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传历史文物特征制作工艺文物价值重要展览 什么是秦王虎符


流传历史文物特征制作工艺文物价值重要展览 什么是秦王虎符

文章插图

基本信息编辑
中文名
秦阳陵虎符
所属年代

出土地点
山东省枣庄市临城(相传)
馆藏地点
中国国家博物馆
类别
青铜器
秦阳陵虎符编辑
秦始皇调动军队的凭证
秦阳陵虎符,秦代青铜器,是秦始皇颁发给阳陵守将使用的兵符,相传于山东省枣庄市临城出土,现藏于中国国家博物馆 。
秦阳陵虎符长8.9厘米,宽2.1厘米,高3.4厘米,呈卧虎状,可中分为二,虎的左、右颈背各有相同的错金篆书铭文12字:“甲兵之符,右在皇帝,左在阳陵 。”由于年代久远,对合处已经锈死,不能分开 。
目录
1流传历史2文物特征3制作工艺
4文物价值5文化寓意6重要展览
流传历史
编辑
秦阳陵虎符相传是山东省枣庄市临城出土,由原中国科学院院长郭沫若抗战期间在重庆市偶然发现的 。
抗战时期,郭沫若空闲时在地摊上发现了一件造型古朴的铜老虎,并可分成两半,郭沫若当即意识到这可能是件古代兵符,便买了下来 。经仔细考证,该件文物正是秦始皇统治时铸造的秦阳陵虎符 。
现收藏于中国国家博物馆 。
文物特征
编辑
秦阳陵虎符长8.9厘米,宽2.1厘米,高3.4厘米,用青铜铸成卧虎状,昂首翘尾,可中分为二,虎的左、右颈背各有相同的错金篆书铭文12字:“甲兵之符,右在皇帝,左在阳陵 。”文字沿纵长轴(从虎颈至胯间)分两列排列,阅读顺序是两列自右及左,每列内自上而下,左右半符排列及读法相同 。

流传历史文物特征制作工艺文物价值重要展览 什么是秦王虎符

文章插图

秦阳陵虎符
秦阳陵虎符由于年代久远,对合处已经锈死,不能分开 。
制作工艺
编辑
秦阳陵虎符的12字错金篆书铭文是先在虎身上镂刻阴文,再将金丝嵌入阴文之内,最后镂平打磨光亮,铭文字体规整挺秀,刚劲有力 。
文物价值
编辑
截至2017年发现的秦虎符中,只有秦阳陵虎符和秦东郡虎符的铭文为“右在皇帝”,证明这是秦始皇统治时铸造的用品,此时国君称为“皇帝”,说明它是秦始皇统一中国后颁发的虎符,同时铭文反映出秦以“右”为尊,对研究中国古代军事具有重要的意义 。
民国时期的王国维先生考证认为“秦阳陵虎符”是子婴(秦三世)降汉时将左半符收齐后一并献上的国之重器,左右符久合一起故而锈蚀不可分 。
秦阳陵虎符清晰的展现了秦国虎符的功用,由此可以大致看出秦国的兵制:军队统一,军权高度集中,军队的指挥和管理体制严密,兵役制度也较为完善,这些都表明秦王朝时期的中国封建社会军事制度的已经基本成型 。
秦阳陵虎符由于分成两半,分开收藏,留存下来的非常少,完整保存的更是凤毛麟角,而秦阳陵虎符就是一套完整的虎符 。
文化寓意
编辑
秦阳陵虎符因状若伏虎而名虎符,是古代帝王授予臣属兵权和调拨军队用的信物,两半虎符的形状、铭文都是相同的,背面各有榫卯,一一对应,只有同为一组的虎符才能合在一起,使用时由使臣持符验证,要两半的凹凸位相合无间才可信,称为“合符” 。秦阳陵虎符背上铸有铭文“甲兵之符,右在皇帝,左在阳陵”,意为此兵符,右半存皇帝处,左半存驻扎阳陵(阳陵是秦时的郡名,即今陕西省西安市高陵区)的统兵将领处;调动军队时,由使臣持右半符验合,方能生效 。
重要展览
编辑
【流传历史文物特征制作工艺文物价值重要展览 什么是秦王虎符】2019年8月6日,由中国国家博物馆与湖南省文物局、湘西龙山县人民政府共同举办的“小城故事——湖南龙山里耶秦简文化展”在中国国家博物馆开幕,秦阳陵虎符参与展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