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中医方面看失眠,中医药及食疗保健方法改善睡眠质量

从中医方面看失眠,中医药及食疗保健方法改善睡眠质量

睡眠问题已经是一种难题,上升的人数也很多 。我国超3亿国人有睡眠障碍,成年人失眠发生率高达38、2% 。失眠到底要怎么治疗呢?下面跟随360常识网看看中医怎么说 。
失眠主要表现为入睡困难、睡眠浅、睡中易醒、早醒、睡中多梦、醒后疲乏或缺少苏醒感,虽不属于危重疾病,但却影响人们的生活质量,妨碍正常生活、工作,长期的失眠还轻易导致精神障碍和诱发器质性疾病 。中医学认为,人体的气血阴阳失和,使人不能入寐或睡不安稳,不同的睡眠问题各有原因,通过中医药及食疗、保健方法可调整人体脏腑气血阴阳平衡,进而改善睡眠质量 。
入睡困难多因“火” 。这里的火分实火和虚火 。实火多因突发事件引起,因心肝火盛导致,表现为入睡困难或彻夜难眠,心烦暴躁、焦急易怒、面红口苦、大便干等 。
调理方法有:1、轻症者可进行20~30分钟左右的快步走或小跑,以全身微微出汗为佳,放松治疗有助减轻应激、紧张和焦急,失眠状况也会随之改善 。2、也可睡前按摩太冲穴(位于足背侧,第一、二跖骨结合部之前凹陷处)1小时,此穴为肝经的腧穴、原穴,有舒肝气、调畅气血的作用 。详细方法是:取坐位,用手拇指的指腹沿足趾、次趾甲缝向上移压,按压时有酸胀感 。假如按上去感觉较痛,说明患者肝经气盛,轻易气愤,可按压与指揉结合 。3、重者可在睡前1小时饮用莲子肉10克、莲子心5克、炒酸枣仁10克、夏枯草10克(年轻女性可用黄芩叶10克代夏枯草)泡的茶水100毫升,可清肝火、安心神 。
虚火多因病久或心肝肾阴虚所致,表现为入睡困难、口干心悸心烦、腰酸软、手足发热等 。
调理方法有:1、轻症可给予静心和放松缓解 。选八段锦、站桩或慢走中的任一种活动,天天训练一次,每次30分钟,可使肌肉、心情放松,调补五脏、协调阴阳 。2、睡前1小时饮用莲子肉10克、百合10克、炒酸枣仁10克、炒柏子仁10克泡的茶水100毫升,以滋心安神 。3、睡前半小时,用夜交藤15克、黄芩叶10克、肉桂2克煮的热水泡脚,并自揉涌泉穴10分钟 。
睡眠轻浅多因“虚” 。思虑过度、暗耗心血,久病或老年肾精不足,易致睡眠轻浅易惊醒 。
调理方法有:1、下午以后避免食用易引起高兴的物质(如酒精、咖啡、浓茶等),夜间卧室环境应安静、恬静,保持温度相宜 。2、睡前1小时饮用桂圆肉10克、紫灵芝10克、炒酸枣仁10克、炒柏子仁10克泡的茶水100毫升,补肾益心安神 。3、睡前半小时,用夜交藤15克、红花3克、肉桂2克煮的热水泡脚15分钟 。
易醒多梦“心肾衰” 。中医认为,晚上睡眠多梦易醒,早上黑眼圈、眼袋明显,这些都是心肾衰弱的表现 。这里推荐一款代茶饮,建议天天睡前坚持服用,一段时间后就能看到明显改善 。取紫灵芝10克、炒酸枣仁10克、百合10克一起冲泡,睡前饮用100毫升即可,补肾益心的效果非常好 。症状重者可配合使用夜交藤15克、黄连6克、肉桂2克、丹参10克煮水,在临睡前半小时泡脚 。
醒后疲劳多痰湿 。中医认为,醒后疲惫是湿气重导致的,湿气重会造成身体淤堵,脾脏受损,多余的湿气聚集让人四肢沉重、疲惫、失眠,尤其是肥胖人群 。食用健脾、祛湿食物能改善睡眠 。可用荷叶10克,冬瓜皮、生苡仁各15克一起煲汤或煮粥,也可用陈皮5克、玫瑰花5克泡茶饮用,睡前1小时喝50毫升 。痰湿多由脾胃化生,腹部为脾肝肾及六腑所居,按摩腹脐,可以健脾除痰瘀 。详细方法是:夜间入睡前(排空小便)和早上起床前,取仰卧位,双膝屈曲,全身放松 。可双手放胁肋,手掌轻轻向下推6次;左手按在腹部,手心对着腹部,右手叠放在左手上,分别顺时针方向轻轻摩上腹(摩胃脘)、脐部(摩脐)各6次,天天坚持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