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年经历立储原因历史教训 胤礽怎么读


早年经历立储原因历史教训 胤礽怎么读

文章插图

胤礽
人生大概
清太子爱新觉罗·胤礽(yìn réng)(1674-1725年),乳名保成,清圣祖玄烨第七子,母为仁孝皇后赫舍里氏 。除康熙早殇诸皇子外序齿为皇次子 。因其胞兄、嫡长子承祜幼殇,故在胤礽刚满周岁时即被确立为皇太子 。他是清代历史上唯一一位、也是中国官方正史上最后一位明立皇太子 。幼聪慧好学,文武兼备,代为祭祀、监国,颇具令名,康熙帝对皇太子最为重视与宠爱,却因教子失当、兼之康熙朝后期党争纷乱,致太子人格分裂,历经两立两废,终以幽死禁宫收场,被追封为亲王 。有诗见《熙朝雅颂集》、《晚晴簃诗汇》 。
早年经历
康熙十三年五月初三日巳时,皇后赫舍里氏诞育皇子,由于难产,在两个时辰后的申时便去世 。再得嫡子与突丧皇后两件事的同时发生,给年轻的皇帝心中留下了挥之不去的阴影 。
在他为皇后做出诸多出人意料的善后之事后,做出一个更加惊人的决定:册立襁褓中的婴儿为皇太子 。
康熙十四年六月初六日,康熙帝即欲立刚满周岁的胤礽为皇太子,谕礼部曰:”帝王绍基垂统,长治久安,必建立元储,懋隆国本,以绵宗社之祥,慰臣民之望 。朕荷天眷,诞生嫡子,已及二龄 。兹者钦承太皇太后、皇太后慈命,建储大典,宜即举行 。今以嫡子胤礽为皇太子 。尔部详察应行典礼,选择吉期具奏 。”
阳文篆书“皇太子宝”
册封吉日选定在当年十二月十三日(该日恰为胤礽亲兄、嫡长子承祜的生日) 。吉日前一天,即十二月十二日,康熙在亲自检视了祭祀用各项祝版后,以册立皇太子,祭天地、太庙、社稷,及太子母后仁孝皇后 。
皇太子胤礽出痘痊愈恩诏十二月十三日,周岁仅一岁零七个月的胤礽即被正式册封 。康熙入太和殿举行册立大典 。皇帝亲自检视御座前桌上放置的金质册、宝,落座后接受众人三跪九叩之礼 。由于太子年幼,本十分繁杂的程序有些许损益:如皇帝派使臣(以辅国公叶伯舒、都统大学士图海为正使,户部尚书觉罗勒德洪、兵部尚书王熙为副使)到达景仁宫(康熙生母慈和皇太后昔日所居寝宫)后,先把册、宝、御杖放于宫前铺着黄缎的桌上 。太子太小,完成不了必要的礼仪,于是授权其乳母抱着他跪在桌前接受册、宝(正使授册,副使授宝),在御杖前行三跪九叩礼,向皇帝谢恩,使者亦向小太子叩头 。之后,她抱着太子,跟随手捧册、宝的太监至皇帝前复命 。最后,皇帝使臣把御杖送到皇帝宫中,向皇帝并报庆典完成 。
当日,康熙率诸王、贝勒、贝子、公、及内大臣、大学士、都统、尚书、精奇尼哈番、侍卫等,诣太皇太后、皇太后宫行礼 。
立储原因
康熙帝的曾祖父努尔哈赤、祖父皇太极临死之前都没有公开确定并宣布皇位继承人,努尔哈赤死后由八旗旗主公推新汗,皇太极死后由实力较强的诸王、大臣议立新君 。由此引起争夺大位的事件,几乎兵戎相见,使政权濒于分裂的危险 。
历史教训
没有处理好太子与皇子的矛盾
【早年经历立储原因历史教训 胤礽怎么读】明朝诸王”列爵而不临民、食禄而不治事”,清朝诸王”内襄政本、外领师干”,这样太子与皇子便发生矛盾 。康熙帝本意是培养教育皇子,却使他们增长了对权力与财富的欲望 。这不依康熙帝的意志为转移,也不是皇太子主观意志所决定的 。诸皇子成人之后,赐封世爵,分拨人口,建立府第,设置官署,对内临政,对外领兵 。各自所属人员又”各庇护其主”,甚而纠集党羽 。这本身就容易与皇权产生某种矛盾 。如果设立皇太子,其地位高于诸王,近于皇帝,又必然为诸皇子所不容,使矛盾更趋复杂 。康熙帝两立两废皇太子,既是皇帝与储君矛盾,也是太子与皇子矛盾尖锐化的集中表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