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梦中一语成谶的结局 金玉良缘结局是什么

红楼梦金玉良缘之说指的是薛宝钗与贾宝玉 。下面趣历史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解读,接着往下看吧~
《红楼梦》有太多“一语成谶”的结局,往往都出自人物不经意的话语 。有些结果只有细心读到时,才会拍案叫绝:原来如此!

红楼梦中一语成谶的结局 金玉良缘结局是什么

文章插图

比如金玉良姻的结局,第二十八回有个重要伏笔 。贾宝玉在[悲愁喜乐]酒令中说[女儿愁,悔教夫婿觅封侯],预示贾家抄家之后,他离家出走之前,薛宝钗曾经劝他能振作起来,是否读读书以备科举 。毕竟一家人往后还要靠他 。
薛宝钗劝贾宝玉不是一次两次 。当日史湘云说贾宝玉要多与达官贵人们接触,不该整天混在女儿堆里时,袭人就透露有一次薛宝钗也劝贾宝玉“仕途经济”,结果贾宝玉抬屁股就走,将她晾在那里,尴不尴尬 。
有人觉得薛宝钗劝贾宝玉读书科举走仕途,是她利欲熏心 。这样的想法不免太清高了 。
薛宝钗的观念与现代普通人没什么区别 。规劝人好好学习天天向上并没有错!
贾家抄家后,根据甄士隐的故事推测,贾宝玉和薛宝钗夫妇走投无路,只能去投奔薛姨妈、薛蟠 。
甄士隐尚有家产,还被老丈人封肃坑蒙拐骗后嫌弃 。贾宝玉一家起码四五口人一无所有在薛家吃白食 。薛姨妈就算有苦说不出,夏金桂也不是白给的 。
夏金桂当日就想压制薛宝钗,不会放过现在的机会 。加之她想除掉香菱之心迫切 。联系第六十二回“呆香菱情解石榴裙”,第二十八回薛蟠[女儿悲,嫁个丈夫是乌龟(酒令是双关,及时薛蟠绿帽,也指宝玉出家)]酒令,以及第三十四回薛蟠拿门闩要打死贾宝玉……夏金桂污蔑贾宝玉和香菱有染,致使香菱被撵出薛家后惨死 。
贾宝玉连累香菱惨死,再受打击痛不欲生,薛宝钗为了让他振作才规劝他宽心读书,不能消沉下去 。

红楼梦中一语成谶的结局 金玉良缘结局是什么

文章插图

薛宝钗宽慰贾宝玉的话,从她安慰王夫人金钏儿之死的言语也能体现一二,多少会有点不近人情 。这些话对精神崩溃边缘的贾宝玉来说,不免无法接受 。
贾宝玉认为自己只会拖累妻子一家人,心存死志离开薛家时碰到癞头和尚将他度化,至此出家而去 。依旧是甄士隐当年的故事 。
贾宝玉离家出走后,薛宝钗[女儿悲,丈夫一去不回归],她苦等贾宝玉不回,不免认为是自己劝贾宝玉振作读书的原因,而自责一生 。
其实,贾宝玉离家出家,主要原因是他承担不起妻子和家人的期望无奈逃避,与薛宝钗的规劝没有直接原因 。
但薛宝钗的“规劝”无疑成为压垮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 。
有些人听劝,有些人不听劝 。贾宝玉的人生,根本就不是“劝”的事 。薛宝钗的错,错在对贾宝玉不了解 。比较起来林黛玉从来不劝,不是劝不好,而是知道劝无用,徒伤感情 。
而姜是老的辣,贾母与林黛玉在这一点上认识相同 。
(第七十八回)贾母听了,笑道:“原来这样,如此更好了 。袭人本来从小儿不言不语,我只说他是没嘴的葫芦 。既是你深知,岂有大错误的 。而且你这不明说与宝玉的主意更好 。且大家别提这事,只是心里知道罢了 。我深知宝玉将来也是个不听妻妾劝的 。别的淘气都是应该的,只他这种和丫头们好却是难懂 。”
贾母直言贾宝玉是“不听妻妾劝的”,暗示王夫人给贾宝玉选了薛宝钗和袭人这两个专门“劝”贾宝玉的人是错的 。
当日袭人感动王夫人,提拔她做准姨娘,就是源于袭人真心对贾宝玉好,不惧主仆之分而竭力规劝他走正途 。
袭人性格与薛宝钗极为相似,宝钗更比袭人优秀,自然日后更会规劝 。
古人认为“妻贤夫祸少”,王熙凤骂尤氏,也说她为了自保一概不劝丈夫犯错 。王夫人选择薛宝钗和袭人,就是选择她们贤惠,一定能归正贾宝玉走正途而“苦劝” 。像林黛玉和晴雯纵容贾宝玉“胡闹”的,一定不可以!

红楼梦中一语成谶的结局 金玉良缘结局是什么

文章插图

问题是王夫人、薛宝钗和袭人都忽略了一个核心问题,就是贾宝玉的品质和追求 。
贾宝玉本性纯善,不会像贾珍、贾琏、贾蓉那样不堪下作 。而他志不在科举仕途,却在文化方面很有才华 。
【红楼梦中一语成谶的结局 金玉良缘结局是什么】用现代人的观点,让一个天才艺术家去从政或者经商,一定会暴殄天物适得其反 。
贾母看透贾宝玉的志向和品格,才会暗示王夫人选择薛宝钗和袭人是错的 。
贾宝玉这等人,绝不会听从妻妾规劝 。他需要精神上的高度契合,才会妇唱夫随、积极进取 。
王夫人本末倒置的选择,结果就是[女儿愁,悔教夫婿觅封侯],[女儿悲,丈夫一去不回归] 。薛宝钗失去了丈夫,她则失去了儿子 。
贾母一语成谶,说中金玉良姻的结局,只因她比王夫人更了解贾宝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