屈原怎么死的,端午节屈原的故事简短

今天是传统佳节端午节,首先祝大家节日快乐,事事如意! 在此,回答关于伟大浪漫主义诗人屈原的问题,很有意义屈原怎么死的 。

屈原怎么死的,端午节屈原的故事简短

文章插图
屈原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位有名有姓的大诗人,出生在约公元前340年一个贵族家庭,自小习文读书,接受了良好教育 。逝世于公元前278年,终年62岁 。他一生才华横溢,是我国2200多年前,战国时期的楚国人 。
屈原怎么死的,端午节屈原的故事简短

文章插图

屈原怎么死的,端午节屈原的故事简短

文章插图

屈原怎么死的,端午节屈原的故事简短

文章插图

屈原怎么死的,端午节屈原的故事简短

文章插图
作为文人士大夫,屈原拥有崇高的爱国情怀和伟大人格 。他一生都在想着怎么抱答祖国,为祖国的繁荣富强做贡献 。
在当时的战国七雄中,起初的楚国还算强大 。自楚国与秦国绝交,以及秦国逐渐崛起后,楚国内外交困,国力慢慢衰落下来 。
公元前296年,在秦国访问的楚怀王突然丧命,秦国外使奉命运送楚怀王的尸体回到楚国 。这个事件直接导致了楚国与秦国绝交,也为楚国国力日落西山埋下了伏笔 。
屈原看到祖国逐渐衰弱后,非常痛心,他到处游走,展转多国之间充当说客,目的是为了劝说各国联合起来,共同对抗强大的秦国 。
然而,屈原的苦心并没有得到好报,各国之间各有心思,都不想联合抗敌 。为秦国逐一击破创造了条件 。
公元前278年,秦国大将白起一举攻下了楚国都城郢都,楚顷襄王走投无路,带着楚国贵族逃亡他乡,从此,楚国灭亡了 。
自己的祖国灭亡后,屈原感到报国无望,让他心灰意冷,失去了继续活下去的勇气 。
于是,在一个黄昏,屈原来到汨罗江畔,看着滔滔江水,纵身一跃,跳进江中 。一代伟大诗人就这样离开人世了 。
据说,在屈原跳江自杀的这一天正好是农历五月初五,人们为了纪念这位伟大浪漫主义诗人,就把这天定为屈原纪念日 。端午节也叫龙舟节,人们赛龙舟,吃粽子,目的是为了亲近屈原的伟大灵魂 。
一、怀沙自沉一位满头白发的76岁的老人沿着小道踉跄走来 。风声鹤唳,似乎还能听见远处的刀枪撞击声、呐喊声以及让人揪心的呻吟声 。原本三湘大地杂花生树,群莺乱飞,一切都充满着诗情画意 。谁知,楚国的灭顶之灾已在眼前 。
屈原怎么死的,端午节屈原的故事简短

文章插图
这位老人便是楚国三闾大夫屈原,他坐在汨罗江边痛哭流涕,发出一声粗重的叹息:“唉,整个世界已经浑浊一片,只有我才是清白廉洁的;这么多人都在犯糊涂,只有我才是清醒的 。刚刚洗过头的人在戴帽子之前,总要弹去帽子上的尘土;刚刚洗好澡的人在穿衣服时,总会抖掉衣服上的灰尘 。一个具有高尚品格的人,他怎能容忍自己高贵洁净的人格,蒙受世俗的尘土和污秽?我宁愿投进这江里,让自己葬身于鱼腹,也不愿意让自己高洁的品质,遭受那些尘土和污秽的肆意侵袭!
屈原早在楚国郢都陷落,还没有动笔写作绝笔诗之前,“怀沙自沉”的想法就已在心中成熟 。
面对着汨罗江,屈原吟诵起他不久前创作的那首《怀沙》,之后毅然投江殉国 。
滔滔孟夏兮,草木莽莽;
伤怀永哀兮,汩徂南土 。
眴兮杳杳,孔静幽默;
郁结纡轸兮,离愍而长鞠 。
抚情效志兮,冤屈而自抑 。
刓方以为圜兮,常度未替;
易初本迪兮,君子所鄙……
任重载盛兮,陷滞而不济;
怀瑾握瑜兮,穷不知所示 。
邑犬群吠兮,吠所怪也;
非俊疑杰兮,固庸态也 。
文质疏内兮,众不知余之异采;
材朴委积兮,莫知余之所有……
进路北次兮,日昧昧其将暮;
舒忧娱哀兮,限之以大故!……
二、自沉的意义怀沙自沉,对于屈原来说,绝不是消极的放弃和极不可取的逃世避世 。当他真切地感到,几十年来一直埋藏在自己心底的由楚国统一天下的梦想,已永远不可能实现时,壮烈的殉身便是保持自己人格尊严和警醒世人的惟一选择,这与普通意义上的自杀是完全不一样的 。
【屈原怎么死的,端午节屈原的故事简短】“宁赴常流而葬乎江鱼腹中耳,又安能以皓皓之白而蒙世之温蠖(huò)乎!”
这是屈原在回答江边渔夫有关生与死、随波逐流与坚守正直的问题时,所作出的铿锵铮言 。是的,宁愿投进这江里,让自己葬身鱼腹,也不愿让自己高洁的品质,遭受尘土和污秽肆意的侵袭!
三、屈原的人格精神屈原的一生,始终坚守着这一为人的准则,这一理想的信条,这一追索的目标 。壮怀激烈,不仅可以表现为勇猛厮杀、浴血沙场,更可以表现为以国家为己任,志存高远、维护正义、为真理而献身! 这一天,是农历的五月初五,后来被定为端午节 。
鲁迅在小说集《彷徨》的扉页上专门写下了屈原《离骚》中的一段诗句,这段诗句也代表屈原了人格精神和爱国主义,也值得与所有朋友共勉:
朝发轫于苍梧兮,夕余至乎县圃;
欲少留此灵琐兮,日忽忽其将暮 。
吾令羲和弭节兮,望崦嵫而勿迫;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