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帝城遗址的发掘与研究成果 白帝城位于什么县

白帝城遗址位于重庆市奉节县瞿塘峡西口的长江北岸,东控荆楚,西扼巴蜀,历来就为兵家必争之地,曾先后建立过捍关、江关、白帝城、夔州都督府、夔州路、瞿塘关等以军事防御功能为主的重镇 。20世纪70年代以来,重庆市博物馆、白帝城文管所、四川省文物考古所、吉林大学考古学系等单位均对遗址做过调查和试掘,为遗址的保护奠定了基础 。1998年至今,为配合三峡库区文物保护和三峡后续大遗址保护,我院以白帝城遗址为重点开展宋元战争山城防御体系的发掘与研究,取得了丰硕成果 。
【白帝城遗址的发掘与研究成果 白帝城位于什么县】

白帝城遗址的发掘与研究成果 白帝城位于什么县

文章插图

皇殿台遗址全景

白帝城遗址的发掘与研究成果 白帝城位于什么县

文章插图

遗址发掘中期全景

白帝城遗址的发掘与研究成果 白帝城位于什么县

文章插图

遗迹清理
2020年我院持续对白帝城遗址子阳城遗址进行了成片发掘,再次取得了重要收获 。子阳城皇殿台、中间台两个高台遗址清理揭露了一批汉代、六朝、晚唐五代和南宋建筑遗存,发现了不同时期遗存依次叠压的地层关系,确认了子阳城遗址东汉始建、六朝沿用、晚唐五代筑台、南宋拓展的历史演变过程,建立了子阳城遗址的年代序列,为探讨历代白帝城的空间变迁提供了重要的实物资料 。皇殿台、中间台两座南宋高台的发掘,基本廓清了高台的布局,确认皇殿台为内台城和外瓮城的结构,布局完整,表明子阳城内各高台均为据险设防的台城,遗址军事功能突出,进一步完善了南宋白帝城的城防布局和攻防体系 。

白帝城遗址的发掘与研究成果 白帝城位于什么县

文章插图

皇殿台遗址台城与瓮城全景

白帝城遗址的发掘与研究成果 白帝城位于什么县

文章插图

皇殿台主城门全景

白帝城遗址的发掘与研究成果 白帝城位于什么县

文章插图

中间台遗址全景
通过我院持续23年的调查和发掘,在白帝城遗址的年代与沿革变迁、南宋白帝城的城防布局上取得了重大突破 。
一是建立了遗址年代序列 。历年考古工作表明,白帝城遗址存留有战国、汉、三国、东晋、唐、五代、北宋、南宋、明、清不同时期的遗存,类型丰富,年代序列完整,特别是三国巴东郡、唐夔州、宋夔州路、南宋白帝城、明瞿塘卫等各时期城址叠压分布,是峡江地区古代城址发展演变的重要见证 。

白帝城遗址的发掘与研究成果 白帝城位于什么县

文章插图

出土汉代瓦当

白帝城遗址的发掘与研究成果 白帝城位于什么县

文章插图

出土汉至六朝建筑材料

白帝城遗址的发掘与研究成果 白帝城位于什么县

文章插图

出土宋代建筑材料

白帝城遗址的发掘与研究成果 白帝城位于什么县

文章插图

出土六朝瓷钵

白帝城遗址的发掘与研究成果 白帝城位于什么县

文章插图

出土宋代瓷碗
二是基本廓清了南宋白帝城的城防体系 。考古发现表明,南宋白帝城不仅仅是一个军事城堡,其本身就是一个依托峡江特殊山水地理环境的军事攻防系统 。城址本体占据鸡公山、马岭、白帝山“两山夹一岭”的险要地形,面积约1.5平方千米 。城址平面不规整,略呈马形,由白帝、下关、子阳三城相连而成,下关与子阳城之间有城壕相隔 。外城墙长约6100米,西侧设有两道一字城墙,城墙依山就势而筑,沿线设置有城门、墩台类防御设施,城内修建有防御的高台建筑和房屋建筑、道路、水池、排水沟等生活设施,重要城防区域还配置有火药武器(铁雷)进行防御,城址设施齐全,功能齐备,完整展现了一座军事城堡的格局 。城址外围修建有擂鼓台城址、安乐寨、宝塔坪坞堡、鸡公山烽燧、瞿塘关烽燧、锁江铁柱等拱卫性寨堡、预警设施和江防设施,以加强陆路和水路防御 。

白帝城遗址的发掘与研究成果 白帝城位于什么县

文章插图

发掘现场讨论

白帝城遗址的发掘与研究成果 白帝城位于什么县

文章插图

堆积编号
白帝城遗址的考古发掘和保护工作还很漫长,在下一步工作中,我院将以三峡后续大遗址保护和遗址公园建设为契机,科学制定长期考古工作计划,完整揭示白帝城复杂的战争防御体系,重点突出白帝城在宋元战争中的战略价值,为遗址保护、展示和利用奠定坚实基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