习、创造性学习 , 不断提升学生学习内驱力 。在这一过程中 , 尤其需要重视利用信息技术手段 , 全面提升教师和学生的信息素养 , 持续推动教学模式创新和学习方式转变 。此外 , 我们还要加大对参加课后服务的教师和人员激励 , 落实配套政策 , 加强课后服务质量监控和评估 , 真正满足学生个性化学习需要 。
二是优势互补 , 高度重视家校共育 。家庭是孩子的第一所学校 , 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 。“双减”的真正落地落实 , 尤其需要家庭的理解和支持 。为此 , 我们既要密切家校联系 , 利用信息化手段建立更加便捷和通畅的家校沟通渠道 , 及时了解家长和学生的教育需求 , 全面掌握家庭教育的基本状况 , 努力做好“双减”政策宣传工作 , 让家长正确理解国家政策变化 , 支持和配合学校教育教学改革工作;还要提高家长的教育素养 , 创新家校共育的模式和方法 , 通过家长课堂、家庭教育指导服务等多种形式 , 帮助家长走出教育误区 , 建立正确的教育观和成才观 , 切实提升家长的教育能力 , 充分释放家庭的教育功能 , 构建家校密切协同、合力支持学生发展的良好教育新生态 。
三是激活资源 , 发挥社会教育功能 。首先 , “双减”政策实施离不开社会各界的支持和参与 , 实现“双减”落地的每一步 , 都需要加大政策宣传力度 , 充分凝聚社会共识 , 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和积极的舆论环境 。其次 , “双减”政策实施离不开学校之外的非正式教育体系的支撑 , 需要创新体制机制 , 依托全民终身学习体系的构建和发展 , 激活社会教育资源 , 使之成为推动学生全面健康发展的“大课堂” 。最后 , “双减”政策实施要加强社会实践教育环节 , 注重依托劳动教育、研学旅行等非正式课堂 , 引导学生亲近自然 , 了解社会 , 让学生从应试教育的桎梏中解放出来 , 走出校园、走向社会、回归生活、回归实践 , 并在这一过程中增强实践能力、培养创新精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