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成祖是谁:李世民和朱棣谁更厉害

我是“涛说乱世史”明成祖是谁,我来回答 。

明成祖是谁:李世民和朱棣谁更厉害

文章插图

明成祖是谁:李世民和朱棣谁更厉害

文章插图
非常坦诚的对题主说,可能在大部分史家眼中,二者不是一个级别的皇帝 。李世民强于朱棣 。
二人在位时间都很长,都是文武双全的马上皇帝,政绩经历不写了,我说说个人感想 。
我能力所限,先说更了解的李世民 。李世民雄才大略,刚柔并济,是史家公认的第一梯队皇帝,是唐朝最好的皇帝,甚至是中国历史上最好的皇帝,被誉为千古名君 。
以至于他的最大缺点,上位时候杀兄行为——“玄武门之变”,这么大缺憾,史学大家、通史大家司马光都在《资治通鉴》中都为其辩护,说其是形势所逼,不得不干这一票 。
(李世民▲)
当然,人无完人,皇帝也不例外 。李世民晚年服用丹药,追求长生,直接或间接死于丹药,50岁便撒手尘寰(唐高祖李渊活了69岁),这是一大缺点 。
不过一般而言,想找李世民更大缺点的人,大多是“绕着弯子找缺点”,都是避开李世民的政绩,质疑或编造李世民的血缘,还说李世民可能篡改史书 。
但唐朝的在国际历史的地位是无法篡改的 。在外文文献中,唐朝也与当时的阿拉伯帝国一起,是世界最强大的两个国家 。因为唐朝不仅影响了东亚,还影响了中亚、西亚、阿拉伯地区 。在西方定义的“黑暗中世纪”中,开放积极的大唐王朝,是当时整个人类文明的光华和亮点 。
【涛说乱世史原创,欢迎大家关注哦】
再说朱棣 。朱棣是明朝的文治武功排名第二的皇帝,一生雄才大略,开疆拓土,略次于朱元璋 。但由于明史情况复杂,文献浩如烟海,在盛赞了朱棣的文治武功后,也说:“革除之际,倒行逆施,惭德亦曷可掩哉 。”
总体来说,朱棣是非常难得的明君,可他身上,似乎还有一点枭雄味道 。爱他人说他精力充沛,内政外交都要追求更好,为汉武唐太宗做不到:“昔汉武、唐宗者,虽屡破北狄,但均系遣大将而非亲征 。汉人天子远渡沙漠者,唯明成祖一人 。”
批评他的人说他好大喜功、耀武扬威,空耗了一些国力,五征漠北,却并未打倒鞑靼 。真为雄主,少次就可以解决问题 。郑和七下西洋,遗憾地没有继续坚持(详见《全球通史》斯塔夫里阿诺斯的评价) 。为了最高权力,对于建文皇帝、前任臣下处理有些残酷 。
(清人绘朱棣▲)
我们热爱明朝,欣赏明朝对于中国政治制度的改革和发展,有现代政治的味道;但关于明朝的国际地位,或由于时运不济,或自身问题,依然难于评价,我们不能过度贬低或美化 。因为在外文文献中,明朝的地位是比不过汉唐的,后两者是公认的中国强盛时代;而公元1500年起,西方开始崛起,其他地区的文明,在他们眼中逊色不少;而明朝中后期开始黯淡,是否与朱棣有关,这个也不好说 。
【涛说乱世史原创,欢迎大家关注哦】
朱棣到底是哪位女士的儿子?明成祖朱棣是朱元璋的第四子,母亲是明太祖孝慈高皇后马氏 。
明成祖是谁:李世民和朱棣谁更厉害

文章插图
马氏的祖上曾是归德府宿州富豪 。父亲马公家住新丰里,由于乐善好施,所以家业日渐贫困 。母亲郑媪,在1332年生下马氏不久就去世了 。马公没有儿子,视马氏为掌上明珠 。马氏自幼聪明,能诗会画,尤善史书,性格也颇倔强 。
明成祖是谁:李世民和朱棣谁更厉害

文章插图
马氏的父亲马公因为杀人避仇,逃亡他乡,临行时将爱女托付给生死之交郭子兴 。郑媪早卒,其后马公也客死外地,郭子兴越发可怜此女孤苦,收为养女 。郭子兴教她文化知识,夫人张氏则手把手教她针织刺绣 。十几岁的马氏聪明无比,凡事一经指导,马上知晓 。年近二十的马氏,模样端庄,神情秀越,还有一种温婉的态度,无论何等急事,她总举止从容,并没有疾言厉色,所以郭子兴夫妇很是钟爱马氏,一直想给她找一个好夫婿,使她终身有托,不辜负马公遗言 。
明成祖是谁:李世民和朱棣谁更厉害

文章插图
元朝末年,政治腐败,社会黑暗,阶级压迫和民族压迫使老百姓处于水深火热之中,元至正四年(公元1344年),河南、江淮一带大旱,赤地千里,而黄河又接连决口,饥民遍野 。到至正十一年(1351年),河患已经连续六年,天灾人祸把广大农民推向死亡的边缘 。这年五月,江淮流域终于爆发了以刘福通为首的大规模的红巾军起义 。
1352年(至正十二年),郭子兴在定远(安徽定远)起兵响应 。郭子兴聚众烧香,成为当地白莲教的首领,同年农历二月二十七日,率领起义军攻下濠州后,郭子兴自称元帅 。
濠州钟离人朱元璋前来投奔郭子兴的义军,朱元璋入伍后精明能干,处事得当,打仗时身先士卒,获得的战利品全部都上交郭子兴元帅,得了赏赐,又说功劳是大家的,就把赏赐分给大家 。不久,朱元璋在部队中的好名声传播开来 。郭子兴也把他视作心腹知己,有重要事情总是和朱元璋商量。
郭子兴见朱元璋是个人才,对自己的事业将会有很大的帮助 。于是便把养女马氏许配给了朱元璋 。马氏与朱元璋成亲后,和朱元璋感情深厚,追随朱元璋南征北战,精心辅佐朱元璋 。
马氏与朱元璋婚后不久,收养了朱元璋的亲侄儿朱文正、外甥李文忠还有定远孤儿沐英,马氏对这三个养子视如己出,细心照顾 。后来,马氏和朱元璋又收养了二十几个义子 。
郭子兴虽然器重朱元璋,但他性情暴躁,忌才护短,又好听谗言,迟疑寡断,在别人的挑唆下,也曾多次猜疑朱元璋,对他加以斥骂 。一次,郭子兴发怒,将朱元璋禁闭在空室,不许进食,马氏得知后,亲自到厨房,“窃炊饼,怀以进,肉为焦” 。马氏见此情形,就把自家财产送给养母张夫人和郭子兴妾张氏,请她们在义父前给干女婿说点好话,以弥缝裂痕,使得朱元璋能脱离困境 。朱元璋南下之时,马氏曾负责往来的文书,并做得井井有条,同时她还劝朱元璋不要扰民,更不要滥杀,深得朱元璋的赞赏 。
元至正十五年(公元1355年),朱元璋率领大军渡江,马氏和将士的家眷仍留在和州(今安徽和县) 。当时长江交通线被元军切断,和州孤立,马氏鼓励将士,抚慰眷属,稳定后方 。攻下集庆(今南京市)以后,由于战争的需要,她还亲手为将士缝衣做鞋 。元至正二十年(公元1360年),陈友谅率兵东下,直逼江宁(今江苏省南京市郊),朱元璋亲自领兵抵御 。强敌兵临城下,城中的官员、居民有的打算逃难,有的忙着窖藏金银,囤积粮食 。马氏却镇静自若,把自己的金帛全都拿出来犒赏士兵,稳定了军心,为朱元璋获得胜利起了重要作用 。
1368年(洪武元年)正月,朱元璋登基于应天府(今南京),国号大明,建元洪武,册封马氏为皇后 。
马皇后有五子,其中朱橚最为年幼,性格放荡不羁,长大后被封到开封做周定王 。马皇后对他极不放心,周定王临行时,便派江贵妃随往监督,还把自己身上的旧布衣脱下来交给江贵妃,并赐木杖一根嘱咐:“周定王有过错,可以披衣杖责 。如敢违抗,驰报朝廷 。”从此一见着慈母的旧布衣,周王便生出敬畏之情,不敢胡作非为 。以严为爱是马皇后对待子女的原则 。对宁国公主、安庆公主,马皇后也要求她们勤劳俭朴,不能无功受禄 。而对待朱元璋的义子沐英、李文忠等,她慈爱有加,细心照顾视为己出 。
诸王的师傅李希颜因一小王顽皮不听话,常用体罚惩治 。一天,李希颜用笔管戳了一下一个小王的额角,小王便哭着到朱元璋处诉苦 。元璋大怒,正要发作,马皇后急忙从旁劝解说:“乌有以圣人之道训吾子,顾怒之耶!”朱元璋觉得有理,不但没有惩办希颜,反而提升他做左春坊右赞善 。
马皇后虽贵为皇后,每天仍亲自操办朱元璋的膳食,连皇子皇孙的饭食穿戴,她也亲自过问,无微不至 。宫人或被幸得孕,马皇后倍加体恤,嫔妃或忤上意,马皇后则设法从中调停 。
马皇后在内宫的治理工作上“讲求古训”,并注意借鉴前朝的经验 。她觉得宋朝有许多贤惠的皇后,便命女史摘录她们的家法,经常翻阅查看 。有人说,宋朝的皇后太过仁厚了吧?马皇后反问道:“过于仁厚,难道不比刻薄更好吗?”有一天,皇后问女史:“黄老之学是什么,汉朝的窦太后却非常地喜欢?”女史说:“黄老之学把清静无为作为根本 。像弃绝仁义,让老百姓注重孝顺友爱,这就是它的教义 。”马皇后说:“孝顺友爱就是仁义,难道有让人弃绝仁义却去讲究孝顺友爱的吗?”
马皇后也设法保护宫女,朱元璋曾经非常生气地责备宫人,马皇后也假装生气,让人送到宫正司定罪 。朱元璋说:“为什么?”马皇后说:“作帝王的不因喜怒而随意的赏罚 。当您生气的时候,恐怕有所偏重 。交付到宫正司,就能判定的比较合理了 。也就是说陛下您定人罪也应该交付到有关的部门罢了 。”
马皇后勤俭持家、 以身作则,平常穿的衣服,洗了又洗,早已破旧不堪,也不愿换新的 。后来听了元世祖的察必皇后煮弓弦织帛衣的故事,大受启发 。就命人在后宫架起织布机,亲自织些绸衣料、缎被面什么的,然后以皇家献爱心的名义赐给那些年纪大的孤寡老人 。而剩余的布料,马皇后则裁成衣裳,赐给王妃公主,并解释说:”你们生长在富贵家庭,不知纺织的难处,要爱惜财物 。“
朱元璋在前殿处理事情,有时非常生气,马皇后等朱元璋回到后宫,常常依据事理委婉地劝阻 。朱元璋的性格虽然刚毅,但因为马皇后的劝阻而能够减免刑罚的人也有很多 。
参军郭景祥守卫和州,有人告密说他的儿子拿着槊想杀他的父亲,朱元璋听后大怒,想要杀了郭景祥的儿子 。马皇后说:“郭景祥只有一个孩子,别人告密的也许不是实际情况,杀了他恐怕就会断绝郭景祥的后代 。”朱元璋认真了解情况后,发现他果然是冤枉的 。
朱元璋的义子李文忠守卫严州,杨宪诬告他不遵守法律,朱元璋想召李文忠回来 。马皇后说:“严州,是面临敌境的地方,随便的更换将领不合适 。况且李文忠向来贤明,杨宪的话难道可以相信吗?”朱元璋于是停止了这件事 。李文忠后来终于建立了大功 。
学士宋濂因为孙慎的事情而获罪,被抓来定为死罪,马皇后劝阻朱元璋说:“普通百姓家为孩子请老师,尚且将尊师之礼奉行一生,何况我们天子之家呢?况且宋濂住在家里,一定不知道实情 。”朱元璋不听 。正好赶上马皇后侍奉朱元璋吃饭,马皇后不饮食酒肉 。朱元璋问原因 。马皇后回答说:“我在为宋先生作福事 。”朱元璋内心也感到凄然,于是放下筷子站起 。第二天赦免了宋濂的死罪,把他安置到茂州 。
吴兴富户沈万三多年在海外经商,为全国第一富户,被迫捐献家财助修都城城墙的三分之一,后又被迫出资犒劳军队 。事情被朱元璋闻知,不料触犯了忌讳,大怒说:“匹夫犒天子军,乱民也,宜诛 。”高皇后劝谏说:“妾闻法者,诛不法也,非以诛不祥 。民富敌国,民自不祥 。不祥之民,天将灾之,陛下何诛焉 。”经马皇后劝说,沈万三才得免去死罪,遣戍云南 。
朱元璋曾经让重刑犯筑造城墙 。马皇后说:“通过罚劳役来赎罪,这是国家对待犯有重罪的囚犯的最大的恩惠,但本来就疲惫的囚犯如果再加重劳役,恐怕仍免不了死亡 。”朱元璋于是全都赦免了他们 。
马皇后非常爱惜人才 。一次朱元璋视察太学回来,马皇后问他太学有多少学生,朱元璋答有数千人 。马皇后说:“数千太学生,可谓人才济济 。可是太学生虽有生活补贴,他们的妻子儿女靠什么生活呢?”针对这种情况,马皇后征得朱元璋同意,征集了一笔钱粮,设置了20多个红仓,专门储粮供养太学生的妻子儿女,生徒颂德不已 。
一天,马皇后问朱元璋:“如今天下的老百姓生活安定吗?”朱元璋说:“这不是你应该问的 。”马皇后说:“陛下您是天下人的父亲,我有幸能成为天下人的母亲,孩子的安定与否,我怎么可以不问!”每当遇到灾年,马皇后就率领宫人吃粗茶淡饭,帮助百姓祈祷 。朱元璋有时把赈灾救济的事情告诉马皇后,马皇后就说:“赈灾救济不如事先有积蓄好 。”有时朝廷官员上奏完事情,在宫廷中聚餐,马皇后就命令宦官拿来酒菜自己事先尝一尝 。味道不好,于是就告诉朱元璋说:“作为人主奉养自己应该差一些,奉养别人应该丰厚 。”朱元璋为此整顿了光禄寺的官员 。
朱元璋做了皇帝以后,想寻找马皇后的族人分封官爵,马皇后拒绝说:“分封爵禄偏爱外戚之家,不合乎法律 。”马皇后坚决拒绝才停止了这件事 。然而有时谈到父母早亡,马皇后常常痛哭流涕 。
1382年(洪武十五年)农历八月,马皇后在睡觉的时候得病 。群臣请求祈祷祭祀,求取太医院的良医诊治 。马皇后对朱元璋说:“死生,是命运的安排,祈祷祭祀有什么用处呢!况且医生又怎能使人活命!如果吃药不能见效,恐怕会因为我的缘故而降罪各位医生吧?”病情加重时,朱元璋问她想说什么 。马皇后说:“希望陛下能够求取贤能的人,听取别人的意见,自始至终,认真对待,子孙都能够贤能,大臣百姓都能够有所依靠罢了 。”
【明成祖是谁:李世民和朱棣谁更厉害】马皇后在洪武十五年农历八月丙戌日(1382年9月18日)去世,享年五十一岁 。朱元璋非常伤心,于是从此不再立皇后 。